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蓉
目的 观察催产素联合地西泮用于胎膜早破引产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作为实验组,对他们实施催产素联合地西泮应用于引产;并于本院单独应用催产素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 在产程方面上,实验组平均时间为(6.1±1.3)h,对照组平均时间为(9.2±2.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上,实验组平均出血量为(186.15±18.31)ml,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216.15±20.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率上,实验组为10%(3/30),对照组为3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应用催产素联合地西泮,能够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并且安全高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闫俊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在重度急性发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重度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列为治疗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同时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同类患者60例,列为对照组,均单纯采用基础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大呼气流量(PEF)以及检测第1秒患者用力吸气量及肺活量的比值(FEV1/VC)上改善情况均显著更佳;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在重度急性期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疗效显著,利于肺功能及时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国斌;谭晓坤;张国梁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例,治疗72h后进行血常规测定,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白细胞、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等进行测定.结果 设C反应蛋白>5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11.0×109/L为阳性.感染组C反应蛋白阳性比率为81.2%,白细胞阳性比率为67.9%.结论 C反应蛋白是可以作为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敏感但非特异指标,可以对治疗的疗效进行有效判断.
作者:唐琴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向心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使用新成熟的内瘘开始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离心式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向心式穿刺方法.结果 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式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降低内瘘动脉瘤的发生.
作者:朱连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59例)和乙组(79例),甲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在药物治疗后8周、12周、24周和48周观察两组耐药情况及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结果 治疗48周后甲组未发现耐药患者,乙组有11例患者出现拉米夫定患者,耐药发生率为13.92%.耐药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出现耐药病例,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朱洪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微循环是指微(细)动脉和微(细)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微循环发生障碍,可能导致人体器官功能低下,引起一系列疾病.自由基(FR)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参与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细胞生长,抑制病毒和细菌的过程,如过多将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诱发中风、老年性痴呆、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天然药物中有很多药物能清除人体过量自由基的抗氧化成分,这些天然的抗氧成分很多又对微循环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对人体疾病起到不错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笔者参考文献资料对天然药物抗氧化成分改善微循环的进展汇总如下.
作者:周春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PSVT患者78例,给予ATP静脉注射,记录ATP的剂量及起效时间、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0mg时转复率为80.7%(63/78),当ATP剂量增加为15mg时,又有7例转复成功,当剂量增加为大量20mg时,共有75例(96.1%)转复成功.45例(57.7%)患者注射ATP原液后出现胸闷,38例(48.7%)患者出现头晕症状,8例(10.2%)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例(6.4%)患者出现室性逸博.结论 ATP治疗PSVT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转复率高,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安全性高.
作者:陆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确诊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并做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疲劳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疲劳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刘永忠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结果 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脑栓塞,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 应用抗凝治疗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方法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扩张血管药物对其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病史时应考虑合并冠心病,应采用扩血管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鄢龙轶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1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1例).干预组实施正规抗病毒治疗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实施抗病毒治疗,疗程至少24周.参照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测定生活质量,由患者自己填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2年内复发率为38.7%(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康复教育疗程结束后干预组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生活质量8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作者:牛卫理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究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麻醉与非麻醉患者的反应、成功率与耐受性.同时对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药的镇静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胃镜检查患者120例,分为麻醉组和非麻醉组,每组各60例.麻醉组在接受胃镜检查时静脉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非麻醉组使用咽喉部常规麻醉,不使用镇痛镇静型药物.在检查过程中,对心率、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血压、心率、检查成功率进行观察,并在术后询问患者感受.结果 麻醉组血压、心率均有一定下降,个别患者呼吸会有短暂停止,非麻醉组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操作时间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在成功率方面,麻醉组高于非麻醉组.结论 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采用麻醉的成功率要高于非麻醉组,也表明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于胃镜检查进行麻醉是舒适安全无痛苦的,但是要求在术中对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实时监测.
作者:卢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精神病院门诊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使用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中使用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情况,对上述时间内的处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中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处方占据用药处方总数的17.80%,其中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单用、联用或加用其他催眠、镇静、抗焦虑药物占据37.4%,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占11.6%,联合抗抑郁药物占49.7%,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与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占1.3%.结论 经研究显示氯安定和氯硝安定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滥用倾向,联合用药比例较高,长时间使用该药物需加强临床观察和重视.
作者:徐勇 刊期: 2013年第27期
药物是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1].小儿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我们应该根据小儿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的用药特点正确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臧传丽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我院就诊的20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氟康唑胶囊治疗;治疗组进行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痊愈53例,好转22例,无效25例;治疗组痊愈65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
作者:冯玉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双下肢缺如并肺部感染患者肠切除术后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方法 采用右美托嘧啶作为ICU的镇静剂,以减少患者的惊恐和焦虑,并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结果 经急救处理后患者低氧血症逐渐纠正,肺部炎症水肿逐渐消退.结论 对双下肢缺如并肺部感染肠切除术后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合理机械通气、较好的镇静及感染的有效控制是本例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蔡继婷;骆晓芳;马见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全年收治的4256例已出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抗菌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结果 4256例患者中2686例(占63.11%)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预防性用药1643例(占61.17%),治疗性用药1043例(占38.83%).手术科室预防性用药1300例(占79.12%),非手术科室预防性用药343例(占20.88%).463例曾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7.24%,其中208例检出存在病原菌,检出率44.92%,检出菌多为常见病菌如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术前用药时间≤2h 1701例(占63.33%);术后≤24h停药156例(占5.81%),术后3~7d停药1812例(占67.46%),术后>7d停药718例(占26.73%).结论 我院仍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以及广谱抗菌药物滥用等问题,需要控制好抗菌药物的频繁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中提出的标准进行必要的用药调整.
作者:库瓦提;陈文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结核患者137例,收集痰液送检验科进行检查,对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13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常见,明显多于其他类病原菌;综合5种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以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高,对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低,其次是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西丁、氨曲南以及哌拉西林的资料不全,因此未纳入比较.结论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较多,对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临床工作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可以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较为敏感的抗生素使用.
作者:杨荣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围术期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围术期护理和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以及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SAS评分改善更明显;护理组患者视力>0.8患者比率70.0%,并发症发生率2.0%,患者满意率96.0%;对照组患者视力>0.8患者比率45.0%,并发症发生率8.0%,患者满意率86.0%.结论 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临床效果的整体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帮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勤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