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雪;胡洪炜;杨波;李显文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控制血糖;治疗组给予采用智能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2周后,均停止药物治疗,保留运动及饮食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能够更有效、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马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挂号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专人陪护、讲解;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导引.比较两组患者对就诊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28例患者中,就诊后问卷调查表示对就诊满意的患者为27例,满意度达到96.4%.对照组27例患者中,就诊后问卷调查表示对就诊满意的患者为21例,满意度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心陪同和讲解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程度.
作者:薛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2年12月内科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经同位素法测定确定,以同位素测定结果为标准,抽取患者空腹血液离心分离血清后分别进行血清胱抑素C检测、血尿素氮检测、血肌酐检测,对比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结果 以同位素检测结果为标准,血清胱抑素C检测阳性率为95.00%,血尿素氮检测阳性率为68.75%,血肌酐检测阳性率为62.50%,血清胱抑素C检测阳性率分别与血尿素氮检测、血肌酐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检测可以及早反应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且可以准确反应肾功能受损程度,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惠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通过对某县级医院2008-2012年度发生的18起医疗纠纷的原因、纠纷起数变化趋势及科室纠纷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郭贵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高血压的疗效,探讨中风恢复期控制血压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32例中风恢复期高血压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针灸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8周后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出现再次中风;观察组未出现再次中风病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再次中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风恢复期高血压症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中应积极加行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血压控制效果,有效避免中风复发,且治疗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经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12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41例,好转16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19例,好转26例,无效1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眩晕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系统.
作者:赫能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 选取66例在我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房颤及房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伊布利特组给予伊布利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缓慢静脉注射治疗;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缓慢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房颤转复率、房扑转复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房颤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房扑转复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复时间相比较,伊布利特组明显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TC间期比较,伊布利特组QTC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及房扑的转复率高于胺碘酮,其对房扑的转复成功率高于房颤.
作者:宋春丽;徐芳;吉丽;籍振国;任巧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以探索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干预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显效2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强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普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连续纳入门诊中重度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 组患者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和依普沙坦600 mg,1 次/d;B组患者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1 次/d,均晨起顿服,治疗8周后根据血压水平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用药8周后,A组显效37例,有效48例,无效5例;B组显效21例,有效40例,无效2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普沙坦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较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立娜;张明燕;陈东峰;张晶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妇幼医院引起患者院内感染的诱因.方法 总结近4年来我院就诊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院内总感染发生率分别是7.97%、6.26%、5.33%、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不同季节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不同部位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院内感染,在高危季节、易感因素等方面加强管理,改善医疗环境,可提高医疗治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静养方式;观察组进行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社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完全恢复15例,大部分恢复13例,部分恢复9例,轻微恢复8例;观察组完全恢复25例,大部分恢复10例,部分恢复8例,轻微恢复2例,两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曾湘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胃穿孔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单纯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比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潘英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影像科CT室2010年3月-2012年6月由各科住院部送检的876例经过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A组)和心理护理组(B组),每组各438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则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感觉比较舒适312例,感觉欠佳126例,心理舒适度为71.2%;B组患者感觉比较舒适357例,感觉欠佳81例,心理舒适度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38例,其中轻度不良反应23例,中度不良反应11例,重度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9例,其中轻度不良反应6例,中度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T增强扫描患者而言,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大CT室医疗工作人员学习.
作者:张芬;苏晓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脑创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对比分析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21例,感染率20.59%.调查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抗生素连用、置胃管、伴有基础病症等均为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明确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控制感染程度.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2009-2012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4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756株,主要分离自ICU科,其次是呼吸科,分别占31.3%和21.3%.标本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610株占80.7%.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30%;亚胺培南耐药率是10.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不大,要继续加强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定植、感染和传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琳;童小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辐照猪皮技术对急诊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诊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烧伤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辐照猪皮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烧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辐照猪皮技术对急诊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克林霉素所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特点.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站,选取由克林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案例500例,对这500例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等分类,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病例中男女比例相差无几,共涉及4种给药途径,发现14种不良反应类型和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其中主要对皮肤和胃肠系统的损害尤为多见.结论 应用克林霉素会发生多种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在应用克林霉素时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克林霉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曾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可靠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认识和人工合成材料科学的巨大进步,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已经成为疝外科治疗的热点[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3年1月238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善愈补片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0岁,主因咳嗽、咳痰数日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考虑呼吸道感染,拟给予头包肤辛抗炎治疗,在皮试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抽搐,当时测血压60/0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克,卫生院值班医生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甲强龙并补液治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意识转清,但仍烦躁,诉剑下疼痛,呕吐暗红色血性液,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急诊收入ICU病房.
作者:杨会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其经济价值.方法 选择2011-2012年来我社区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及丙组,每组各40例.甲组采用常规的二甲双胍口服片剂;乙组采用的是肠溶性的二甲双胍口服片剂;丙组采用的则是缓释型的二甲双胍口服胶囊.比较治疗效果及三种药物的成本.结果 3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成本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5,P=0.4970).结论 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剂型.
作者:陈珏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