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拥忠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泵中心静脉补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 2011 年 6月-2012年 6月收治的 46例低钾血症(血钾浓度< 2.5mmol/L)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恒速注射3%~6%氯化钾溶液,记录血钾上升所需时间、治疗补钾量、恶性心律失常消失时间.结果 46 例患者2h内血钾缓慢上升,4h后上升较快,24h内血钾均恢复至(4.5±1.2)mmol /L,补钾总量(13.1±8.8)g,补钾量多达32g,少9g.38例有频发室速者 4h内均明显减少,29例完全消失.7例室颤患者经反复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4h后未再出现室颤.结论 在重度低钾血症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采用中心静脉微量泵入高浓度的氯化钾的方法 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朝晖;张蓉;曾超;瞿星光;李灵丰;龚勋;姚玲;钟建华;付德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据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末期,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近两亿,而且老年化人口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依据联合国统计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心血管疾病正成为侵蚀老年人健康的大杀手.因此针对老龄化的社会对护理专业的挑战与要求也正日趋重要.而人文关怀就是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加强人文护理不仅是对我们护理工作进一步的提升,更是现代医学必须跟进调整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不仅在专业性方面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特点,更需要我们针对老年人的患病心理特点在精神方面做更为细致的护理工作,以更为人文的方法 促进患者的痊愈.
作者:张漫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集上报的22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0例ADR报告中,涉及100余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高,主要涉及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静脉滴注给药导致的ADR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高;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结论 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钱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人鼻气流动力学研究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用尸头建立模板、树脂琼脂为灌注材料建立实验模型.用CT扫描、鼻内镜、鼻声反射仪检测模型并比较.记录烟雾在模型内的流动方式与分布范围并检测,其结果 可经计算机处理.结果 模型的内部构造与正常成人鼻腔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标本、模型、成人鼻腔截面积、容积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透明性结果 良好.结论 用本实验方法 能成功制作出的实验模型,具有高仿真性和高透明性的特点,可以应用于人鼻气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我院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全年(干预前)和2011年全年(干预后)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干预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292例结直肠手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临床药师干预后,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基咪唑类使用率稳步上升(由49.2%上升至83.1%)、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的使用率逐步下降(由10.6%下降为5.63%)、单用二代头孢菌素及单用氨基糖苷类的比例也大为降低,氟喹诺酮类未再用作预防用药.干预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病历数35例(占21.9%),其中术程>3h未追加一剂常见(占18.8%);干预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63例(占47.7%),其中用药时机不正确常见(占57.6%).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除了术程>3h未追加一剂的指标不降反升,其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指标均大幅降低.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结直肠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有效,但临床仍需进一步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也需加强.
作者:万正兰;杨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P73基因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P73基因在大肠黏膜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12月-2008年1月存档蜡块50例.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基因在不同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73基因在大肠癌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与不同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73基因可作为判断大肠癌侵袭性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梁晶;原晓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运用.方法 选取我院骨伤专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2例,患者手术前后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68例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定为优良,占94.44%;全部没有发生刀口感染、肺部感染、严重便秘等术后并发症,没有出现固定钉拔出、断开等情况;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达到98%.结论 对骰骨干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法,不仅能预防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确保术后固定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还提高了骨科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于德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门诊药师要实时处理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及时阻止问题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采用Meta分析对9项米氮平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 米氮平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4.56,95%CI(3.38,5.75),综合显著性检验(χ2=7.54,P<0.01),提示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前后症状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效应极强;米氮平与对照药在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后的组间比较,分别为d=-1.53,95%CI(-2.01,-1.04),χ2=6.19,P<0.01;d=-1.02,95%CI(-1.87,-0.18),χ2=2.38,P<0.05,提示米氮平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且起效快.结论 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
作者:阳中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超灵敏促甲状腺素(S-TSH)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276例临床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S-TSH、FT3和FT4三项技术指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血清三项指标比较,甲亢和甲减患者S-TSH、FT3和F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组与病例组之间临床诊断符合率S-TSH对甲亢、甲低诊断的灵敏度优于FT3和FT4,其S-TSH对正常组符合率为96.0%、甲亢组为92.0%、甲低组为98.4%.结论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三项指标联合测定,对临床提高诊断及分类甲状腺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异丙嗪联合氯丙嗪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异丙嗪进行治疗;乙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异丙嗪联合氯丙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甲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乙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止泻时间(1.5±0.5)d,显著优于甲组的(3.5±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嗪联合氯丙嗪治疗的治疗效果好,能显著缩短止泻的时间,用药安全性高,适宜广泛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
作者:唐旬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两种喂养方式对剖宫产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剖宫产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于每次母乳喂哺后,评估婴儿有无哭闹觅食和婴儿每天的小便次数,来考虑是否用奶旁加奶装置添加配方奶直至婴儿满足为止,待到产妇泌乳后予全部母乳喂养.对照组实行纯母乳喂养,不添加任何食物,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和排黄便时间、皮肤颜色、胆红素值,记录每日大便次数,称体质量.结果 两组大便次数、体质量下降幅度、第一次排黄便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母乳喂养时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母乳喂养的新知识、新观点,更为客观地评估产妇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指导适宜的喂养方法.
作者:马彩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手术妇科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 观察50例合并高血压的妇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给予因个人家庭、病情不同而异的心理护理和针对高血压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该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心理恐惧、焦虑的克服情况、患者术后的恢复理想.结论 对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进行一心理护理为重点的护理可有效地克服恐惧、焦虑心理,稳定血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和护理的质量.
作者:孟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004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结果 治愈67例,好转4例,转院3例,自动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 密切病情动态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正确判断与及时的手术干预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王良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 对常见葡萄球菌的保藏效果.方法 选择由上海博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将培养后的菌种随机平均分为A、B、C、D组.采用不同的保藏方法 进行对比研究.A组菌种采用冷冻干燥法;B组菌种采用斜面低温法;C组菌种采用半固体穿刺法;D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法.分别观察4组菌种的成活率和保藏期.结果 A、B、C、D 4组菌种在不同方法 的保藏下,1、3、6、9、12、18、24个月B、C、D 3组在第18个月时成活率均为0.而A组菌种在冷冻干燥法的保藏下,1、3、6、9、12、18、24个月成活率均为100%.4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菌种的成活率高.A组葡萄球菌的保藏期为24个月;B组保藏期为12个月;C组保藏期为12个月;D组保藏期为18个月.4组保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干燥法下菌种的保藏期长.结论 冷冻干燥法是保藏常见葡萄球菌的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成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基底核大量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基底核大量出血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入选标准,统计与出血量相关的因素,以出血量>30ml为大量出血,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出大量出血相关的因素.结果 133例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被纳入研究,47例出血量>30ml,占35.34%;86例血肿量≤30ml,占64.66%.单因素分析示,与出血量相关的因素有高血压持续时间≥10年(P=0.04),服用1种以上降压药物(P=0.001)和血压控制差(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服用1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和血压控制差是导致基底核出血量>30ml的危险因素.结论 出血量>30ml在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患者中并不多见,服用1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和血压控制差是导致基底核高血压性脑大量出血的因素.
作者:陈瑜;徐贵兴;李雪松;林悦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转变,不再只满足于温饱和没有身体上的疾病,而进一步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和长寿.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压力.人们对相关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护理范畴不断拓展,开展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护士则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和指导者.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信必可都保吸入剂+异丙托溴胺联合氧化雾化吸入配合常规治疗措施在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科2012年治疗的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6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3例.其中联合雾化吸入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信必可都保吸入剂+异丙托溴胺联合氧化雾化吸入治疗,2次/d;单纯雾化吸入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2 次/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周治疗结束后,联合雾化吸入组优32例,良10例,差1例;单纯雾化吸入组优25例,良13例,差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氧化雾化吸入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信必可都保吸入剂+异丙托溴胺联合氧化雾化吸入可有效缓解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段碧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日趋增多,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严重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往往有大出血、休克、腹部脏器损伤等,病情危急、变化快,稍有延误即可造成患者死亡.传统的急救采取分科会诊、分科救治模式,常因为频繁会诊、重专科轻整体而耽误佳抢救时机.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急诊救治过程,其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抢救与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与之相匹配的全程优化护理急救模式也逐渐被临床所重视[1].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对院前、院内的106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行全程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1].急诊科和其他的科室不一样,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具有患者多、病种复杂、病情急、护理操作频繁、护理操作技术要求高、工作预见性差、患者及家属心情急等特点,也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护患之间由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护患矛盾甚至护患纠纷.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维护医院声誉和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陈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