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静;任胜巧;张静茹;宋彦茹;张娜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压、心肌肥厚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及心肌肥厚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肥厚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向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2种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85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138例和B组147例.A组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3d;B组于术中预防使用抗生素1次,手术时间>3h时加用1次.观察2组切口感染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4%高于B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
作者:周玉蓉;李超;魏林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2种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A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治疗AGC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使静脉逐渐动脉化,穿刺后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且动静脉内瘘出血量小,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保护,现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平;张晓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8%高于常规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武志飞;赵冀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对于幕上出血>30ml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颅内清除血肿术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师建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VATS组47例和开胸组48例,VATS组采用VATS组手术,开胸组在后外侧或腋下切口进胸切除肺大泡.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电话随访>6个月,无失访病例,VATS组复发率为2.13%(1/47)低于开胸组的6.25%(3/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短等特点,且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术式.
作者:闫冀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既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疾病的30%.目前随着现代医学对ITP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认为其病理机制除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之外,另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1],而治疗上采取了单克隆抗体、血小板生成刺激剂等相应的新措施,但仍存在局限性.中医各家在临症的基础上对该病病机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完善,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笔者总结近年来中医各家对该类疾病病机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希赞;杨淑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对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4例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健康教育后,154例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宣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可提高治愈率,达到控制肺结核的目的.
作者:贾彩霞;肖建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促进早产儿胎肺成熟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于产前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产前未予任何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用于早产儿促胎肺成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彦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及利培酮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予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有效率、显效率和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期PANSS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静坐不能、震颤、恶心呕吐、失眠等较利培酮组少,且头昏、嗜睡、口干、心动过速、便秘、体质量增加、兴奋激越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一致,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生活质量(QOL)及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QO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皮肤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QOL,能减轻放射治疗反应,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放疗.
作者:郭永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2009年11月-2013年4月我院采用肾筋膜扩张器外鞘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膀胱结石患者45例,男40例,女5例;年龄18~80岁,中位年龄62岁.结石1.5cm×1.4cm×1.2cm~4.5cm×4.3cm×4.0cm.
作者:彭光伟;郭昌平;廖世强;罗锐;周强;彭羽;李宗朝;秦有容;杨孝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病,病情危急,如救治不及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中老年人,年龄以47~70岁为高发阶段,主要原因与脑血管病变、硬化有关,多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时突然发病.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护理措施,对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红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指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和舒张压≥90mmHg,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正常高值、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1].流行病学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不同,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超过6亿人,患病率约为10%,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患病率约18.8%.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目前,临床上针对不同高血压患者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可有效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琼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疾病认知与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分布情况,探究两者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两者间的P<0.01,呈现正向直线分布,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疾病认知情况平均水平上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有助于冠心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血清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放射分析法,分别对2组血清CA15-3和CEA进行联合检测,比较2组CA15-3和CEA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并比较50例乳腺癌患者中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与治愈患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CA15-3和CEA检测数值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8例(56.0%),复发13例(26.0%),术后转移9例(18.0%),术后复发与转移患者CA15-3和CEA的检测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治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5-3和CEA的联合检测不仅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还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修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该院眼保健异常婴儿家长复诊的依从性.方法 2010年5-8月我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进行眼保健婴儿2170(4340眼)例,对眼保健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和眼位检查,发现异常婴儿时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并嘱其3个月后复查.结果 屈光筛查异常率为12.21%(265/2170),复诊率为88.68%(235/265);眼位检查异常率为1.17%(37/2170),复诊率为86.49%(32/37).结论 医护人员应大力加强儿童眼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儿童视觉发育方面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家长复诊的依从性.
作者:乔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及矿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交通事故中致伤能量的增加,严重四肢创伤中截肢比例日渐增高.虽然现代化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保肢提供了强有效的支持,但截肢术仍是一些创伤中保全生命的无奈选择.截肢不仅带给患者肢体的缺陷,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1].因此,在截肢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心理关怀、疏导尤为重要.我院护理工作重视开展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关怀,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琳;杨阳;杨牧;张印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桂成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