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张德伟;骆世光;刘怀刚;何建文;李慧;张春宁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摘要: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9例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行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引流胸腔积液,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及导管阻塞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导管阻塞2例,经冲洗后1例再通.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治疗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简便实用,不良反应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股静脉采血致大范围瘀斑硬肿1例

    股静脉采血是儿科血标本采集常用的方法.小儿股静脉具有血管粗、充血量足、不易滚动、周围血管及神经分布少、肌肉丰富等优点,在血样采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采血后按压不当,局部会发生血肿、淤血、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我科于2011年4月收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例,股静脉采血后导致大范围瘀斑硬肿的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银英;王建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例1.患者,女,28岁.主因第三胎,孕9月余,腹胀5h于2012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LMP)在2012年1月28日,预产期(EDC)在2012年11月4日.孕期顺利,未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入院前7d双下肢浮肿,未予检查治疗.患者曾于2005年正常分娩一女婴,2010年剖宫产分娩一女婴,行人工流产1次.入院查体:T36.8℃,P 72次/min,R 20次/min,BP 150 /90mmHg,心、肺未见异常.产科情况:宫高35cm,腹围110cm,胎位头位,可触及不规律宫缩,胎心率为80~165次/min,不规律,宫口未开,胎膜未破,阴道无出血.辅助检查:血常规及血凝正常,尿蛋白(+++).彩色超声示:胎儿双顶径9.3cm,羊水指数7.3cm,胎盘后壁Ⅱ级,胎儿脐血流监测80~140次/min.入院诊断:孕4产2,宫内孕37+4周,胎位为左枕前(LOA);先兆临产;重度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入院后行急诊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后壁下段及宫角两侧输卵管均呈紫蓝色,娩出一男婴,新生儿1min评分为3分,经气管插管、吸痰、给氧后,5、10min评分均为10分,体质量为3300g,胎盘近1/2剥离,腹腔内出血400ml,胎盘后积血块200ml,子宫胎盘卒中,经热敷、按摩子宫不收缩,出血较多,给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症处理后效果不佳,遂行宫腔填塞纱条术后出血减少,术中共出血2300ml,输血2000ml.术后常规解痉、降压,抗炎对症处理,术后2d取出宫腔填塞纱条,7d后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胎盘血肿.

    作者:张爱群;逯彩虹;王海波;李秀娟;闫西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注射用血栓通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56岁.患者于1年前劳累后出现胸痛、胸闷症状,位于胸骨中下段,范围约手掌大范围,伴憋胀感,休息数分钟自行缓解,未重视,其后症状间断出现,发作与活动有明显关系,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曾在我院心内科就诊,查心脏彩色超声示:低位乳头肌水平以下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低,考虑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住院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辛伐他丁、卡维地洛等药物,病情控制稳定.2012年11月22日因1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闷、胸痛,称阵发性,自感症状较前加重,且持续时间较前延长,门诊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院,发病以来,夜间平卧休息可,双下肢水肿,精神状态可,睡眠差,进食量,大、小便通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高血压170/130mmHg(1mmHg=0.133kPa),目前服用非洛地平、安博维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陈瑞云;姚苗苗;李建新;陈翠花;杜培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目标为:对病残的矫正和设法促进机体自然功能的恢复;解除膝部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关节功能及活动性好,即负重、伸屈、外展、旋转,能够达到生活自理、活动自如;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护理原则是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之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患者心理支持护理.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急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联合补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0%和96.0%,高于对照组的43.0%和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结合常规治疗措施对于急性肠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对提高社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对社区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早期DN患者130例,实施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对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问卷评价、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同时干预前后测定患者的血糖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等血生化和尿液指标.结果 经过综合干预后,社区老年早期DN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自我检测血糖和按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药物治疗)的测评明显高于综合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通过对社区老年早期DN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的实施,可明显提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早期DN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延缓DN肾功能的进展.

    作者:严薇;仇一骏;杜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急救原则是:切断毒源,治本为主;标本兼治,以标保本[1].我院内科2003-2013年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4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永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枳术宽中胶囊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FD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2例,2组均给予兰索拉唑片15mg,每天2次+阿普唑仑片0.4mg,每晚1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枳术宽中胶囊口服,3片/次,3次/d.均治疗1个月.结果 2组患者症状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FD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念;杜海燕;黄守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为冠心病5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AD)患者误诊为冠心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2012年8月我院5例AD患者误诊为冠心病,均经超声、CT和核磁共振确诊急性AD.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0.1~82.5岁,中位年龄63.5岁;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2例,血压高达160~230/100~125mmHg,持续数年至数十年,且药物控制不佳.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晕厥、休克等.入院时或入院后均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心电图ST段抬高、T波改变表现,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剧烈腹痛并恶心、呕吐症状1例,左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1例.

    作者:王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后循环缺血患者78例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应用体会

    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20%[1].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瘫痪大多数是破坏性的,某些卒中类型的病死率极高或预后差[2].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结构改变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直接原因,采用DSA检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变化,以评估DSA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仍然以药物干预为主,如何解决高复发率问题一直是困扰神经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全脑血管造影的开展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为脑供血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治途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卒中复发,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杨开杰;黄载文;宁世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新绛县10697例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新绛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种.方法 2011年11月25日-12月17日对全县适龄(40~60岁)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97例妇女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存在妇科疾病8054例(75.3%),患病率排前3位的妇科疾病依次是宫颈糜烂(32.7%)、乳腺囊性增生(13.8%)、阴道炎(10.3%).在阴道炎分型上,以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高,为33.2%.结论 妇科常见病以宫颈糜烂为主.在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全社会妇女自我保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增强防病意识.

    作者:王珍;高水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9例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行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引流胸腔积液,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及导管阻塞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导管阻塞2例,经冲洗后1例再通.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治疗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安全有效,简便实用,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德伟;骆世光;刘怀刚;何建文;李慧;张春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生理解剖的特殊性,以及小儿天生的好动性,若要成功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必须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笔者在临床中严格掌握穿刺的相关技巧,使得穿刺成功率提高,现分析如下.

    作者:叶秋云;叶延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精神科护理中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障碍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医院精神科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与其他科室相比,引起危险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医疗纠纷的比例都比较高[1].为了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笔者对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作者:杜娟;王美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情况调查

    目的 评估肺癌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为肺癌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及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对196例肺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其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肺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19.9%,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2%,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18.9%,有营养风险的肺癌患者营养支持率为0.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肺癌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足,临床医师及营养师需开展大样本临床营养筛查及营养支持的干预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患者营养问题的重视程度.

    作者:侯景丽;方玉;辛晓伟;刘旎;王艳丽;刘金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OPD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用药教育模式探讨

    糖皮质类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以下简称AECOPD)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全身使用皮质类激素用药量大,很容易出现高血糖、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精神兴奋等明显的不良反应.依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剂量、疗程、剂型及用法等显著相关.笔者发现,选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药物于短时间内在气道中聚集,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近年来在临床应用颇多.为使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发挥佳疗效,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对应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的COPD患者展开用药教育.

    作者:安丽青;王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临床治疗体会

    咯血属于肺结核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咯血易使肺结核患者的病灶扩散,进而导致肺部感染而引起全身中毒,尤其是咯血严重的患者,可发生窒息、休克等严重的症状,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直接威胁[1].因此,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诊治.现分析80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总结肺结核咯血的治疗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苑方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贫困山区中年人高血压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贫困山区中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方法 测量4个乡镇参保中年人的血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65例体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3.9%(898/3765),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0.9%(787/3765),治疗率为18.0%(678/3765).结论 贫困山区中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明显低于大中城市.

    作者:安淑银;张君;刘瑞玲;陈晓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98例诊疗体会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复杂、危重,发展迅速,且多伴有复合伤,病死率很高,早期诊断、治疗和及时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对我院近10年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任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我院2011-2012年中药注射剂使用状况与分析

    目的 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和加强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该院2011-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种类、金额、数量以及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量和金额较2011年明显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类用药.2011年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为11.18%(68/608),2012年降至5.22%(33/632).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和使用数量增长较快,不合理使用现象存在,应用越来越广泛,应加强管理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莉;刁菱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