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与耐药性研究

朱洪斌

关键词: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肝炎, 乙型
摘要: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59例)和乙组(79例),甲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乙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在药物治疗后8周、12周、24周和48周观察两组耐药情况及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结果 治疗48周后甲组未发现耐药患者,乙组有11例患者出现拉米夫定患者,耐药发生率为13.92%.耐药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出现耐药病例,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仔细观察他们的发病特点,及相关的治疗措施.结果 这些患者在经过1个月治疗后,显效5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无效患者留院继续治疗1个月,基本达到降血压的目的,没有发生死亡的病例.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低,需要结合其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应当小剂量,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用药,以至达到降压的效果,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丁代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分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小儿功能性紊乱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进过积极的中医或西医治疗之后,均得到治愈、出院,少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需要根据不同患儿的患病原因和症状进行中医或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达到去痛、调理的目的.

    作者:邹尚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氟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左心射血分数(LVEF)、B型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和LVEF均显著升高,血清中BNP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和LVEF较高,BNP和TNF-α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显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和维拉帕米120~480 mg/d;缬沙坦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治疗3、6、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大小、血压变化及房颤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理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效果比缬沙坦组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可抑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联合维拉帕米使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古丽塞·努胡斯曼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胃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1例恶心头晕,1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胃部不适,2例恶心头晕,1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胡先进;周贵兵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向心式穿刺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向心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使用新成熟的内瘘开始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离心式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向心式穿刺方法.结果 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式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降低内瘘动脉瘤的发生.

    作者:朱连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外阴阴道炎抗菌药物临床效果的循证研究

    目的 系统评价外阴阴道炎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 2012年8-12月选择已发表的关于外阴阴道炎抗菌药物临床效果的循证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系统评价,共检索出可能有关的文献25篇,共有5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结果 外阴阴道炎抗菌药物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不良反应类型为恶心呕吐、头晕及瘙痒、面色潮红,无经济学相关文献报道.结论 通过循证研究,外阴阴道炎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有很大价值,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

    作者:周文彬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儿童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前在治疗儿童病毒感染药物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临床资料的记载还很少,作为医生,尤其是儿科的医生要注意对资料积累,完善这方面的不足,为婴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效的就医前提.

    作者:孙慧颖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85例ERCP术后并发症患者,给予有效的观察,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出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25例,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这些患者症状在24h内消退;胆系感染患者有10例,经过治疗在1周内全部治愈;出血患者有10例,在1周内恢复.结论 ERCP术后患者病情波动较大,需要严密监控,对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这样就能够帮助患者渡过并发症的危险期.对出现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蒋朝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2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氟康唑局部频繁滴眼以及结膜下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未治愈患者均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 采用局部频繁点眼以及结膜下注射的给药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邱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对照组除未使用亚低温治疗方式外,其他治疗方式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温度宜设置在33~35℃,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机体变化情况,减少并发症.

    作者:应国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诊断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发病距离确诊时间是否为早期确诊进行分组.观察组(早期确诊组)68例;对照组(未早期确诊组)42例.两组患者采用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腔内感染、肠瘘、出血、腹腔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重在早期诊断,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并能够减少并发症.

    作者:万仕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10月我院呼吸科接收的98例肺部感染患者,按照WHO规定的用药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以及总体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排序靠前的抗菌类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次数多的药物为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苄西林应用较少.结论 头孢噻肟在治疗肺部感染中作为常用,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好,经济合理,患者负担较轻,头孢唑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苄西林不应优先选用.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是治疗患者疾病的关键.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方式加强出院后的护理;对照组不行特殊护理.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效果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在合理饮食、加强运动、自我血糖监测、用药依从、定期检查几项指标上,护理组遵医行为患者比率均明显更高;护理组患者血糖控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琼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对策,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遵医嘱静脉注射胺碘酮并及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88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82例.不良反应得到及时控制,不影响治疗.结论 对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阮霞;金南顺;王卫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将两组患者的痰标本送检以明确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并对菌种进行药敏试验,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致病菌分布的构成特点以及致病菌耐药性,对于临床开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用药的选择给予一定参考和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坤景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60例中老年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5例,病变进展4例;对照组部分缓解14例,稳定9例,病变进展7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性较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易旻庐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传统结肠根治术与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2例,其中51例为研究组,采用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另51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3年统计术后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平均淋巴结数和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36个月生存率,研究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更符合胚胎解剖学基础,较传统方法清扫更多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且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和患者恢复情况较好,随访3年生存率更高,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吕发凯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穿刺抽液、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60例患者中存活50例,两组中各有25例存活.观察组痊愈6例,好转18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例,好转19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65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头孢呋辛3g、炎琥宁400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5%葡萄糖溶液250ml.对照组头孢呋辛3g、利巴韦林针剂500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60滴/min,1次/d,疗程为5d.结果 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1,无效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作者:张云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