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性病变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研究

薛亚军

关键词:肝性病变, 血清生化,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对肝性病变患者实施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6例肝性病变患者,对患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人血清铁蛋白(SF)这三项指标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患者的AFP水平要明显高于非肝癌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重症肝炎患者的SF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肝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肝性病变患者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与患者肝性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程度越高其水平就随之升高;而肝性病变的出现还会使得SF的合成受阻,但是癌症患者与非癌症患者的SF水平是没有明显差异的,因此其不能作为肝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指标;同时每种肝性病变患者的CEA含量是不具有差异性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目的 观察硫酸镁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2年妊娠高血压患者240例,对其进行硫酸镁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尿酸、动脉压、血尿素氮以及肌酐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硫酸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尿酸、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以及肌酐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不良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治疗效果比较确切.

    作者:杨昌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金双歧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双歧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分别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以及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各100例,分别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金双歧联用思密达以及维生素B和乳酶生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双歧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小艳;余霞辉;冷惠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盐酸吡柔吡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策

    目的 对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实施肿瘤介入手术的患者103例,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45例,发生率为43.69%,不同给药部位以及剂量均会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产生影响.结论 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会受到给药部位与用药剂量的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开腹后切除全直肠系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后切除全直肠系膜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相对要长,但手术出血量相对更少,术后排气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相对更短,在清扫淋巴结数量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7%,对照组为17.5%.结论 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腹腔镜较之开腹后行切除全直肠系膜手术,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有力的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10月的处方4000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一共包括了6大种类,25样品种,种类和使用率分别为:青霉素类65例,占8%,头孢菌素类1555例,占53%,大环内酯类252例,占28%,喹诺酮类45例,占5%,氨基糖苷类30例,占4%,林可酰胺类13例,占2%.单用处方1000张,占总抗菌药房的57%,二联处方650张,占总抗菌药房的37%,三联处方50张,占总抗菌药房的16%.抗菌药物总使用例次为1264次.静脉用药500例(占36%),口服用药405例(占32%),静脉+口服用药321例(占21%),口服+外用12例(占2%),外用26例(占9%).结论 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符合实际,管理更现代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付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简称斑块)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再给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斑块消退率、斑块的大小、斑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再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能有效干预和治疗斑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朱建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我院76例患者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2年收集的76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居首位(76.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其余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等系统等,品种以痰热清注射剂和热毒宁注射剂发生例数多.结论 使用中成药应严格遵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应加强和重视中药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黄贵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胃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1例恶心头晕,1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胃部不适,2例恶心头晕,1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胡先进;周贵兵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纤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 分析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纤颤(室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6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显效4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无一例死亡病例.结论 给予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合理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雪亮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超声引导下心尖部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心尖部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心尖部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治疗的患者60例,观察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6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为100%;置管引流时间 4~9d,平均5.94d;在术中及术后的引流中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心尖部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是临床上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景群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对照组除未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外,其他治疗方式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温度宜设置在33~35℃,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机体变化情况,减少并发症.

    作者:应国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向心式穿刺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向心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使用新成熟的内瘘开始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离心式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向心式穿刺方法.结果 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式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降低内瘘动脉瘤的发生.

    作者:朱连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肺内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由于肺内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主要引发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8例,根据其发病因素分为肺内组(64例)和肺外组(44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诱发因素和死亡原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组病死率较肺外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因素:肺内组肺部感染50例,误吸8例,肺挫伤4例,溺水2例;肺外组脓毒症22例,急性胰腺炎10例,休克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药物2例,神经源性2例,输血相关性2例.10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死亡46例,肺内组30例,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例、严重呼吸衰竭12例、脓毒血症休克4例;肺外组16例,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严重呼吸衰竭4例,其他2例.结论 肺内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 Ⅱ、肺损伤、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别不大.

    作者:何俊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59例)和乙组(79例),甲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在药物治疗后8周、12周、24周和48周观察两组耐药情况及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结果 治疗48周后甲组未发现耐药患者,乙组有11例患者出现拉米夫定患者,耐药发生率为13.92%.耐药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出现耐药病例,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朱洪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围术期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围术期护理和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以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SAS评分改善更明显;护理组患者视力>0.8患者比率70.0%,并发症发生率2.0%,患者满意率96.0%;对照组患者视力>0.8患者比率45.0%,并发症发生率8.0%,患者满意率86.0%.结论 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临床效果的整体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帮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替吉奥隔日方案联合低剂量顺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目的 观察替吉奥隔日方案联合低剂量顺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效果.方法 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运用替吉奥隔日方案联合低剂量顺铂疗法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以及加强化疗前护理与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 观察组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10例,进展6例;对照组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6例,进展1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6例,满意10例,不满意9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例,满意7例,不满意16例,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化疗前护理与不良反应的处理对于患者战胜疾病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筱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小剂量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与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哮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治疗组患者53例,采用布地奈德与沙美特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第1秒的肺活量(FEV1)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异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得0分、1分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与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有助于控制和缓解哮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岗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糖耐量试验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糖耐量(OGTT),进而分析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09-2011年我院收治的5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脑血管疾病种类分为脑梗死组(A组,1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B组,194例)、脑出血组(C组,193例),分别记录患者既往糖尿病史、随机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无糖尿病史患者均接受OGTT,OGTT检测FPG和2hPG.结果 A组患者入院前已被诊断糖尿病患者43例(22.28%),无糖尿病史患者150例(77.72%),入院后OGTT检查发现糖尿病51例(54.26%),糖调节受损46例(23.83%);B组患者入院前已被诊断糖尿病患者44例(22.68%),无糖尿病史患者154例(77.32%),入院后OGTT检查发现糖尿病52例(54.17%),糖调节受损48例(24.74%);C组患者入院前已被诊断糖尿病患者45例(23.32%),无糖尿病史患者152例(76.68%),入院后OGTT检查发现糖尿病50例(52.63%),糖调节受损47例(24.35%).结论 OGTT试验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既往未被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将两组患者的痰标本送检以明确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并对菌种进行药敏试验,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致病菌分布的构成特点以及致病菌耐药性,对于临床开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用药的选择给予一定参考和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坤景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国产胸腺肽α1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应用国产胸腺肽α1结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例,符合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同时又满足以下条件:年龄18~60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U/L,总胆红素<34.2μmol/L;HBeAg阳性,HBV-DNA>104cop/ml;近1年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治疗;无心、肾疾病,无癫痫及精神病史;对胸腺肽和核苷类似物不过敏;排除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作者:徐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