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东鸽;吉丽娜;何希荣;冯伟红;李东影
目的:对小柴胡汤的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抑郁活性筛选.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盐酸氟西汀组(20 mg· kg-1)、小柴胡汤的石油醚萃取物(部位Ⅰ)、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Ⅱ)、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部位Ⅲ)、水层残留物(部位Ⅳ),其中部位Ⅰ~Ⅳ各自分为9.0,18.0 g·kg-1 2个剂量组.连续ig7 d.末次给药1h后,分别采用小鼠悬尾和小鼠强迫游泳2种行为绝望试验,比较其抗抑郁药效.结果:部位Ⅱ、部位Ⅲ可以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结论:结果初步确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为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的有效部位.
作者:原红霞;郑靖婕;闫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齐墩果酸及其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腺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30 mg·kg-1)ip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M)组、二甲双胍(D)组(100 mg·kg-1·d-1)、葛根素(P)组(30 mg·kg-1·d-1)、齐墩果酸(OA)组(10 mg·kg-1·d-1)、葛根素+齐墩果酸(POA)组(40 mg·kg-1·d-1),同期设正常对照组(K).各治疗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2hPG),并于给药6周后,测定大鼠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血清SOD,MDA,AGEs水平,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M组大鼠FBG,P2hPG,CHOL,TG,LDL-C,hs-CRP,MDA,AGEs较K组升高,HDL-C和血清SOD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对胰腺胰岛细胞有一定损伤.各治疗组大鼠FBG,P2hPG,CHOL,TG,LDL-C,hs-CRP,MDA,AGEs较M组降低,HDL-C和血清SOD水平增加,对胰腺胰岛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改善.POA组LDL-C水平较P组、OA组降低明显(P<0.05),对胰腺胰岛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齐墩果酸及其配伍可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其中葛根素配伍齐墩果酸在降低LDL-C水平、改善胰岛细胞结构方面优于单纯葛根素、齐墩果酸.
作者:王会敏;田炜;喇孝瑾;高秀娟;韩婷;王亚;田震亚;Hegyi Gabriella;陈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归纳总结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哮喘的治疗提供参考.在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从抑制气道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气道重塑、降低气道反应、调节神经失衡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中药对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多,但研究方法单一、西化,动物模型与中医理论证型不相符,未能体现中医证型的变化.因此中药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药理论基础,注重证型变化,选择符合中医辨证的动物模型,建立系统的、多水平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哮喘复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张雄飞;黄娟萍;李碧云;彭亮;钟晓雨;朱盛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色差仪对甘草的颜色性状测定,对颜色特性与甘草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色差仪对甘草根皮和断面颜色进行测定,并应用HPLC测定甘草中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结果:色差仪测定甘草颜色各色度值的RSD均<2%,结果表明色度值数据稳定性良好,方法可以使甘草性状评价指标中颜色性状指标得到量化,克服了不同人对颜色识别的主观个体差异和个体对于颜色细微差异所引起识别的不敏感性,并且数据经统计相关性分析,发现色度值与野生甘草的指标性成分成含量呈显著性相关.而色度值与栽培甘草中指标性成分含量无明显性相关性.结论:采用色差仪测定中药材及其饮片色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规范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侯伟龙;窦德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优选洋金花中醉茄内酯总甾体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醉茄内酯总甾体含量和纯度为指标,通过比较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甾体成分的吸附性能和解析能力,筛选树脂类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量、树脂量、上样速度、洗脱剂种类、洗脱速度、用量等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选用D941型大孔树脂,其佳纯化工艺为上样量-树脂量<7.5g·L-1,上样液pH 7,加3 BV水以6 BV·h-1流速洗脱,总甾体的纯度>90%.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可行,纯化效果好.
作者:王艳艳;孙海姣;王知斌;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中柴胡不同剂量对正常大鼠胃窦组织胃动素(MTL)、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小柴胡汤组[柴胡高剂量组(高)、柴胡中剂量组(中)、柴胡低剂量组(低)].每天ig给予相应的小柴胡汤水煎液药液浓缩剂(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3,10,9.1 g·kg-1)或等容积生理盐水ig,连续3d.末次给药后,ELISA法测定胃窦组织MTL,AChE,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柴胡剂量高的小柴胡汤组(高)胃窦组织MTL,AChE的含量升高(P<0.05),而胃窦组织NO的含量则无统计学差异;小柴胡汤组(中)、(低)的胃窦组织MTL,AChE,NO与正常组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高剂量柴胡的小柴胡汤促进胃动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窦组织MTL,AChE的含量有关.
作者:曹峰;唐阿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腹泻Ⅰ号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HRV)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均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液体疗法和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口服腹泻Ⅰ号方.疗程均为3d.记录腹泻、呕吐、发热等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湿热证积分,检测轮状病毒和心肌酶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8.33% (P <0.05);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热平均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RV阴转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1);观察组治疗后湿热证积分为(4.5±1.7),低于对照组的(6.1±1.8)(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腹泻Ⅰ号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能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清除HRV,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李道坤;冯娇梅;李玉萍;张艳莉;刘英文;王振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止痛片中芍药苷和胡椒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0~15 min,芍药苷),343 nm(15 ~ 30 min,胡椒碱),柱温30℃.结果:芍药苷在4.82~48.24 mg·L-1(r=0.999 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59%,RSD 1.43% (n=6),胡椒碱在2.51 ~25.12 mg·L-1(r =0.999 7)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1.45%(n=6).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止痛片中芍药苷和胡椒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坚;吉灵;王丽芳;肖林林;何勇;赖彦婷;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系统评价射干麻黄汤(Shegan Mahuang decoction)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关于射干麻黄汤与西药对比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85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治疗比较,射干麻黄汤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OR =5.24,95%CI(3.51,7.83),P<0.000 0l];其次,射干麻黄汤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SMD=-1.26,95%CI(-2.37,-0.15),P=0.0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有效,并且可以显著降低TNF-α的含量.然而,现有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较低,疗效的证据需要迸一步大样本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赵阳;王谦;刘会平;周贤梅;何海浪;曹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体外研究扇贝贝壳水提物的皮肤保护作用.方法:提取扇贝贝壳的水溶性有机成分,体外考察对皮肤保护相关的蛋白酶活性以及成纤维细胞TIG-101增殖(MTT法)和胶原蛋白合成(染色法)的影响,评价扇贝贝壳所含生物活性物质对皮肤的保护作用.结果:扇贝贝壳水溶性有机成分可增强糜蛋白酶活性,抑制弹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并可促进皮肤上皮细胞增殖(P<0.05)和胶原蛋白合成增加(P<0.05).结论:扇贝贝壳水溶性有机成分具有保护皮肤组织的生物活性.
作者:刘云春;阎旭一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比较喘平方在大鼠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参数.方法:采用HPLC测定SD大鼠血液与人尿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质量浓度,通过3P87软件计算大鼠血液中药动学参数,尿药亏量法计算人尿中药动学参数.结果:喘平方在大鼠体内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尽相同.复方中麻黄与洋金花相互作用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无明显影响,但对2种成分在人体内代谢有影响,结论:药物高剂量给药在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与止常服用剂量在人体内代谢过程存在差异,动物高剂量给药试验不能如实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
作者:欧维业;黄娟萍;蔡延渠;张雄飞;李碧云;彭亮;朱盛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狗皮膏中丁香酚和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Phenomenex-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45∶55),流速1.0 mL· 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桂皮醛在0.141 69~14.169 mg·L-1,丁香酚在1.066 04 ~ 106.604 mg·L-1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98%(RSD 1.33%),95.40%(RSD 0.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狗皮膏中丁香酚和桂皮醛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森;陈爱华;刘红宁;朱卫丰;李荣苗;黄招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猪苓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精氨酸加压素(AVP)及肾脏γ亚型上皮钠通道(γ-ENaC)蛋白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75只,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4 d后,再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猪苓汤组21只、呋塞米组20只,分别于灌胃2,4,6,8周处死部分大鼠,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及尿蛋白等,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AVP,免疫组化法检测γ-ENaC.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肌酐、尿素氮、血脂、血Na+、AVP逐渐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连续猪苓汤灌胃8周可增加大鼠尿量(P<0.05),下调AVP(P <0.05);②细胞形态学:空白组无异常,模型组、猪苓汤组、呋塞米组均可见肾小球局灶阶段性硬化,肾小管内蛋白管型明显,肾间质水肿、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浸润.③肾脏γ-ENaC:模型组大鼠肾脏γ-ENaC呈现先增高后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连续猪苓汤灌胃8周,肾脏γ-ENaC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猪苓汤的利尿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AVP含量和下调肾脏γ-ENaC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徐文峰;何泽云;唐群;冯立;郭志强;徐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日服用次数对大黄含药血清体外抗氧化效应的影响,制定大黄用于抗氧化的合理日服用次数.方法:Wistar大鼠日服1次组(G1),2次组(G2),3次组(G3),分别每日灌服大黄提取物3.6 g·kg-11次、1.8 g·kg-12次、1.2g·kg-13次,分别于第1次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083,0.167,0.25,0.5,1,2,4,6,8,10,12,24 h眼眶后静脉取血,用于测定大黄含药血清体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以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抗氧化实验,并对其进行房室模型的拟合和参数计算,得到抗氧化效应-时间曲线(E-T曲线),制定大黄用于抗氧化时合理的日服用次数.结果:日服用次数与大黄抗氧化作用的强弱显著相关,给药2次E-T曲线下面积(AUCE)明显高于给药1次和3次(P<0.05).结论:大黄用于抗氧化日服用次数以每日2次为宜.
作者:王陆军;李仙义;韩晋;吕俊兰;袁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抗感至宝合剂中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制定并提高抗感至宝合剂质量标准.方法:样品经石油醚(30 ~60)℃萃取处理后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HP-5毛细管柱(0.25 μm×0.25 mm×30 m);FID检测器,1 177进样口初始温度180℃,保持10 min,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23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 ℃,分流比37∶1,流速1 mL· min-1,进样量1μL.以正十八烷为内标,理论板数按百秋李醇峰计算不低于50 000.结果:百秋李醇进样量在0.012 ~0.072 μg线性关系良好Y=294X+12.8,(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5%,RSD 1.09%.结论:该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抗感至宝合剂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刘雅琴;李凤丽;薛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数学建模策略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并尝试建立一套客观可重复的建模思路与方法.方法:从数据库建立、数据预处理、建模策略选择和评价标准制定4个关键步骤,讨论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模型的建立.结果:从64种建模策略中选出17种判别良好的模型,继而考察其可视化表达能力选出4种适宜模型,后经统计模拟,选出PLS作为目前适宜模型.结论:中药药性与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之间难以找到现成的公式或规律来表达二者关联,可用穷举策略,经数据库建立、数据预处理、建模策略选择和评价4步筛选适宜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模型.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考察穿心莲与绵茵陈配伍后对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Inner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 mL· min-1,波长检测程序(0~10 min,225 nm;10~20 min,254 nm),柱温35℃.结果: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质量浓度分别在19.66~314.6(r=0.9995),4.32 ~69.12 g·L-1(r =0.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9.9%,RSD均<2.3%.结论:穿心莲与绵茵陈配伍后水煎液中2种内酯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作者:陈倩倩;李清;齐会红;李玉娇;毕开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宫内感染致早产脑损伤仔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①12只孕第16天脂多糖(LPS)组大鼠予LPS 450 μg·kg-1,ip,连续2d,8只生理盐水组孕鼠等量生理盐水ip.孕22 d前分娩的仔鼠为早产仔鼠.随机选取生理盐水组足月产仔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早产仔鼠24只.LPS组仔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血必净高、低剂量(4,2 g·kg-1)组,模型组.7日龄时开始分别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或生理盐水,ip,共14 d.②21日龄时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悬吊试验),并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GFAP,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干预治疗后脑损伤仔鼠行为学方面得到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干预治疗后,早产脑损伤仔鼠脑组织TNF-α阳性表达减少而GFAP阳性表达增加(P<0.05).结论:化瘀解毒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宫内感染所致早产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TNF-a表达和使GFAP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马丙祥;党伟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芭蕉根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2.1 mm×100 mm,1.B μm)色谱柱,0.1%乙酸水-乙腈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2 mL·min-1,柱温35℃.测定15批芭蕉根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芭蕉根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芭蕉根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确立了16个共有峰,系统聚类分析可将不同产地的芭蕉根分为3大类,结合相似度分析结果说明不同产地样品的化学组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芭蕉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锋;杨烨;舒秋娥;王远敏;王祥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查阅近年来有关肺癌相关内源性激素及其受体研究的文献,将整理与肺癌密切相关的几种内源性多肽类激素如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雌激素及其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生长抑素及其受体与胸腺激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调节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内源性激素调节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雌激素及其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生长抑素及其受体、胸腺激素均有抑制肺癌生长的作用.寻找和设计抗肺癌药物乃至抗肿瘤药物,内源性寡肽类激素及其类似物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方向.研究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内源性激素及其调控网络,对于设计和研发抗肺癌药物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正兵;张海涛;杜侃;臧林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