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师建霞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护理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对于幕上出血>30ml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颅内清除血肿术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肌内注射,并外涂0.1%维A酸乳膏;对照组仅外涂0.1%维A酸乳膏,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2%高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伟庆;史可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如未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可能会因失血过多导致患者死亡.为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7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住院肺结核患者健康宣教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对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4例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健康教育后,154例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宣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可提高治愈率,达到控制肺结核的目的.

    作者:贾彩霞;肖建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医院中药房的管理探析

    中药房是医院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医院更是体现中医特色的重要窗口.中药房的管理工作在处方的调配和药品的养护等方面与西药房有着很大的区别,应建立起一个适合中药房管理的方法,而非完全采用西药房的管理方法.本文主要从中药材管理、处方管理、人员管理、考核制度、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对中药房的管理展开分析.

    作者:吕伟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消化酶相关性疾病——胰腺疾病临床分析

    消化酶相关疾病包括胰腺疾病和非胰腺疾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分为胰腺疾病和胰腺外疾病,胰腺本身疾病主要介绍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慢性胰腺切除手术以后的状态.

    作者:杨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2012年1-12月我院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87例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据情况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OL)同时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87例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联合IOL植入术180例(96.3%),术后均恢复视力,视力0.2~0.8.结论 对老年性白内障行ECCE联合IOL同时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可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提高视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阿惠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诊清创室晕厥的护理预防措施分析

    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是急诊科清创室常见的综合征,应及时救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类创伤、急诊患者的增多,患者常会发生晕厥.晕厥发病急,且病因不明确,发生晕厥的患者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常会耽误治疗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我院急诊科清创室发生晕厥患者的病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是常见的风湿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应该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组成的综合干预方式,不仅注重对疾病的管理,还应注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患者因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引起的消极心理状态、与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行为方式等,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医疗费用,还能增加患者的自我满足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张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重型颅脑损伤35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急性重症脑损伤病理变化复杂,症状多种多样,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护士应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报告医师,以便赢得抢救时间.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通过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使静脉逐渐动脉化,穿刺后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且动静脉内瘘出血量小,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保护,现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平;张晓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方法 住院T2DM患者197例,按病程分为新诊断组、≤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查5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或感觉传导速度(SCV)、H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应(SSR).结果 <5年组、5~10年组、≥10年组H反射和SSR积分明显高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正中神经MCV和SCV、尺神经MCV低于新诊断组(P<0.05或P<0.01).其他各条神经的MCV和SCV的降低在病程≥5年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反射>10年组、SSR≥5年2组与<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以上各组的SSR均较≤0.5年组积分增高(P<0.05或P<0.01),2.0~3.0年组SSR较0.5~1.0年组积分增高(P<0.05).正中神经SCV在1.0~2.0年组和2.0~3.0年组较≤0.5年组降低(P<0.05或P<0.01).在腓浅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胫神经中,MCV降低较SCV明显(P<0.01),下肢SCV和MCV较上肢SCV和MCV下降明显(P<0.01).结论 T2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可能发生于更早的糖尿病前期,H反射受损出现早,MCV较SCV严重,下肢较上肢严重,SSR受损晚.

    作者:赵娜;曹永吉;师爱香;张晓敬;孙克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提素联合吸入激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提素联合吸入激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治疗组在常规吸入倍氯米松同时加用卡提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疗效更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贤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肿瘤患者化疗期临床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人们对化学性、放射性及病毒性等致癌物的接触增多,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多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常伴有转移,需进一步辅助化学治疗.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46例,经化疗后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对于幕上出血>30ml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颅内清除血肿术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师建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小切口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是指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处于扩张、伸长、弯曲状态,是一种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但存在手术创伤大、伤口多、影响美观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1].近年来,我科采用小切口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21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炯地;罗兴扬;杨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病,病情危急,如救治不及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中老年人,年龄以47~70岁为高发阶段,主要原因与脑血管病变、硬化有关,多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时突然发病.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护理措施,对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红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C-反应蛋白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儿科急诊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危重病症,危重病症具有急危重的特点,病情凶险、变化迅速、预后恶劣,因此,只有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儿科危重病症的处理,才能在遇到危重病症时,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诊治水平,避免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尽早识别出危重患儿,本文通过对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患儿620例进行常规检查WBC及C-反应蛋白(CRP),通过患儿这两方面数值的变化来甄别患儿是否应判定为急危重症患者,并由此作为是否应该加强监护治疗的依据,探讨CRP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银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EFW)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7-12月我科收治产妇476名,测量胎儿出生前0~3d孕妇的身高、体质量、宫高和腹围,将数据代入5个计算预测EFW的公式中,将预测体质量与出生体质量进行比较,并结合体质量指数BMI,比较符合率.结果 公式3凌萝达法和公式4曾蔚越法的符合率高均为85.29%,高于其他公式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孕妇产前BMI,在BMI<28人群中,公式4的符合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28人群中,公式3的符合率高,公式5次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式4曾蔚越法更能准确的预测EFW,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生活质量(QOL)及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QO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皮肤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患者QOL,能减轻放射治疗反应,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放疗.

    作者:郭永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汁槟榔维B1胶囊中维生素B1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胆汁槟榔维B1胶囊中维生素B1含量.方法 色谱柱采用C18柱;流动相为0.04%戊烷磺酸钠:2%冰醋酸溶液∶甲醇(35:45: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 维生素B1在50~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6%(n=7).结论 HPLC法测定胆汁槟榔维B1胶囊中维生素B1含量,简便可行、准确可靠,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申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