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室患者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孙妮

关键词: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测护理和治疗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监护患者,快速作出明确诊断,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机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1].但呼吸机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护理了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4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66例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26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情况,为慢性疾病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利用SPSS工具将我院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用药史、初诊、复诊、治疗、住院频率、不良反应事件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男性占多数,且平均年龄低于女性,以哮喘、COPD、慢性咳嗽患者居多;复诊患者比例小,但因急性加重反复入院的患者比例大;COPD因急性加重反复入院比例高;季节性差异非常明显,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尤其在冷空气或有害气体颗粒或吸烟的刺激下容易发病.结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作者:祖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怒江州防治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经验体会

    2009年8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波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先后在州民族中专、州民中、福贡一中、拉井中学暴发流行.经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协同作战,到2010年1月中旬,全州甲型流感防治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学校复课,隔离患者完全病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文章总结了怒江州防治工作中的具体措施,主要是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旨在积累经验,相互交流,为将来可能暴发的疫情提供有价值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作者:高宝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脐静脉置管术36例护理体会

    受人口增长、女性育龄推迟、辅助生育技术的滥用、环境压力和孕期并发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持续攀升,他们发育极度不成熟、皮肤屏障功能差、感染发生率高,生后1周内常喂养困难,为了保证患儿所需的能量和热量,每天必须输入足够的静脉营养,同时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也需静脉给药,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十分重要,而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很难长时间保留,反复穿刺可增加患儿很多痛苦.

    作者:田婷婷;李佳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测护理和治疗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监护患者,快速作出明确诊断,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机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1].但呼吸机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护理了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4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妮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药联合的综合诊治措施,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曾锦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胃癌患者均给予替吉奥胶囊和紫杉醇治疗,连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有效率(RR)为50.0%,临床受益率为75.0%.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关节酸痛、疲乏感、脱发和神经毒性.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胃癌安全、有效且经济.

    作者:胡龙威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口腔癌并发放射性食管炎1例

    患者,男,52岁,诊断为口腔癌.于2012年10月在我科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方法:仰卧位两野水平照射,头和肩垫合适角度的头、肩枕,热塑面罩固定[1].两野剂量各100cGy,第3周剂量照射到2600cGy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痛等症状.在模拟定位机下进行食道吞钡检查,见全蠕动波减弱,食道狭窄.行食道镜检查诊断为放射性食管炎.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泮托拉唑口服1周,联合局部热疗.患者恶心,呕吐,胸痛等症状消退.

    作者:许威华;许向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限制性补液用于胃癌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限制性补液治疗(RFT)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8例胃癌手术者随机分为限制输液组40例和正常输液组38例.限制输液组术后5d液体输入量为:20ml/kg,每天1次,并据体质量、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及额外丢失情况适当增加液体输入量;正常输液组术后5d按常规外科补液方案补液.比较2组术后5d平均每天液体输入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观察2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限制输液组术后5d平均每天液体输入量少于正常输液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正常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限制性输液组术后随访1个月内切口感染、胃瘫综合征、肺水肿发生率低于正常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输液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手术后采取RFT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陈嘉希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前提下进行个性化护理.出院后随访10个月,观察2组血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肌酐升高及脑卒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儿童尿道下裂术后骶尾部发生压疮1例护理体会

    尿道下裂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发病率高,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较多,但术后并发症多,失败率较高,其中护理与压疮发生密切相关,现将我院儿童尿道下裂术后骶尾部发生压疮1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范娜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工作在手术室的护士是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专业人群.当代的手术室护士处于多种有害环境中,细菌、病毒、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噪音射线等均严重危害护士的健康;平时工作紧张、节奏性强,不仅面临着各种手术器械、手术用药及术中术后患者血液、分泌物、患病组织损伤和污染的危险,同时手术室也是一个医院感染和病原体比较集中的科室[1],同时由于生理性和心理性因素等,使得在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成为高危人群.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职业性危害的预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探讨控制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统计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妇产科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患病率.将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孕妇37例作为观察组,将甲状腺功能未控制的孕妇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2006-2011年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产和低体重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加强孕前、孕期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甲状腺功能能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作者:王梅;孙丽洲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非计划内的、未预计到或并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2],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3].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速,手术难度也随之增高,手术室护理常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是医院的一级科室,有高危性,运转速度快,手术包括的范围广泛,易出现突发情况,护理人员任务重,流动量大,护理存在安全隐患.护理不良事件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防止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是保证手术安全运行的根本.本文主要分析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张海芬;石金花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随着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尿毒症免费血透等有关惠民政策的推行,医院的业务量不断增大,就诊患者逐年增多,导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虽然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选调等补充人员,但远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因此,招聘合同制护士成为缓解护理人员紧张的一种重要途径.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县级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330张,开放床位600张,从2003年起每年均招聘一定数量的合同制护士,目前已有聘用护士154名,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53.1%(154/290),有效地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也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就我院聘用护士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肖利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1].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因此做好脑出血患者的各期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神经内科近1年来护理的脑出血患者76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安丽梅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另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安慰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3组UAER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 DN组UAER和血清MDA明显高于健康组,而血SOD、GSH-Px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UAER和血清MDA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SOD、GSH-P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和血清MDA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SOD、GSH-Px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能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叶飞;邓月珍;朱亭;董林;王峰;刘洁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将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安全有效,不但可有效地减少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田家心;刘晨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LVEF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具有显著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潜照;左奇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血栓通针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血栓通针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血栓通针剂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血栓通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栓通不良反应例数占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5.43%(10/184).1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8~44岁5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10例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其中8例患者给予血栓通针剂0.5g静脉滴注,每天1次;2例患者给予血栓通针剂0.3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例血栓通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呼吸、循环、中枢等多个系统,以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且多在首次给药后5~30min发生.结论 血栓通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监管,密切防范,除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应用及配伍外,尚需考虑患者过敏体质、身体素质等个体化情况,做到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尹梅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与透明质酸钠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与透明质酸钠预防腹部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2例需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组345例和透明质酸钠组337例.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组术毕用生物膜覆盖、固定于手术创面、肠管受损的浆膜面和切口周围腹壁,而透明质酸钠组则将透明质酸钠均匀涂抹于上述位置.观察2组术后肠管通气时间及术后1年腹痛、腹胀、呕吐、腹部压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气过水音、气液平面等反映胃肠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组肠管通气时间为(36±6)h短于透明质酸钠组的(48±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气过水声、气液平面指标的发生率均低于透明质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胀、腹部压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较透明质酸钠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更有优势.

    作者:李铂;刘丽 刊期: 2013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