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目的 调查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12月3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30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25张(4.17%).常见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为重复使用同类药物(44.80%),其次为给药剂量不准确(20.80%),第三为无临床适应证用药(12.00%).结论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要遵循中医辨证治疗思路,药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文兴;黄敏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而且可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病死率较高,约为5%~10%[1].常规治疗方法一般为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但此法减压引流对小肠深部效果欠佳.手术治疗一直以来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易因粘连造成肠梗阻再发.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优于鼻胃管减压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提高肠梗阻非手术治愈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我院对术后患者实施精心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清咽利喉茶辅治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清咽利喉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清咽利喉茶辅治慢性咽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东古村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东古村冠心病患者200例,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8份,回收率为94.0%.188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优者仅12例(6.4%).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文化水平、药物种类、医患沟通及对饮食治疗的关注度.结论 农村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不理想,乡村医务人员应共同肩负起提高农村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重任.
作者:代红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伟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2009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移位皮瓣手术治疗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36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伟;成肖平;马文书;邢发杰;李庆军;高少科;史俊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减少退药现象.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7-12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699张,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以患者拒开为主411例(58.80%),其次为不良反应155例(22.17%)及医师开错76例(10.87%)等.7-12月份中,10月份退药金额占出库金额比例高为0.059%.结论 医院应加强药物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加强药学部门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服务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作者:邓剑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较好,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小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过程中的后一步,也是决定药物能否顺利上市及终服务患者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在药物上市前对药物进行充分的临床试验,保证药物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一直是药物临床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我院从2008年开始正式成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筹备办公室,开始启动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工作,经一年多的准备,2009年和2011年分别顺利通过了验收和复查工作,这标志着粤西地区首次拥有了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医院,填补了粤西地区药物试验机构的空白,在规范药物临床研究,评价和合理用药水平方面为粤西起到学科带头示范作用.自从我院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以来,已先后有多家药品企业在我院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我科药物临床机构办公室据本院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粤西地区人口多药物试验刚起步的特点,初步构建出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平台[2],本文主要对其中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严颖波;马晓鹂;陈俊虎;李子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干预前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预防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3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200例作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2年1-3月患者200例作为干预后组,比较2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24h者比例及平均用药时间.结果 干预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干预前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24h者比例高于干预前组,用药时间短于干预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干预,可显著提高骨科围术期的抗菌药物用药水平,降低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敏娴;赵丽萍;虞永祥;胡旺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又称Dieulafoy病.以无先兆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为特征.我院诊治Dieulafoy病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突发呕血4h入院.4h前,无明显诱因感恶心、心慌,随即呕吐大量鲜红色血液,量约500ml.伴有头晕乏力、烦躁、出冷汗.1h前再次呕血,量约400ml,急诊来院.查体:T 37.0℃,P 130次/min,R 25次/min,BP 76/46mm Hg(1mm Hg=0.133kPa).口唇甲床苍白,四肢湿冷.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无肿大,肠鸣音稍亢进7~8次/min.急诊化验检查,血红蛋白55g/L,红细胞2.1×1012/L,红细胞压积0.19,血钾3.5mmol/L,血钠135mmol/L,血氯98mmol/L,碳酸氢根22mmol/L,肝、肾功能正常.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立即予吸氧、快速补液、扩容、制酸、止血、输血等处理.8h后血压、脉搏稳定,予急诊胃镜检查:胃腔内大量暗红色血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后,贲门胃底、胃体、胃窦未见溃疡、肿物及出血点,镜头返转至贲门时见有新鲜血流出.再次认真冲洗检查,见胃底小弯侧距贲门4cm有直径约3mm黏膜缺损,中央有搏动性动脉外露并搏动性喷射血液.立即用钛夹3枚夹闭出血动脉,冲洗检查见止血确切,其他部位无异常后退出胃镜.术后抗炎、制酸、补液治疗,恢复顺利,1周出院.3个月后复查胃镜,原动脉出血处钛夹已脱落,胃黏膜愈合良好,无血管裸露.
作者:朱莉军;武秀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该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前后的合格率及服务效果.方法 于2011年1-6月处方点评前及2012年1-6月处方点评后每月随机抽取处方200张,点评前后均为1200张,计算处方点评前后的合格率,不良反应率及医疗纠纷投诉率;在每月中旬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在门诊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共300份,计算处方点评前后的满意度.结果 处方点评后的不规范处方数、不适宜处方数及超常处方数均低于处方点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方点评后合格率为89.50%高于点评前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方点评后不良反应率及医疗投诉率均低于点评前,满意度高于处方点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后,不但能使儿科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且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医疗纠纷,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静;郑继标;郑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观察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HFMD患儿优质护理中,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
作者:逯建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能清宣肺经郁热,历代医家将其用于治疗肺热喘嗽及温热病证.近年来,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有了很大扩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邓维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患者,男,50岁.主因间断腹胀2年,加重伴腹痛、烧心、泛酸15d入院.数字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给予胶体果胶铋胶囊0.2g口服,每天3次;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口服,每天1次;克拉霉素片0.2g口服,每天2次;甲氧氯普胺1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第3天晨起患者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四肢活动障碍,不能言语.查体:BP 130/86mm H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五官端正,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肌张力下降,双侧Babinski征阴性.急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急查电解质、血常规、凝血系列均正常.发病约1h后,患者可言语,双手可活动,但抬举无力,双下肢肌张力仍高,病理征阴性.考虑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立即予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抗过敏、补液治疗,并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约2h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言语流利、四肢活动自如.停用甲氧氯普胺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高红梅;王亚莉;刘一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1].患者截瘫后双下肢失去自主活动,经脉瘀滞,是形成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本并发症虽多见,但常被忽视,如脱落的栓子进入心、脑、肺,则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我院自2008~2012年共收治截瘫患者312例,治疗及康复效果良好.对于截瘫引起的静脉血栓栓塞(VTE)而言,基本预防优于诊断性筛查试验,对截瘫患者行VTE的基本预防,减少了症状性VTE和致死性肺血栓栓塞(PTE)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减少了健康医疗的支出.现就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 将18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2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第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同时比较2组第4周和第8周抑郁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第4周、第8周的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第4周、第8周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改善PSD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令峰;卢艳丽;彭超;魏俊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观察地屈孕酮和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地屈孕酮,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对比2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7.93±1.08)d短于对照组的(9.14±1.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玉兰;廖建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原因.结果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早产、窒息、感染及人工喂养.发病时间多<2周.结论 预防早产、减少窒息、预防感染、提高母乳喂养可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
作者:谷广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相当于中医学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它是糖尿病早期常见和严重的合并症之一[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常见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笔者应用自拟明目和血汤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金生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