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孛淑霞;郑琼;岳智玲

关键词:危重患者, 院内, 转运, 护理
摘要: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抢救不可间断的过程,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与伤残率有极大的意义.笔者分析2012年1-12月我院146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围生期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0年7月-2007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58例作为肝炎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且无合并症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早产、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孕妇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肝炎组胎儿早产、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孕妇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晚期妊娠合并肝炎对孕妇危害较大,临床应密切观察产妇病情变化,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王英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

    目前,口服降糖药仍是治疗2型糖尿病(DM)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将有助于提高疗效、保护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1].

    作者:陈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性肠梗阻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肠梗阻主要的病因,同时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急性肠梗阻对肠道局部病理变化和全身病理改变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常见并发如肠管水肿、缺血、坏死,体液大量丢失及感染性休克等疾病[1].诸多并发症给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带来难度,若治疗失时或方法不当,可致预后不良,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准确的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提高临床疗效.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2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自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异物52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异物是急诊常见的消化道急症,过去多采用手术取出异物的方法处理,但具有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伤害.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1].我院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朋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分析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能清宣肺经郁热,历代医家将其用于治疗肺热喘嗽及温热病证.近年来,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有了很大扩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邓维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减少退药现象.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7-12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699张,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以患者拒开为主411例(58.80%),其次为不良反应155例(22.17%)及医师开错76例(10.87%)等.7-12月份中,10月份退药金额占出库金额比例高为0.059%.结论 医院应加强药物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加强药学部门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服务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作者:邓剑彪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2例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而且可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病死率较高,约为5%~10%[1].常规治疗方法一般为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但此法减压引流对小肠深部效果欠佳.手术治疗一直以来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易因粘连造成肠梗阻再发.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优于鼻胃管减压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提高肠梗阻非手术治愈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我院对术后患者实施精心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1],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低血糖反应便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治疗过程中口服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另低血糖症多发且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极易造成临床上误诊,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积极对症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23例,现将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制剂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自拟五倍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消化道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具有病程长、反复不愈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和慢性间歇性排便.2009-2011年笔者应用自拟五倍止泻汤治疗腹泻型IBS患者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彬;王艳芬;张玉霞;刘存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UAP,可显著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韦晓兰;卢秀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护理人员490名,对其实施人性化管理,并观察人性化管理实施前后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为患者提供服务情况.结果 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与患者沟通次数及查看患者次数均多于实施前,提供帮助满意度及床铺卫生清洁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在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陆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措施之一,既减少了住院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一次性钢针.2011年我院对241例老年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难治性便秘患者灌肠的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各脏器生理功能、组织形态、解剖退行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老年患者发病率、治疗率、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年患者便秘问题是普遍存在而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采用改进的灌肠方法治疗32例老年难治性便秘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翟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423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近年来,孕产妇对母婴安全的要求提高,一些易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的阴道助产方式已逐渐停止使用,代替他们的是孕妇认为新生儿头不受挤压,能确保新生儿安全的剖宫产术,避免了过去一些复杂困难的阴道助产给母婴带来的损伤,扩大了剖宫产指征,计划生育的广泛推行使珍贵儿增多,且分娩时部分患者不能与医师合作,部分产妇甚至直接要求手术,致使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1,2].笔者分析了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手术指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尼麦;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EH伴LVH患者62例,均予替米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E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后患者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VSH、LVPWT、LVDd、LVM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EH伴LVH有逆转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承操;龙岩;黄柏机;曾柳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白血病主要、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致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大部分会经过5~11d的粒细胞缺乏期[1].由于化学治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无选择作用,所以化疗可引起一系列毒副反应及骨髓抑制:如消化道反应、贫血、出血、感染、静脉炎、口腔溃疡、脏器功能损害等,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治疗失败.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微型钢板及桡骨头切除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微型钢板和桡骨头切除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1例.甲组采用微型钢板治疗,乙组行桡骨头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肘关节活动范围优于乙组,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效果显著,对于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性及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作者:戎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尿液自动分析仪与光学显微镜对尿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尿液自动分析仪与光学显微镜对尿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门诊或住院患者500例,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杯收集晨起新鲜中段尿500份.将尿液充分混匀后分为2管,一管采用MA-4210型尿液自动分析仪测定,一管采用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2种方法对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结果 分析仪组RBC检查结果阳性率高于显微镜组,WBC检查结果阳性率低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仪还能对尿液pH值、比重、蛋白、维生素C、酮体、葡萄糖等物质检查,而显微镜则不能检查到;显微镜能检查到各种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等,分析仪不能检查到管型及滴虫,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分析仪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对每份标本检查需两种方法结合,结果才能准确可靠.

    作者:陈文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于儿童用药标项的儿童常用药物说明书调查分析

    目的 对该院常用儿童药品说明书中用药项的标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儿童用药现状及对儿童合理用药提出建议.方法 通过对该院2012年1-10月间102份儿童常用药品说明书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对儿童用法用量、儿童慎用或禁用、儿童用药尚不明确、遵医嘱、尚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的标注情况和无儿童用药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份儿童说明书中标注有儿童用法用量仅有39份(38.24%),标明儿童慎用或禁用的有21份(20.59%),标明遵医嘱有8份(7.84%),标注儿童用药尚不明确13份(12.74%),标注尚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16份(15.69%),无儿童用药项5份(4.9%).结论 药品说明书中还存在儿童用药内容缺失问题,需引起各方面重视,加强管理,不断完善.

    作者:李宏;万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