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吕发凯

关键词:结肠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传统结肠根治术与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2例,其中51例为研究组,采用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另51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3年统计术后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平均淋巴结数和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36个月生存率,研究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更符合胚胎解剖学基础,较传统方法清扫更多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且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和患者恢复情况较好,随访3年生存率更高,适宜临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孕妇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我院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不对产妇进行任何特殊的心理干预;观察组对围术期产妇全程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阳性率,术中呼吸、心率、尿量,术后疼痛及恢复进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状况,调整好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术后疼痛感,促进了术后进食.

    作者:薛祖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我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率、用法用量正确率、给药时机正确率、使用疗程及联用情况比2010年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调查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围术期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郝志强;孙增先;高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我院76例患者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2年收集的76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居首位(76.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其余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等系统等,品种以痰热清注射剂和热毒宁注射剂发生例数多.结论 使用中成药应严格遵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应加强和重视中药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黄贵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2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氟康唑局部频繁滴眼以及结膜下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未治愈患者均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 采用局部频繁点眼以及结膜下注射的给药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邱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传统结肠根治术与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2例,其中51例为研究组,采用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另51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3年统计术后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平均淋巴结数和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36个月生存率,研究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更符合胚胎解剖学基础,较传统方法清扫更多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且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和患者恢复情况较好,随访3年生存率更高,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吕发凯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诊断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发病距离确诊时间是否为早期确诊进行分组.观察组(早期确诊组)68例;对照组(未早期确诊组)42例.两组患者采用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腔内感染、肠瘘、出血、腹腔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重在早期诊断,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并能够减少并发症.

    作者:万仕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自拟四草三皮二豆汤联合黄芪鲫鱼汤食疗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四草三皮二豆汤内服联合黄芪鲫鱼汤食疗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36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8例.治疗组给与西医常规治疗+四草三皮二豆汤内服联合食疗治疗;对照组给与西药常规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78例,有效31例,无效9例;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46例,无效2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草三皮二豆汤内服联合食疗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疗效肯定.

    作者:郭贵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补血益母颗粒用于药物流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补血益母颗粒用于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90例需要流产的患者,年龄18~40岁.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于需要流产的患者采用相同药物和剂量,在孕囊排除后,治疗组服用补血益母颗粒,对照组服用生化丸.结果 治疗组在药物流产后阴道止血方面具有优越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在药物流产后服用补血益母颗粒,可以缩短阴道出血的时间,同时减少出血量,对于患者来说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梁冬梅;陈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勤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药物是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1].小儿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我们应该根据小儿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的用药特点正确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臧传丽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护理对策,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遵医嘱静脉注射胺碘酮并及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护理,88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82例.不良反应得到及时控制,不影响治疗.结论 对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阮霞;金南顺;王卫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善释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善释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2013年接受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并与2000-2007年接受疝囊高位结扎加修补术治疗的20例患者作对照.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下床和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6.4±1.2)个月.观察组阴囊积液2例,对照组疼痛7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给予善释补片的治疗方案,充分符合人体生理结构,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显著.

    作者:章丽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65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头孢呋辛3g、炎琥宁400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5%葡萄糖溶液250ml.对照组头孢呋辛3g、利巴韦林针剂500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60滴/min,1次/d,疗程为5d.结果 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1,无效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作者:张云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有力的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10月的处方4000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一共包括了6大种类,25样品种,种类和使用率分别为:青霉素类65例,占8%,头孢菌素类1555例,占53%,大环内酯类252例,占28%,喹诺酮类45例,占5%,氨基糖苷类30例,占4%,林可酰胺类13例,占2%.单用处方1000张,占总抗菌药房的57%,二联处方650张,占总抗菌药房的37%,三联处方50张,占总抗菌药房的16%.抗菌药物总使用例次为1264次.静脉用药500例(占36%),口服用药405例(占32%),静脉+口服用药321例(占21%),口服+外用12例(占2%),外用26例(占9%).结论 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符合实际,管理更现代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付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甲泼尼龙制剂与地塞米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制剂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紫癜引起的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2mg/kg,1次/12h,大量不超过40mg/次.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5mg/kg,1次/d,大量不超过10 mg/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4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4例,其中2例在治疗7d后症状缓解,2例在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复发,均为腹痛,无便血者,且未发生肠套叠;对照组无效15例,其中10例7d症状缓解消失,5例例症状缓解后,再出现复发(3例为腹痛,1例出现便血者,1例发生肠套叠,手术后治愈).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甲泼尼龙制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地塞米松,因此可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傅明鸿;黄枫玲;洪志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胃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1例恶心头晕,1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胃部不适,2例恶心头晕,1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胡先进;周贵兵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全年收治的4256例已出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抗菌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结果 4256例患者中2686例(占63.11%)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预防性用药1643例(占61.17%),治疗性用药1043例(占38.83%).手术科室预防性用药1300例(占79.12%),非手术科室预防性用药343例(占20.88%).463例曾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7.24%,其中208例检出存在病原菌,检出率44.92%,检出菌多为常见病菌如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术前用药时间≤2h 1701例(占63.33%);术后≤24h停药156例(占5.81%),术后3~7d停药1812例(占67.46%),术后>7d停药718例(占26.73%).结论 我院仍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以及广谱抗菌药物滥用等问题,需要控制好抗菌药物的频繁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中提出的标准进行必要的用药调整.

    作者:库瓦提;陈文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本院病房30例肺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和卡铂联合化疗,并与同期接受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35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费小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向心式穿刺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向心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使用新成熟的内瘘开始血液透析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离心式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向心式穿刺方法.结果 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式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可降低内瘘动脉瘤的发生.

    作者:朱连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危重患者急救时行气管切开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63例危重患者急救时行气管切开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采用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费用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3例,一般19例,病死10例;观察组有效12例,一般17例,病死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救的危重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满意程度高,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作者:吴春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