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卿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1].患者截瘫后双下肢失去自主活动,经脉瘀滞,是形成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本并发症虽多见,但常被忽视,如脱落的栓子进入心、脑、肺,则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我院自2008~2012年共收治截瘫患者312例,治疗及康复效果良好.对于截瘫引起的静脉血栓栓塞(VTE)而言,基本预防优于诊断性筛查试验,对截瘫患者行VTE的基本预防,减少了症状性VTE和致死性肺血栓栓塞(PTE)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减少了健康医疗的支出.现就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留置针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措施之一,既减少了住院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一次性钢针.2011年我院对241例老年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近年来,孕产妇对母婴安全的要求提高,一些易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的阴道助产方式已逐渐停止使用,代替他们的是孕妇认为新生儿头不受挤压,能确保新生儿安全的剖宫产术,避免了过去一些复杂困难的阴道助产给母婴带来的损伤,扩大了剖宫产指征,计划生育的广泛推行使珍贵儿增多,且分娩时部分患者不能与医师合作,部分产妇甚至直接要求手术,致使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1,2].笔者分析了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手术指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尼麦;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药品包装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对药品的第一印象,而药品说明书是医师开方,药师调配,护士给药,患者服用的基本、主要的药品信息源,在医学和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我国药品包装非常杂乱,同种药品有多种规格,药品说明书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药品说明书中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或是缺项,或是轻描淡写,或是避重就轻[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3月15日颁布了<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执行.自新规定颁布实施后药品说明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不尽完善,甚至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值得认真思考.近查对了一些常用药品包装及说明书,将发现某些用药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作者:谢璠;李光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74例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中,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脱垂和盆底疝患者20例及存在不同程度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行经腹功能性直肠悬吊手,将盆底抬高,盆底疝修补(女性附加子宫悬吊固定术)、乙状结肠切除术;对伴有不同程度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对其进行纵行缝合悬吊术.直肠黏膜内脱垂伴环状痔脱出患者27例行吻合口痔使用黏膜切除术,并结合使用直肠黏膜纵行黏膜缝合悬吊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直肠前膨出患者27例行盆底会阴修补阴道紧缩术.观察74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脱垂和盆底疝20例,治愈18例,占90%.直肠黏膜内脱垂伴环状痔脱出27例的治愈率为100%.直肠前膨出患者27例的治愈率为100%.结论 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松弛性出口梗阻性便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1],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低血糖反应便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治疗过程中口服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另低血糖症多发且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极易造成临床上误诊,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积极对症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23例,现将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胫骨骨折为临床常见损伤,胫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手术创伤较大,软组织损伤较重,术中出血较多,致骨不愈合及切口皮肤感染坏死率高,因此胫骨骨折后骨膜血管及软组织血供的保护很重要.寻找一种对血运损害小、弹性内固定愈合快的方式是近年来骨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骨折患者18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较好,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小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1].古代医家认为主要是由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2].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周孝德老师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消渴辨证治疗上颇有心得,认为瘀血贯穿糖尿病发生发展始终,现将其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淑琛;冶兆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胰岛自身抗体分布及其对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中期糖代谢异常孕妇82例,检测患者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依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比较2亚组年龄、腰围、妊娠史、糖尿病家族史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糖耐量受损组患者GADA、ICA、IAA阳性率及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组内GADA及IC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亚组年龄、腰围、妊娠史、糖尿病家族史和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自身抗体发生率较高,其中胰岛素自身抗体的阳性率高,且妊娠糖尿病与妊娠糖耐量受损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不明显.
作者:张义芳;赵连春;郭亚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液体外漏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目前静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长期化疗及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药物治疗的一种佳途径[1].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保留时间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受到肿瘤患者的青睐.但PICC导管在留置期间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导管脱出便是其中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在5%~31%.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导管脱出,加强预防工作,做好PICC导管维护,降低导管脱出的发生率.我院收治使用PICC导管治疗的肿瘤患者200例,对其中发生导管脱出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倪翠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护理人员490名,对其实施人性化管理,并观察人性化管理实施前后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为患者提供服务情况.结果 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与患者沟通次数及查看患者次数均多于实施前,提供帮助满意度及床铺卫生清洁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在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陆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泪道冲洗中应用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8例行泪道冲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进行泪道冲洗;观察组在进行泪道冲洗前应用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评价2组患儿的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配合良好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配合差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泪道冲洗患儿实施丁卡因表面麻醉有利于减轻患儿的痛苦,缓解患儿紧张情绪,但在应用时应考虑到其过敏反应及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酌情应用.
作者:杨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 将18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2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第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同时比较2组第4周和第8周抑郁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第4周、第8周的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第4周、第8周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改善PSD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令峰;卢艳丽;彭超;魏俊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正确的家庭护理对门诊输液肺炎患儿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该院门诊输液肺炎患儿200例,对其或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例患儿中除1例临床症状缓解自行停药外,其余199例均治愈,未因护理不当发生意外或并发症.结论 正确的家庭护理对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明凯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UAP,可显著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韦晓兰;卢秀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是具有酶活性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人类的多种肿瘤如胃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肾癌等均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且PI3K/AKT信号通路中多种上下游分子的改变均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PI3K/AKT信号通路可从凋亡、炎性反应、免疫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笔者现对PI3K/AKT信号通路和其相关上下游免疫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对肿瘤影响做一综述.1 PI3K/AKT信号通路对多种免疫分子的调节及对肿瘤生物学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肿瘤细胞也可影响和抑制免疫系统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且研究发现很多免疫分子,不仅可表达于免疫细胞,且可表达于肿瘤细胞.免疫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或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他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提高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监督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1,2].因此,肿瘤的免疫调节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武博荣;金萌;王卫真;孔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微创外科是2l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势,自1987年Philip Mouret完成了世界上第l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来,经30多年的发展,腔镜手术已渗透到普外科各领域.本文现对腹腔镜在普外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李鸿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主要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的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TMA).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该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异大,易误诊或漏诊,且病死率高.笔者分析了我科收治的3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芬;刘志伟;张成侠;冯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该社区104例空腹血糖超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将104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IFG组44例,IGT组50例和IPH组10例.3组均予糖尿病防治指导,饮食控制、规律性运动干预治疗.观察干预后3组体质量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临床特征.结果 IGT组和IPH组2hPG及HbA1c水平均高于IFG组,且IPH组2hPG水平高于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血糖超常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有重大意义.
作者:邓学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