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金丽君

关键词:肾上腺损伤, CT扫描,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CT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12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资料,总结出肾上腺损伤患者的CT表现以及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意义.结果 肾上腺右侧损伤10例,左侧损伤1例,双侧损伤1例;单一肾上腺损伤1例,11例并发多种脏器的损伤;肾上腺区圆形血肿9例,膈脚加粗3例.结论 CT扫描能有效检查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表现,从而减少肾上腺损伤的漏诊率,对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50例诊治分析

    目的 研究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出现的神经症状及改变,了解其发病机制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均有5~42d的假愈期,之后出现以痴呆、震颤麻痹和精神症状为主的脑病表现,经高压氧、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有效45例,治愈17例.结论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假愈期、急性期高压氧治疗时间及次数有关,关键在治疗时要做到及时、足疗程、按时进行高压氧治疗防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作者:王曙光;何志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对预防与减少距下关节炎发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对跟骨骨折远期距下关节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我院自1998-2010年共收治各型跟骨骨折95例,手术治疗75例,非手术治疗及翘拨复位20例.结果 手术组术后4~6个月据骨折愈合情况完全负重行走.非手术治疗患者伤后2个月拆除克氏针及石膏,下地行走.手术治疗患者术后X线及CT检查,钢板、螺钉位置满意,Bohler′s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恢复.随访患者85例.随访年限9个月~12年,平均6年.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分数85~90分.手术治疗组全组优良率95%,非手术治疗组分数40~60分,优良率为30%.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10例出现行走疼痛,无法长距离行走,5例二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论 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是治疗的重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对减少距下关节炎的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梁绛槟;杨小胜;黄进;李茂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每组各32例,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抑郁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艾司西酞普兰组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舍曲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两组临床疗效相似,舍曲林组出现恶心、出汗、心动过速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郑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痔疮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痔疮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行手术的痔疮患者43例,围术期给以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术后恢复好,均痊愈出院.结论 做好痔疮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玉梅;邱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我院2009-2012年抗抑郁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09-2012年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经济有效地选用抗抑郁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排序及用药频度(DDDs)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抗抑郁药的使用进行分析.结果 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比2009年分别增长了149%、200%和190%;DDDs值也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结论 抑郁症在使用过程中选用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在临床治疗抑郁症中被广泛的使用.同时经典抗抑郁药由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依旧在临床中使用.

    作者:钱梦兰;朱杰东;马葵芬;饶跃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 探讨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临床带教方式和培养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50名护理实习生实习前后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对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临床带教效果.结果 不同层次护生在基础理论、综合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实习后考核成绩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临床带教中采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各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 探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Ru486)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均采用氨甲蝶呤联合Ru486治疗,治疗半年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统计,计算总有效率,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显效者54例,有效者46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血孕酮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蝶呤联合Ru486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莫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压,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行中医辨证护理,有助于改善病情,控制血糖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对延长生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预防多重耐药菌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管,并对全院所有患者认真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发布抗菌药物应用预警和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金转丽;师建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肾功能损害与低尿酸血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 对160例肾功能损害低尿酸血症进行分析,探讨其降低的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检测160例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结果 160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尿酸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功能损害可见低尿酸血症,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上消化道溃疡患者64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单一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的3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失败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泽银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1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仅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疗程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痊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5例;实验组痊愈61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田引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围绝经期功血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诊断性刮宫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42例围绝经期功血的妇女,分别用诊断性刮宫与孕激素内膜萎缩法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性刮宫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止血效果显著,并有利于排外内膜癌变,内膜萎缩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止血效果良好.

    作者:徐映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将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康妇特栓治疗;治疗组应用内服知柏地黄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能有效提高疗效,且降低复发.

    作者:李玉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肌苷与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肌苷注射液、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厌食症患儿按入院随机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苷注射液、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苷注射液、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安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阿托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方法 对我院4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阿托品抢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除了1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均抢救成功.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及时彻底消除毒物,早期、足量、反复、使用阿托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另外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注意阿托品中毒,有机磷农药的反跳现象,亦是抢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

    作者:耿华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宫腔镜下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局部治疗联用口服米非司酮并配以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36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9例)给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191例)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荣;胡晓艳;陈莉茹;李丽艳;周金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38例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设成观察组),与2009年6月之前在我院呼吸科接受住院治疗接受常规基础护理管理(设成对照组)的38例患者护理管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管理之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方面的评分都有了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且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亦略胜一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使得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避免护理缺陷的出现,创造一个患者满意的治疗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世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目的 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方法 对老年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地识别,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增强安全意识,减少或避免潜在危险因素的发生.结论 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各类意外,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

    作者:魏继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部2012年9-10月用药患者2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观察组患者提供所应用药物相关的药学服务和指导;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取药,没有其他药学服务.所有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法获得药物依从性的资料.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需要不断探究药物服务模式,加强对于药师的管理,使得其发挥出大的作用,才能够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药师按照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药学服务,这样能够使得患者提高治疗有效率,早日获得康复.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