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郑丽颖;彭爽;姜越

关键词:脑脊液, 颅脑肿瘤,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对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颅脑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积极寻找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本组92例患者中有90例脑脊液漏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例并发颅内感染.结论 积极查找脑脊液漏的发生原因,同时采取优质有效地护理措施,可大限度地控制脑脊液漏的情况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泵静脉注射3种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量泵静脉注射3种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急症疗效.方法 选取2008-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A 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硝酸甘油注射液;B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的盐酸地尔硫卓;C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乌拉地尔,置入微量泵.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3 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60min内,与治疗前比较3组血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95%,B组有效率为99%,C组有效率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心率明显增高,B组心率较治疗前下降,而C组心率无明显的变化.A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主要表现为心悸、头痛等;B组出现恶心、心跳过缓各1例;C组只出现轻度头昏1例.均经相应处理症状消除且不影响继续用药.用药前后3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以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结论 硝酸甘油注射液、盐酸地尔硫卓、乌拉地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均显著,乌拉地尔对心率的影响较小,更适合老年人应用.

    作者:岳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165例设为治疗组,住院期间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外,特别注意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和以及心理护理.选取同期我县其他医疗机构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165例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住院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从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病死率、好转率、总有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致残率、病死率、好转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合理、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法,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提高总有效率,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某县级医院2008-2012年度18起医疗纠纷情况调查分析与防范对策

    通过对某县级医院2008-2012年度发生的18起医疗纠纷的原因、纠纷起数变化趋势及科室纠纷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郭贵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勘探大队职工两年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勘探大队职工两年健康体检结果.方法 通过比较2011年(309例)、2012年(313例)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勘探大队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威胁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并探讨健康干预措施.结果 2011年与2012年血脂升高、脂肪肝、血尿糖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与2012年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较2011年21~39岁和40~59岁年龄段血脂升高、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脂肪肝发生率均有所下降;≥60岁年龄段高血压、血尿糖异常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干预措施的实施,应根据职工不同年龄段特征有所强调,以便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单秀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康复治疗社区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康复治疗社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社区2011年3月-2012年4月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72例.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适量选择予以血塞通注射液、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并根据药量适量添加氯化钠注射液,1次/d,平均每15d为1个疗程,一共两个疗程,并辅之以针刺和艾灸,对患者病情进展及药物疗效进行监测.结果 72例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37例,有效10例,无效7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康复治疗社区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

    作者:夏芸;黄坤丹;张新征;马海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其经济价值.方法 选择2011-2012年来我社区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及丙组,每组各40例.甲组采用常规的二甲双胍口服片剂;乙组采用的是肠溶性的二甲双胍口服片剂;丙组采用的则是缓释型的二甲双胍口服胶囊.比较治疗效果及三种药物的成本.结果 3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成本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5,P=0.4970).结论 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剂型.

    作者:陈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方法 选取我地区2007年1月-2012年12月9820例患者,对其药物应用中的不合理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20例患者中有不合理用药行为2376例次(24.19%).给药浓度、所间隔时间、是否按照适应证给药发生不安全行为频率高,分别是2.99%、4.36%、6.27%;对关联因素进行统计人员相关者为多数;946例重点监测患者不合理用药行为出现604例次(60.8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相关因素,给予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其出现几率.

    作者:侯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辐照猪皮在急诊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辐照猪皮技术对急诊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诊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烧伤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辐照猪皮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烧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辐照猪皮技术对急诊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我院降血糖药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降药糖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对2012年含降血糖药的1256张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278例,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63例,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47例,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9例,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4例,格列美脲联合吡格列酮1例;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吡嗪4例,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吡脲1例.使用前5位的药物为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缓释片、格列吡嗪片、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结论 降血糖药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中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

    作者:杨春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2例CHL患者,采用平阳霉素加碘油与明胶海绵混合液作为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结果 随访所有患者的瘤体均有明显缩小,其中35例患者缩小50%,9例患者瘤体几乎消失,且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吴汝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顽固性念珠菌性阴道炎47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顽固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顽固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47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选择克霉唑和氟康唑治疗的22例为观察一组;选择斯皮仁偌和克霉唑栓治疗的25例为观察二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1、3、6个月的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时总有效率为100%;治疗3个月时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5.5%和9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81.8%和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斯皮仁偌和克霉唑栓联合治疗顽固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具有满意的长期疗效.

    作者:江夕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钼靶X线诊断乳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运用钼靶X线诊断乳腺增生,分析其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疑似乳腺增生患者2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X线组)与对照组(核磁组).分别从确诊有效率、费用、所用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诊断特异性、费用、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钼靶X线摄影对于乳腺增生病变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建喜;商亚贞;冯娜;杨晶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会阴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会阴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0年1-6月共行会阴切开术800例中会阴切口感染患者34例,对其进行护理.结果 经全身和局部治疗护理,29例5~8d切口甲级愈合,3例10~12d切口甲级愈合,2例感染较重裂开者18~20d甲级愈合.结论 细心、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会阴切口感染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玉英;赵永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53例IBS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 53例IBS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有18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53例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为398分,平均积分为(7.51±2.4)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为128分,平均积分为(2.42±0.13)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对于IBS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症状积分,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培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头孢呋辛致过敏性休克并上消化道出血一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0岁,主因咳嗽、咳痰数日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考虑呼吸道感染,拟给予头包肤辛抗炎治疗,在皮试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抽搐,当时测血压60/0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克,卫生院值班医生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甲强龙并补液治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意识转清,但仍烦躁,诉剑下疼痛,呕吐暗红色血性液,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急诊收入ICU病房.

    作者:杨会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脑梗死患者,并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口腔护理、康复锻炼护理、排便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全部观察对象在住院期间没有出现无任何压疮、口腔溃疡以及心理障碍等护理问题;其中44例好转出院,1例未愈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未愈要求出院.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尤其重视其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护理,能够有效地稳定病情,促进康复,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华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儿腹泻的饮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对小儿腹泻的饮食护理的影响和体会,为今后小儿腹泻的护理提供比较有价值的指导.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260例的腹泻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根据患儿临床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饮食护理;对照组仅仅提供常规基础的腹泻护理.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周的积极治疗,实验组显著有效112例,有效15例,无效为3例;对照组显著有效72例,有效39例,无效1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饮食护理比常规的护理更为有效,可以显著加快腹泻患儿的康复,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小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急救措施并分析.方法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57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急救.结果 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急救后,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其中3例患者死于心脏猝死.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急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出现的危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救效果显著,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李长道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乙型肝炎的社区预防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社区200名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题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人群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并调查接种乙肝疫苗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该组人群对乙肝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乙肝疫苗作用的知晓率较教育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该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比例显著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人群对乙肝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风险意识,增强预防能力.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儿童急性发热退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急性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 将在本院儿科门诊和急诊就诊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31例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予布洛芬口服退热;对照组(78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口服液退热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后60min和90min的体温;记录用药90min后腋温降至正常及在治疗期间出现与治疗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例数.结果 两组发热患儿在用药后体温均明显下降,但布洛芬组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用药90min后布洛芬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患儿比率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布洛芬组大汗淋漓比率明显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结论 布洛芬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发热患儿,退热疗效较好,可以推荐,但对其不良反应仍需重视.

    作者:王玉杰;胡剑;赵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