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志
目的 探讨临床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积极护理干预后,切口渗液消失,3~7d有新鲜肉芽生长,7~18d切口愈合,患者均未出现院内感染.结论 一旦患者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应针对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程度给予合理的局部处理,防止出现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荣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动态监测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应用替米沙坦80mg治疗6周后,比较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高血压、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高血压、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降血压具有持久、强效、平稳、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琦;沈郭成;权亚梅 刊期: 2013年第28期
受人口增长、女性育龄推迟、辅助生育技术的滥用、环境压力和孕期并发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持续攀升,他们发育极度不成熟、皮肤屏障功能差、感染发生率高,生后1周内常喂养困难,为了保证患儿所需的能量和热量,每天必须输入足够的静脉营养,同时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也需静脉给药,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十分重要,而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很难长时间保留,反复穿刺可增加患儿很多痛苦.
作者:田婷婷;李佳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混悬剂治疗.于首次用药后定时记录患儿体温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退热评分为(28.5±0.12)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38)分,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温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具有退热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和口服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文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心理干预、康复锻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和院外指导,比较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心绞痛发生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心绞痛发生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有效调节心率和血压,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志红;李雅静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前提下进行个性化护理.出院后随访10个月,观察2组血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肌酐升高及脑卒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探讨控制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统计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妇产科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患病率.将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孕妇37例作为观察组,将甲状腺功能未控制的孕妇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2006-2011年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产和低体重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加强孕前、孕期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甲状腺功能能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作者:王梅;孙丽洲 刊期: 2013年第28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测护理和治疗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监护患者,快速作出明确诊断,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机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1].但呼吸机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护理了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4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妮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酮Ⅱ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2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前2组纤维蛋白原含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含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酮ⅡA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神经功能效果确切,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万水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516例,分析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分布、院内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的关系和菌株分布情况,探讨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0%(31/516).71~80岁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为41.94%.住院时间>1个月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6%高于20~29d患者的2.9%(P<0.05).有22例患者的标本呈阳性,感染菌株的菌株类型以铜绿假单细胞菌(18.18%)和白色念球菌(22.73%)为主.结论 针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多种复杂因素,在对各项易发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再针对其病理特点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院内医疗质量的提高.
作者:贺兰 刊期: 2013年第28期
患者,男,52岁,诊断为口腔癌.于2012年10月在我科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方法:仰卧位两野水平照射,头和肩垫合适角度的头、肩枕,热塑面罩固定[1].两野剂量各100cGy,第3周剂量照射到2600cGy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痛等症状.在模拟定位机下进行食道吞钡检查,见全蠕动波减弱,食道狭窄.行食道镜检查诊断为放射性食管炎.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泮托拉唑口服1周,联合局部热疗.患者恶心,呕吐,胸痛等症状消退.
作者:许威华;许向华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皓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2月剖宫产分娩产妇206例,观察产后出血率、出血量、据出血情况,给予子宫按摩、缩宫素静脉滴注和(或)注射,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进行止血处理.分析出血原因,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6例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62例(30.1%),出血量500~1000ml 43例(69.4%),出血量为1000~1500ml 16例(25.8%),>1500ml 3例(4.8%).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胎盘粘连9.7%(6/62),胎盘植入9.7%(6/62),胎盘早剥17.7%(11/62),前置胎盘16.1%(10/62),宫缩乏力46.8%(29/62).62例剖宫产患者经治疗后,有效59例(95.2%),无效3例(4.8%).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原因,选择有效止血方法,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产后出血.
作者:穆娜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71%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18例,经解剖外侧裂后经岛叶皮层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复查颅脑CT示:血肿基本清除12例(66.7%),<10%血肿残余5例(27.8%),术后出血1例(5.6%),出血患者家属不同意再次手术治疗,死亡.术后17例患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1)恢复好,能正常生活,轻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35.3%);(2)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9例(52.9%);(3)中度病残,意识清楚(意识较术前明显好转),生活不能自理2例(11.8%).结论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脑内血肿效果良好.
作者:任少华;丁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另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安慰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3组UAER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 DN组UAER和血清MDA明显高于健康组,而血SOD、GSH-Px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UAER和血清MDA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SOD、GSH-P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UAER和血清MDA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SOD、GSH-Px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能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叶飞;邓月珍;朱亭;董林;王峰;刘洁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7例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24例和常规组12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9.1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血及严重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糖尿病患者预后健康状况多元相关因素进行评分量化,总结出糖尿病患者预后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并对其具体保守药物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感染、遗传家族史、高血压、营养状况、吸烟、饮酒、超重(肥胖)、户外运动、血脂异常、规范治疗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结论 针对糖尿病预后相关因素加强临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感染并发症的重要内容.
作者:窦红宇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游离皮瓣用于烧伤整形外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68例,均存在深部肌腱、骨骼外露或严重软组织损伤,均给予游离皮瓣修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68例患者共使用10种游离皮瓣,小皮瓣3cm×3cm,大皮瓣18cm×24cm.经游离皮瓣整形治疗,68例患者中,成活63例,失败5例,成活率92.6%.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存活的皮瓣质地柔软、颜色正常、外形佳,且患者感觉良好.结论 游离皮瓣用于烧伤整形外科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小军 刊期: 2013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项系统的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2组糖尿病足发生率和足部状况.结果 干预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4.29%(3/70)低于对照组的21.43%(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足部干燥/皲裂、足藓、胼胝、下肢/足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并明显改善患足的局部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艳波 刊期: 2013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