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郑素惠

关键词:静脉采血, 婴幼儿, 护理
摘要:婴幼儿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常用且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主要原因首先为婴幼儿哭闹乱动,对采血不配合;其次是婴幼儿血管细小,充盈度差.婴幼儿采血部分可选择头皮静脉、四肢静脉、股静脉以及颈内静脉.本文总结我科对150例婴幼儿静脉采血经验,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卡介苗规范接种的护理体会

    笔者收集2000年10月1日-2005年11月30日接受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资料2317例,新生儿成功接种后10个月,免疫力检测均在5~10年,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作者:张继琼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新绛县10697例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新绛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种.方法 2011年11月25日-12月17日对全县适龄(40~60岁)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97例妇女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存在妇科疾病8054例(75.3%),患病率排前3位的妇科疾病依次是宫颈糜烂(32.7%)、乳腺囊性增生(13.8%)、阴道炎(10.3%).在阴道炎分型上,以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高,为33.2%.结论 妇科常见病以宫颈糜烂为主.在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全社会妇女自我保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增强防病意识.

    作者:王珍;高水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后循环缺血患者78例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应用体会

    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20%[1].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瘫痪大多数是破坏性的,某些卒中类型的病死率极高或预后差[2].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结构改变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直接原因,采用DSA检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变化,以评估DSA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仍然以药物干预为主,如何解决高复发率问题一直是困扰神经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全脑血管造影的开展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为脑供血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治途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卒中复发,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杨开杰;黄载文;宁世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心血管神经症30例诊疗观察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大多发生在中、青年,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症状严重患者可明显地影响生活和工作[1].

    作者:朱相华;史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系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1].主动脉夹层因起病急,且疼痛剧烈,伴有濒死窒息感,患者往往在发病期产生恐惧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态,因此对主动夹层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现对18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单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0%、86.4%,高于对照组的48.8%、64.0%;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轻,未予特殊治疗即可自行缓解;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无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国洲;郝玉苧;杨艮艮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与体会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与体会.方法 选择2011年新进护士54名作为观察组,2010年新进护士46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方法培训,观察组采用集中封闭培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查房、工休座谈会等多种方法进行培训.比较2组的培训后考核成绩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 观察组培训后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开展带教老师擂台选拔赛,加强带教老师规范化管理,使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郭月香;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临床治疗体会

    咯血属于肺结核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咯血易使肺结核患者的病灶扩散,进而导致肺部感染而引起全身中毒,尤其是咯血严重的患者,可发生窒息、休克等严重的症状,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直接威胁[1].因此,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诊治.现分析80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总结肺结核咯血的治疗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苑方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血液灌流(HP)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经过血液灌流器,通过吸附的方法达到清除体内毒性物质的目的.HP可以针对性清除抗体和炎性物质,使细胞免疫紊乱趋于平衡[1、2],以降低过敏性紫癜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本院2005年6月-2012年3月采用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21例,经过细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雅娟;卓瑞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生理解剖的特殊性,以及小儿天生的好动性,若要成功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必须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笔者在临床中严格掌握穿刺的相关技巧,使得穿刺成功率提高,现分析如下.

    作者:叶秋云;叶延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微创双层剥离法治疗腋臭的临床体会

    腋臭是指由于大汗腺的汗液等排泄物受到细菌的分解作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氨而放出异臭,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多见,轻重不等,青春期起病至老年可减轻,常有遗传性.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社交,甚至出现人格畸形[1].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微创双层剥离法治疗腋臭患者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国;李庆春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精神科护理中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障碍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医院精神科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与其他科室相比,引起危险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医疗纠纷的比例都比较高[1].为了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笔者对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作者:杜娟;王美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异位妊娠护理体会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称为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常见.本文旨在对异位妊娠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叶晶;赵金荣;韩慈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医疗设备的临床风险管理及评估规范探讨

    医疗设备和其他器械相同,均会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各种因素,例如设计问题、生产问题、使用问题等,而发生部分风险,部分无法借助医疗设备的性能标准来加以控制.因此,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性,应于全寿命周期中开展风险管理.为了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将医疗设备风险控制于初的设计以及生产.在设备进入市场后,进行风险事件监测,将剩余风险进行管理、评估.

    作者:钱承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用西医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将7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或双胍类、磺脲类等降糖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1%;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2hPG、HbA1C、TC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T2DM较单纯应用西医疗效更好,且能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0例,分别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周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T2DM的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以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控制血糖.

    作者:蒲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9例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行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引流胸腔积液,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及导管阻塞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导管阻塞2例,经冲洗后1例再通.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治疗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简便实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德伟;骆世光;刘怀刚;何建文;李慧;张春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骨折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以及护理

    骨折患者因其疾病特点往往住院时间较长,且活动常常受限,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因此,医务工作者对骨折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科学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很快适应病后环境,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心理护理在医学中的地位逐渐加重[1].我科通过对169例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清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全麻腹部手术对呼吸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全麻腹部手术对呼吸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5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其中上腹部手术25例,下腹部手术25例,比较2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肺活量等.结果 2组术后6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上腹部手术术后6h,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于全麻下腰部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腹部手术可对患者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加强术前禁食与呼吸指导、术后选择适宜体位、控制体温和血压,有促进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恢复.

    作者:汪春霞;廖志英;谭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4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酸曲美他嗪.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全欣;姜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