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李红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冠心病, 心绞痛,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内科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心绞痛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等.结果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止咳散加味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止咳散加味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5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0.3759g琥乙红霉素片实施治疗;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止咳散加味的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9例,无效1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止咳散加味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病例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罗应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异丙嗪联合氯丙嗪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嗪联合氯丙嗪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异丙嗪进行治疗;乙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异丙嗪联合氯丙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甲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乙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止泻时间(1.5±0.5)d,显著优于甲组的(3.5±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嗪联合氯丙嗪治疗的治疗效果好,能显著缩短止泻的时间,用药安全性高,适宜广泛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

    作者:唐旬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我站收治的输卵管结扎术对象临床资料,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该输卵管结扎术对象焦虑心理以及疼痛感的影响情况.方法 对我站收治的200例输卵管结扎术对象随机平分为护理干预组(A组)以及对照组(B组),分别进行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对象治疗后对象焦虑心理表现以及疼痛感觉情况.结果 两组对象经各自护理后,A组对象S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且在手术疼痛各等级疼痛感对比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卵管结扎术对象进行积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对象手术疼痛感,有利于缓解焦虑心理,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邹小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内科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心绞痛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等.结果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氨溴索对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 例老年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氨溴索60mg,3次/d,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6例;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应用氨溴索后有3例出现胃部灼热,发生率为10%,患者能耐受,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氨溴索针对老年肺炎患者祛痰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祛痰药物.

    作者:赵登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与克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3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先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静脉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组静脉交替给予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1个疗程(7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愈组治愈57例,有效7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31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稳定,患儿依存性高.

    作者:唐告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静脉输液新型固定方法的体会

    目的 探索静脉输液新型固定方法 的新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静脉穿刺后采用将斜面朝上的固定方法 (即常规方法 );实验组静脉穿刺后使用针尖斜面朝下的方法 固定,观察穿刺成功各自固定后输液时间以及有无漏针,有无无输液不畅等情况.结果 5d后,常规组3例漏针,5例输液不畅,需要在针柄下垫棉花使针尖抬高;实验组1例漏针,无输液不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 使用新的静脉输液固定方法 穿刺固定成功率高,漏针率低,无输液不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熊寿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对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5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前,Child-Pugh评分的差异不显著,而在经过36周治疗后,治疗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在ALT、Alb复常率、HBV 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于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苟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

    目的 探讨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置管引流及相关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及时的置管引流及相关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从而判断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护理的临床意义及效果.结果 所有参与研究的3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经护理后均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25例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好转,7例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其余4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护理结果 疗效好.结论 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引流及相关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淑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CU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补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补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 2011 年 6月-2012年 6月收治的 46例低钾血症(血钾浓度< 2.5mmol/L)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恒速注射3%~6%氯化钾溶液,记录血钾上升所需时间、治疗补钾量、恶性心律失常消失时间.结果 46 例患者2h内血钾缓慢上升,4h后上升较快,24h内血钾均恢复至(4.5±1.2)mmol /L,补钾总量(13.1±8.8)g,补钾量多达32g,少9g.38例有频发室速者 4h内均明显减少,29例完全消失.7例室颤患者经反复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4h后未再出现室颤.结论 在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采用中心静脉微量泵入高浓度的氯化钾的方法 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朝晖;张蓉;曾超;瞿星光;李灵丰;龚勋;姚玲;钟建华;付德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氯芬酸钠与曲马多治疗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双氯芬酸钠与曲马多对骨折术后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的临床镇痛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本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骨折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mg;对照组术后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0.1g.观察术后8h内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两组间用药前后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服药后4、6、8h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有12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双氯芬酸钠组除2例恶心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很好的骨折术后镇痛药物,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曲马多的替代药物.

    作者:赵林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 开展门诊处方点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11年度门诊处方1200张,检查门诊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点评.结果 门诊处方整体比较规范,人均用药2.4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75%,注射剂的使用率为54.75%.结论 应加强门诊处方的审核力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汤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布拉氏酵母菌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早产儿在可经肠道喂养时开始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持续服用至出院;对照组早产儿不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及其他的益生菌,观察体质量变化、消化道症状、静脉营养时间、禁食时间、每天每次喂养奶量等.结果 口服布拉氏酵母菌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经肠道大喂养奶量、静脉营养时间、腹胀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可改善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减少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增加其经肠道喂养奶量,减少了静脉营养的时间、增加体质量、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彭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75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用药方法 进行分组:选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观察组40例;单纯选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凌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中的血糖控制的策略与方法,及其对手术和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了我院近12年来妊娠合并糖尿病行剖宫产术16例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其婴儿情况,将治疗的重点放在对血糖的检测和控制上.术前饮食控制及胰岛素应用将空腹血糖维持在5.0~6.0mmol/L,餐后2h血糖维持在6.0~7.0mmol/L,从而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手术常规选用硬膜外麻醉,此种麻醉方式对血糖代谢、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术中术后管理方便.术中给予50g葡萄糖并按糖:胰岛素为4~5:1的比例给予胰岛素治疗,将术中血糖控制在6.67~10.0mmol/L间以防止酮症酸中毒及胎儿取出后低血糖症,术后每2~4h测1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结果 16例产妇手术中血糖控制理想,无酮症酸中毒并发,术后恢复良好.其产婴儿术后无低血糖症出现.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围术期,尤其是术中理想的血糖控制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母婴安全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晓燕;孟凤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垂盆草饮片毛细管电泳法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 建立垂盆草饮片毛细管电泳法(HPCE) 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垂盆草及其炮制品的指纹谱进行比较.方法 色谱分离时采用HPCE,参照物为异鼠李素成分,对其进行指纹图谱的测定,对测定结果 分析采用模糊聚类法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建立11个垂盆草饮片HPCE 指纹图谱以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炙垂盆草较垂盆草生品色谱峰的重叠率为74.1%;炮制品色谱图的相似度的计算,以垂盆草生品为基准,炙垂盆草为0.796.结论 此种方法 不但可靠而且准确,具有较好的重现性,足以用来衡量垂盆草饮片内在质量评价.

    作者:陈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单味三七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三七自古因其功效卓著颇受众多医家推崇,被誉为金疮杖疮之圣药,很多时候单用即效.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三七大量鲜为人知的临床功效又如雨后春笋般被各方医家发掘和应用.本文拟对单味三七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徐建兵;陈其原;文竹;赵洋;赵雪梅;龙扬;高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528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样品,经美国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培养后,通过之间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检验,观察两种检测方法 的效果.结果 528例血液样品经生化培养检出430例阳性样本,其中直接法检出356例,常规法检出430例,符合率为82.7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检出369株,革兰阳性球菌(G+)检出61株.两种检测方法 G-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51,P>0.05).两种检测方法 G+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3.05,P>0.05).结论 直接药敏试验与传统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具有快速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从而减少盲目用药,达到降低临床并发症及提高治愈率作用.

    作者:施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与疗效,探讨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全部采取西医方法 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常规使用NSAIDs,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DMARs,主要以甲氨蝶呤10~15mg/周,加用来氟米特或硫酸羟基氯喹,根据病情还可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治疗后Ⅰ级28例(58.33%),Ⅱ级18例(37.5%),Ⅲ级2例(4.17%).结论 采取西医方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阿迪娜·斯拉木;冯娜;武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供根据.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治疗中因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0例,观察患者对机体产生损害部位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经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对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的损伤严重.结论 加强药物使用的监测,有助于降低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灿;乐文清;袁以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