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喘平方在大鼠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欧维业;黄娟萍;蔡延渠;张雄飞;李碧云;彭亮;朱盛山

关键词:喘平方, 中药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 麻黄碱, 伪麻黄碱
摘要:目的:比较喘平方在大鼠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参数.方法:采用HPLC测定SD大鼠血液与人尿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质量浓度,通过3P87软件计算大鼠血液中药动学参数,尿药亏量法计算人尿中药动学参数.结果:喘平方在大鼠体内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尽相同.复方中麻黄与洋金花相互作用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无明显影响,但对2种成分在人体内代谢有影响,结论:药物高剂量给药在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与止常服用剂量在人体内代谢过程存在差异,动物高剂量给药试验不能如实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注射液对宫内感染致早产脑损伤仔鼠脑TNF-α和GFAP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宫内感染致早产脑损伤仔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①12只孕第16天脂多糖(LPS)组大鼠予LPS 450 μg·kg-1,ip,连续2d,8只生理盐水组孕鼠等量生理盐水ip.孕22 d前分娩的仔鼠为早产仔鼠.随机选取生理盐水组足月产仔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早产仔鼠24只.LPS组仔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血必净高、低剂量(4,2 g·kg-1)组,模型组.7日龄时开始分别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或生理盐水,ip,共14 d.②21日龄时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悬吊试验),并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GFAP,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干预治疗后脑损伤仔鼠行为学方面得到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干预治疗后,早产脑损伤仔鼠脑组织TNF-α阳性表达减少而GFAP阳性表达增加(P<0.05).结论:化瘀解毒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宫内感染所致早产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TNF-a表达和使GFAP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马丙祥;党伟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抗感至宝合剂中百秋李醇的含量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抗感至宝合剂中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制定并提高抗感至宝合剂质量标准.方法:样品经石油醚(30 ~60)℃萃取处理后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HP-5毛细管柱(0.25 μm×0.25 mm×30 m);FID检测器,1 177进样口初始温度180℃,保持10 min,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23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 ℃,分流比37∶1,流速1 mL· min-1,进样量1μL.以正十八烷为内标,理论板数按百秋李醇峰计算不低于50 000.结果:百秋李醇进样量在0.012 ~0.072 μg线性关系良好Y=294X+12.8,(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5%,RSD 1.09%.结论:该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抗感至宝合剂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刘雅琴;李凤丽;薛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HPLC测定穿心莲配伍绵茵陈后2种内酯成分含量的变化

    目的:考察穿心莲与绵茵陈配伍后对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Inner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 mL· min-1,波长检测程序(0~10 min,225 nm;10~20 min,254 nm),柱温35℃.结果: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质量浓度分别在19.66~314.6(r=0.9995),4.32 ~69.12 g·L-1(r =0.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9.9%,RSD均<2.3%.结论:穿心莲与绵茵陈配伍后水煎液中2种内酯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作者:陈倩倩;李清;齐会红;李玉娇;毕开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芭蕉根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芭蕉根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2.1 mm×100 mm,1.B μm)色谱柱,0.1%乙酸水-乙腈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2 mL·min-1,柱温35℃.测定15批芭蕉根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芭蕉根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芭蕉根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确立了16个共有峰,系统聚类分析可将不同产地的芭蕉根分为3大类,结合相似度分析结果说明不同产地样品的化学组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芭蕉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锋;杨烨;舒秋娥;王远敏;王祥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抗肿瘤药PAC-1研究进展

    归纳总结PAC-1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毒性、结构修饰及药代等研究成果,为抗肿瘤药PAC-1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现查阅近年来相关抗肿瘤药PAC-1的文献,针对PAC-1的类似物、体内和体外药效学、抗癌机制、毒理学及药动学等进行综述.结果显示体外研究PAC-1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通过直接激活pro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体内研究PAC-1抗肿瘤作用明确,对肺癌NCI-H226皮下移植模型,灌胃给药50 mg· kg-抑瘤率达到53%,100 mg· kg-1抑瘤率达到77%.PAC-1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较强的抑瘤活性,但也存在生物利用度低和神经毒性的缺点,可以通过结构改造以进一步提高活性与生物利用度,降低可能的毒性,为下一代procaspase-3活化物的设计和发现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作者:龚曼;游云;常青;刘晓谦;王智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牻牛儿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目的:研究牻牛儿苗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23个样品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析,利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并用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23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18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2条,占76.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58 ~0.91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均可区分开,并聚为6组.结论: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与牻牛儿苗的地理位置、形态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较好地揭示了牻牛儿苗种源间的遗传关系,可为牻牛儿苗资源划分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郝东;尹海波;赵晓雨;杨小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柴胡汤不同萃取部位抗抑郁作用筛选

    目的:对小柴胡汤的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抑郁活性筛选.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盐酸氟西汀组(20 mg· kg-1)、小柴胡汤的石油醚萃取物(部位Ⅰ)、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Ⅱ)、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部位Ⅲ)、水层残留物(部位Ⅳ),其中部位Ⅰ~Ⅳ各自分为9.0,18.0 g·kg-1 2个剂量组.连续ig7 d.末次给药1h后,分别采用小鼠悬尾和小鼠强迫游泳2种行为绝望试验,比较其抗抑郁药效.结果:部位Ⅱ、部位Ⅲ可以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结论:结果初步确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为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的有效部位.

    作者:原红霞;郑靖婕;闫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射干麻黄汤(Shegan Mahuang decoction)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关于射干麻黄汤与西药对比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85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治疗比较,射干麻黄汤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OR =5.24,95%CI(3.51,7.83),P<0.000 0l];其次,射干麻黄汤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SMD=-1.26,95%CI(-2.37,-0.15),P=0.0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有效,并且可以显著降低TNF-α的含量.然而,现有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较低,疗效的证据需要迸一步大样本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赵阳;王谦;刘会平;周贤梅;何海浪;曹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喘平方在大鼠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目的:比较喘平方在大鼠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参数.方法:采用HPLC测定SD大鼠血液与人尿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质量浓度,通过3P87软件计算大鼠血液中药动学参数,尿药亏量法计算人尿中药动学参数.结果:喘平方在大鼠体内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尽相同.复方中麻黄与洋金花相互作用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无明显影响,但对2种成分在人体内代谢有影响,结论:药物高剂量给药在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与止常服用剂量在人体内代谢过程存在差异,动物高剂量给药试验不能如实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

    作者:欧维业;黄娟萍;蔡延渠;张雄飞;李碧云;彭亮;朱盛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HPLC指纹图谱技术对3种贯叶连翘提取物制备工艺的评价

    目的:比较3种贯叶连翘提取物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与重复性.方法:建立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提取物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结果:3种工艺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且酶解后优于酶解前,纯化后优于纯化前,以酶解后经大孔树脂LSA-10纯化所得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为佳.不同批次提取物的镜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相似性(>0.9).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同类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和制备工艺评价.

    作者:李晓坤;刘炯;张杰;张华锋;刘富岗;杨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蒙药手掌参-37味丸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蒙药手掌参-37味丸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蒙药手掌参-37味丸高、中、低剂量给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1次/d,连续7周,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同时蒙药手掌参-37味丸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小鼠ig(2.4,1.2,0.6 g·kg-1)手掌参-37味丸,维生素E组小鼠灌胃(38.9 mg·kg-1)维生素E,连续7周.治疗结束后通过避暗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计算脑、胸腺、脾脏指数;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检测小鼠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蒙药手掌参-37味丸中剂量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潜伏期(152.22 ±38.16),(185.75±35.03)s,(P<0.01),错误次数(2.11 ±0.81),(1.26 ±0.42)次,(P<0.01)]改善;脑[(10.43±1.66),(13.39±1.39) mg·g-1,(P<0.01)]、胸腺[(0.91 ±0.18),(1.21 ±0.20),(P <0.01) mg·g-1]、脾脏[(3.63 ±0.55),(4.76±0.82) mg·g-1,(P<0.01)]指数提高,增强脑组织中SOD[(156.9±14.5),(180.6±14.7)U·mg-1,(P<0.01)]及CAT[(5.24 ±0.51),(7.14±0.72)U·mg-1,(P<0.01)]的活性、降低脑组织中丙二醛[(4.31 ±0.47),(3.17±0.73) nmol· mg-1,(P<0.01)]含量.结论:蒙药手掌参-37味丸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增强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脑组织丙二醛含量,保护大脑神经细胞,从而改善小鼠的记忆能力,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作者:斯琴;刘铜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葛根素、齐墩果酸及其配伍对T2DM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葛根素、齐墩果酸及其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腺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30 mg·kg-1)ip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M)组、二甲双胍(D)组(100 mg·kg-1·d-1)、葛根素(P)组(30 mg·kg-1·d-1)、齐墩果酸(OA)组(10 mg·kg-1·d-1)、葛根素+齐墩果酸(POA)组(40 mg·kg-1·d-1),同期设正常对照组(K).各治疗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2hPG),并于给药6周后,测定大鼠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血清SOD,MDA,AGEs水平,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M组大鼠FBG,P2hPG,CHOL,TG,LDL-C,hs-CRP,MDA,AGEs较K组升高,HDL-C和血清SOD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对胰腺胰岛细胞有一定损伤.各治疗组大鼠FBG,P2hPG,CHOL,TG,LDL-C,hs-CRP,MDA,AGEs较M组降低,HDL-C和血清SOD水平增加,对胰腺胰岛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改善.POA组LDL-C水平较P组、OA组降低明显(P<0.05),对胰腺胰岛细胞损伤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齐墩果酸及其配伍可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其中葛根素配伍齐墩果酸在降低LDL-C水平、改善胰岛细胞结构方面优于单纯葛根素、齐墩果酸.

    作者:王会敏;田炜;喇孝瑾;高秀娟;韩婷;王亚;田震亚;Hegyi Gabriella;陈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组织RANKL/OPG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卵巢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5.0 g·kg-1)、补肾基础组(5.4 g·kg-1)、通络组(0.9 g·kg-1)、补肾通络组(6.3 g·kg-1).ig给药,1次/d,共10周.治疗10周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L3椎体,剔除软组织及骨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骨组织RANKL/OPG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络组、补肾基础组、通络组RANKL mRNA表达明显下降,RANKL/OPG明显下降(P<0.01),3组间比较,补肾通络组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补肾基础组与通络组(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RANKL mRNA表达,改善RANKL/OPG,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有关.

    作者:闵文;黄桂成;华永庆;黄正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灯盏乙素对痴呆大鼠脑组织神经炎性反应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对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几种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治疗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学习记忆损伤模型组、灯盏乙素处理组和脑复康处理组.用双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联合ip D-半乳糖方法建立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次日分别用28 mg· kg-1灯盏乙素和365 mg·kg-1脑复康连续ig 20 d;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测定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 p65表达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上升了27%和31% (P <0.05),IL-1β,IL-6,TNF-α表达的阳性细胞分值正常组(1.3±0.5,1.6±0.5,1.6±0.69)和假手术组(1.5±0.5,1.6±0.7,2.0±0.7).模型组明显上升(2.9±0.7,3.2±0.8,3.0 ±0.82),P<0.05.灯盏乙素处理后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了20% (P <0.05),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阳性细胞分值明显下降(2.1±0.67,2.3±0.70,2.2±0.53),P<0.05.结论:灯盏乙素可阻断痴呆大鼠脑组织中NF-κB p65的活化,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损伤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作者:郭莉莉;官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30 d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经依达拉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都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7d的侧枝循环代偿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它能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神经功能.

    作者:潘云志;刘宏斌;孙兴元;王澍;赵晓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艾片口服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建立龙脑在小鼠组织中GC-FID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艾片口服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小鼠按30.0 mg·kg-1灌胃给予艾片,分别于给药后1,3,5,10,20,30,60,90,12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分离出小鼠全脑、心、肝、脾、肺、肾,匀浆后以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采用GC测定各组织中龙脑质量浓度.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中萃取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艾片口服给药后分布于各主要脏器,组织中龙脑含量顺序为肝>肾>心>脑>脾>肺,龙脑在肝、肺、脾中达峰时间明显早于心、脑、肾.结论:建立的GC-FID适用于组织中龙脑的含量测定,艾片在不同组织内分布存在差异,在肝、肾、心、脑等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含量较高.

    作者:赵静宜;杜守颖;陆洋;武慧超;李慧云;刘慧敏;程艳珂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槲皮素-7-硫酸酯钠对H2O2所致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槲皮素-7-硫酸酯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实验评价槲皮素-7-硫酸酯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紫外扫描法、凝胶电泳技术观察槲皮素-7-硫酸酯钠对H2O2所致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7-硫酸酯钠能有效清除·DPPH、·OH和O2-·自由基,其清除能力较维生素C(VC)及槲皮素都强,且呈浓度依赖性.DNA氧化损伤保护实验结果显示,H2O2可致小牛胸腺DNA出现断裂梯带和浓度下降,槲皮素-7-硫酸酯钠预处理可抑制H2O2所致的小牛胸腺DNA断裂及浓度下降,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槲皮素-7-硫酸酯钠体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并对H2O2所致的DNA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再蓉;赵小燕;朱玉新;沈渠深;戴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药活性成分根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根皮素(phloreti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研究phloretin与HSA之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距离等.结果:Phloretin能使H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制.在298,303,313 K下,phloretin与HSA结合常数分别为1.518 1×105,9.441 2×104,5.417 8×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热力学分析表明phloretin与HSA间结合力为疏水作用;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二者结合距离为4.27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phloretin对HSA构象影响较小;金属离子的介入会影响phloretin与HSA的结合能力.结论:荧光光谱法适合于研究根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作者:王迎进;连晓丽;郝晓玲;周冬;张海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论中医方剂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通过对中医方剂的概况、中医方剂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与困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客观阐明中医方剂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介绍了中医方剂的专利保护、商标保持、商业秘密保护、行政保护等保护方式,分析中医方剂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权利主体界定、权利客体界定、权利期限界定等理论困境及受到侵害的现状等困境,总结了国际、国内中医方剂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方式,提出了多层次保护策略等可行性措施,以期为中医方剂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和执行提供新途径.

    作者:王晓天;王承华;袁红梅;蒋士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扇贝贝壳水提物对蛋白酶和成纤维细胞的体外作用研究

    目的:体外研究扇贝贝壳水提物的皮肤保护作用.方法:提取扇贝贝壳的水溶性有机成分,体外考察对皮肤保护相关的蛋白酶活性以及成纤维细胞TIG-101增殖(MTT法)和胶原蛋白合成(染色法)的影响,评价扇贝贝壳所含生物活性物质对皮肤的保护作用.结果:扇贝贝壳水溶性有机成分可增强糜蛋白酶活性,抑制弹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并可促进皮肤上皮细胞增殖(P<0.05)和胶原蛋白合成增加(P<0.05).结论:扇贝贝壳水溶性有机成分具有保护皮肤组织的生物活性.

    作者:刘云春;阎旭一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