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汤程;费建芬

关键词: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恶心, 呕吐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吸入组各24例.2组全身麻醉诱导相同.静脉组采用全静脉麻醉,吸入组采用吸入麻醉维持.观察2组患者术后24h内不同时间段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段静脉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吸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完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及时给予亚低温治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病例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大,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 全面掌握亚低温的常见并发症,密切监测及时有效处理,可保证该疗法正常进行,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恢复安全有效.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患者均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酮尿酸中毒患者20例中,血糖下降至靶血糖(12mmol/L)时间为(5.2±1.3)h;尿酮体(KET)转阴时间为(12.6±3.8)h,血pH值正常时间为(0.8±0.3)h,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正常时间(1.8±0.5)d.治疗中无低血糖发生,低钾3例.3例患者治疗2d后自动出院,治疗7~15d治愈出院17例.结论 胰岛素泵,消除诱因和足量补液维持水电体质酸碱平衡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

    作者:章志;熊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B型超声引导下施行人工流产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B型超声引导下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6例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3例,术前给予卡前列甲酯栓,观察组在B型超声引导下手术,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方法操作.观察2组卡前列甲酯栓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卡前列甲酯栓用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

    作者:马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小切口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是指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处于扩张、伸长、弯曲状态,是一种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但存在手术创伤大、伤口多、影响美观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1].近年来,我科采用小切口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21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炯地;罗兴扬;杨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足局部治疗的药学服务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用药方案的实践与体会.方法 临床药师分析3例糖尿病足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药师发挥药学专长,提出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使患者治疗用药更加合理规范,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在糖尿病足局部治疗合理用药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晋川;柯洪;吴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佳口服给药时间探讨

    药物如何在治疗中发挥大治疗作用,把不良反应降到低,正确服用药物是关键.而口服给药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也是医师、药师提倡的佳给药途径.由于用药时间不同,给予相同剂量的药物后,其作用强弱有很大差异.比较理想的是在适宜的时间给予适当剂量的药物,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节约医药资源,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草木犀流浸液和迈之灵治疗脱垂性内痔PPH术后肛周水肿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草木犀流浸液和迈之灵治疗脱垂性内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肛周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7例Ⅲ度、Ⅳ度脱垂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草木犀组33例、迈之灵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3组均采用PPH治疗,术后第1天草木犀组和迈之灵组分别给予草木犀流浸液和迈之灵治疗,对照组未予以消肿治疗,其他治疗相同.连续用药7d,观察3组用药1、5、7d肛门水肿程度并评分.结果 3组术后第1天肛门水肿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草木犀组和迈之灵组术后第5天和第7天肛门水肿的情况均明显好转,肛周水肿程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草木犀组肛周水肿程度评分低于迈之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度、Ⅳ度脱垂性内痔患者PPH术后服用草木犀流浸液和迈之灵均能有效治疗肛门肿胀,而草木犀流浸液在术后早期疗效更佳.

    作者:王德仲;王立勇;丁步国;孟庆成;王芳丽;吉小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止血方法对腹腔镜卵巢囊肿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止血方法对腹腔镜卵巢囊肿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7例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32例,电凝组32例和超声刀组33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手术.缝合组、电凝组和超声刀组分别采用镜下缝合止血,电凝止血和超声刀止血.1个月后比较3组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孕激素和卵泡刺激素的水平.结果 术前3组血清雌二醇、孕激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缝合组、超声刀组血清雌二醇、孕激素和卵泡刺激素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术后雌二醇孕激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缝合组和超声刀组术后血清雌二醇、孕激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电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术中采用缝合止血和超声刀止血较电凝止血可更好地保护卵巢功能.

    作者:杜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45例和常规剂量组43例.高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然后以150mg维持7d,继以75mg维持;常规剂量组给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300mg,继以75mg维持.比较2组治疗1年之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再发缺血入院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30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高剂量组发生轻微出血8例,常规剂量组发生轻微血5例,2组30d内轻微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改善其预后,且安全耐受性好.

    作者:秦娴;黄庆;杨磊;李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诊清创室晕厥的护理预防措施分析

    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是急诊科清创室常见的综合征,应及时救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类创伤、急诊患者的增多,患者常会发生晕厥.晕厥发病急,且病因不明确,发生晕厥的患者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常会耽误治疗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我院急诊科清创室发生晕厥患者的病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C-反应蛋白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儿科急诊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危重病症,危重病症具有急危重的特点,病情凶险、变化迅速、预后恶劣,因此,只有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儿科危重病症的处理,才能在遇到危重病症时,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诊治水平,避免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尽早识别出危重患儿,本文通过对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患儿620例进行常规检查WBC及C-反应蛋白(CRP),通过患儿这两方面数值的变化来甄别患儿是否应判定为急危重症患者,并由此作为是否应该加强监护治疗的依据,探讨CRP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银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疾病,以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或胰岛素抵抗为代谢紊乱特征.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超重或肥胖.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CVD)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紧密关联.一项大样本的尸体解剖研究显示:49%糖尿病和33%非糖尿病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糖尿病患者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左室扩大、心肌梗死(MI)和多支血管病变者更多;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和无冠心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相似.有报道,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冠心病严重,左主干病变发病率更高、冠状动脉钙化更广泛、侧支循环建立更少.糖尿病与冠心病同存并相互作用产生放大的病理损害效应,进一步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对于减少致残率与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晓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截肢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及矿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交通事故中致伤能量的增加,严重四肢创伤中截肢比例日渐增高.虽然现代化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保肢提供了强有效的支持,但截肢术仍是一些创伤中保全生命的无奈选择.截肢不仅带给患者肢体的缺陷,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1].因此,在截肢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心理关怀、疏导尤为重要.我院护理工作重视开展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关怀,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琳;杨阳;杨牧;张印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扁桃体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氨苄西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清热爽咽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疗效佳.

    作者:黄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治中>.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1].(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其实本方临床运用广泛,可用于少阳枢机不利病机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医辨证属此范畴的热入血室、发热、黄疸、呕吐、胃痛、咳嗽、鼻出血、心悸、眩晕、水肿、失眠、阳痿、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皆可用本方治疗,甚至某些疑难杂症亦可从此方考虑,每有奇效[2].笔者现将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娟;周永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行消化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伤口愈合情况、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很满意率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提高切口愈合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黎顺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肌内注射,并外涂0.1%维A酸乳膏;对照组仅外涂0.1%维A酸乳膏,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2%高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伟庆;史可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7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8%高于常规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武志飞;赵冀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1].在这一阶段,学生要面临许多变化,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上均将不同于以往,个人也将开始由学生向医师角色的转变,在这一过渡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这些变化,提高见习教学质量,是每个临床科室需要总结和研究的内容.所以,为提高见习质量,需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作者:孙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及利培酮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予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有效率、显效率和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期PANSS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静坐不能、震颤、恶心呕吐、失眠等较利培酮组少,且头昏、嗜睡、口干、心动过速、便秘、体质量增加、兴奋激越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一致,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