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A15-3、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邓修利

关键词:乳腺癌, 血清CA15-3抗体, CEA抗体
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放射分析法,分别对2组血清CA15-3和CEA进行联合检测,比较2组CA15-3和CEA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并比较50例乳腺癌患者中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与治愈患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CA15-3和CEA检测数值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8例(56.0%),复发13例(26.0%),术后转移9例(18.0%),术后复发与转移患者CA15-3和CEA的检测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治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5-3和CEA的联合检测不仅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还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征,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儿科急诊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危重病症,危重病症具有急危重的特点,病情凶险、变化迅速、预后恶劣,因此,只有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儿科危重病症的处理,才能在遇到危重病症时,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诊治水平,避免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尽早识别出危重患儿,本文通过对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患儿620例进行常规检查WBC及C-反应蛋白(CRP),通过患儿这两方面数值的变化来甄别患儿是否应判定为急危重症患者,并由此作为是否应该加强监护治疗的依据,探讨CRP在儿科急诊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银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是常见的风湿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应该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组成的综合干预方式,不仅注重对疾病的管理,还应注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患者因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引起的消极心理状态、与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行为方式等,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医疗费用,还能增加患者的自我满足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张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机械排痰应用于婴幼儿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机械排痰用于婴幼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2组咯痰或痰鸣音消失时间和康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咯痰或痰鸣音消失时间和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排痰用于婴幼儿肺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兰;谢子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患者,男,38岁.因车祸入院,诊断为脑挫裂伤、枕骨骨折、颅骨骨折、颅内积气、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多处软组织损伤、肋骨骨折.入院时病情危重,经积极护脑、抗炎等对症处理,头部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患者诉左侧胸痛,查胸部X线片示左侧第2、4肋骨骨折,请胸外科会诊,考虑无手术指征,建议多卧床休息,继续康复治疗,给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25mg/瓶)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药约7min后患者出现腹痛不适,伴呕吐胃内容物,随之出现四肢厥冷,嘴唇发绀.

    作者:邬梅;蒋冬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提素联合吸入激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提素联合吸入激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治疗组在常规吸入倍氯米松同时加用卡提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疗效更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贤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自拟益气补肾活血通窍汤治疗神经性耳鸣22例疗效观察

    神经性耳鸣是临床常见病,久病失治可致耳聋,故中医常耳鸣耳聋并论.西医常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血循环,或使用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的药物,但对病程长者疗效较差,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笔者应用自拟益气补肾活血通窍汤治疗神经性耳鸣2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及利培酮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予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有效率、显效率和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8周末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期PANSS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静坐不能、震颤、恶心呕吐、失眠等较利培酮组少,且头昏、嗜睡、口干、心动过速、便秘、体质量增加、兴奋激越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一致,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阴道分泌物对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阴道分泌物对胎膜早破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528例胎膜早破产妇按阴道分泌物检查正常与否分为正常组181例和异常组347例,对比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新生儿感染、产褥病的发生率.结果 528例胎膜早破者中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异常者347例(65.72%),正常者181例(34.28%).正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绒毛膜羊膜炎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低于异常组(P<0.05);而2组新生儿感染率及产褥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胎膜早破后阴道分泌物异常会增加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绒毛膜羊膜炎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能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关注.

    作者:汤亚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白芍总苷佐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佐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gA、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3.4%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的4.3%,治疗后狼疮症状再次复发率为29.8%高于对照组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佐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肾病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用六味地黄软胶囊和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另加用泼尼松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白蛋白(A1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24h尿蛋白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TC、TG及24h尿蛋白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兰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加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NS)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 医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NS患儿228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症状12例,分析其诊断情况及NS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结果 228例NS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12例(5.3%),其中导致NS复发6例,2例NS患儿在NS未缓解期间,出现尿蛋白增多,服用激素治疗4周后,患儿尿蛋白尚未转阴.12例NS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和表面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2~5d后,患儿哮喘症状得到缓解.12例患儿出院后,继续使用氟替卡松治疗,未再出现喘息,且对NS控制非常有效.结论 对于NS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要有效控制患儿的哮喘症状,对患儿进行合理用药,能减少NS复发.

    作者:周兴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对于幕上出血>30ml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颅内清除血肿术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师建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及时给予亚低温治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病例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大,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 全面掌握亚低温的常见并发症,密切监测及时有效处理,可保证该疗法正常进行,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恢复安全有效.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疾病,以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或胰岛素抵抗为代谢紊乱特征.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超重或肥胖.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CVD)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紧密关联.一项大样本的尸体解剖研究显示:49%糖尿病和33%非糖尿病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糖尿病患者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左室扩大、心肌梗死(MI)和多支血管病变者更多;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和无冠心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相似.有报道,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冠心病严重,左主干病变发病率更高、冠状动脉钙化更广泛、侧支循环建立更少.糖尿病与冠心病同存并相互作用产生放大的病理损害效应,进一步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对于减少致残率与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晓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较血脂康胶囊强,且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方法 将9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TI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袁培铎;周正森;赵海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士对本科室护理危机主要成因的认识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自制问卷对神经外科护士从医疗费用、护理质量、护患关系、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患者因素、病房管理制度6个版块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各版块的正确认知度并给出对策.结果 6版块的认知率分别为:医疗费用 45.5%,护理质量 81.8%,护患关系 54.5%,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59.1%,患者因素40.9%,病房管理制度50.0%.结论 结合护理危机潜在诱因,完善神经外科相关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加强护患沟通等,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危机的发生率,切实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叶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川菊止痛汤治疗,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文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健康宣教在牙周病防治中的应用

    牙周病是口腔主要疾病之一,是人类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患病率较高.部分牙周病是全身疾病的表现或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35个国家的统计,牙周炎发病率为40%~75%.好发人群年龄>35岁,其中>60岁人群发病率高[1].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寿命延长,中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牙齿的工作强度也在增加,因此牙周病的防治工作极其重要,WHO已将牙周健康状况列为人类保健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因此,将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依从性,可有效防治牙周病.笔者对360例牙周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敏;董春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