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胃窦部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常丽丽;张静;梁勇;王莉;周晓娜;张淑梅

关键词:胃窦部肿瘤, 晚期, 5-FU化疗粒子植入,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胃窦部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经内镜粒子植入器将5-FU化疗粒子植入晚期胃窦部肿瘤患者瘤体内,观察术后1、2、3个月时肿瘤体积的变化,并对术前和术后1、2、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3个月,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内镜化疗粒子植入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开灵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清开灵片中黄芩苷在人血浆中含量的实验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Agilent HC-C18 (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nm;汉黄芩素作为内标.结果 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25~12.0μg/ml,回归方程Y= 0.0095C-0.00176(r= 0.9997);回收率>80%,日内和日间RSD均<10%.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黄芩苷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魏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老年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对应激性高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高血压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给予微量泵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15μg/kg(试验组)和同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指标:(1)分别于麻醉前(T0)、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或同体积生理盐水前5min(T1)、后5min(T2)、10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min(T5)、10min(T6)、30min(T7)各时点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BIS值;(2)在T5、T6、T7时点进行疼痛评分;(3)拔管时间;(4)拔管期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结果 (1)在T4、T5、T6时间点,试验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T5、T6时点B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疼痛评分、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七氟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应用0.15ug/kg的低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术后早期有一定镇静作用,能明显减轻高血压老年人拔管期循环波动,但不会延长患者拔管时间.

    作者:唐霓;张莹莹;刘玉林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进行心脏手术8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其中包括抗生素名称、用法用量、应用起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监护等.结果 8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生素,其中18例为单一用药,占20.4%;43例为二联用药,占48.9%;三联用药27例,占30.7%.其平均应用疗程为(7.8±2.1)d.其手术切口1期愈合85例,占96.6%;延期愈合3例,占3.4%.结论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合理应用并进行管理.

    作者:韦武利;王奇;陈卫民;向敏峰;吴先球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人畜共患疾病的管理

    人畜共患疾病也叫人兽共患病.顾名思义就是人和动物都得的同一种疾病或传染病.准确的定义是指人类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特征是有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这种病原体既可存在于动物体内,也可存在于人体内,既可由动物感染给人,也可由人传染给动物.大多数人畜共患疾病通常都由动物传染给人.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也有,但比较少见,比如某地曾发生游客向动物园的猴群吐痰,引起猴群大范围感染结核病的事例.

    作者:徐可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集2012年上半年每月1、8、15、22日门诊电子处方,以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Dc)、用药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值及药物联合应用情况等为指标,分析抗高血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CCB、ARB和新型复方制剂的使用金额位居前3位,非洛地平、替米沙坦、氨氯地平DDDs高.联合用药方案多数合理,以二联用药为主.结论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国内外指南的用药原则,对少数不适宜的联合用药方案有待改进,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沈毅;唐扣明;周卫英;顾申勇;薛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水痘疫苗对水痘防控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水痘疫苗进行水痘防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自3个不同社区且长期居住的健康儿童2366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所有儿童分为2组,即疫苗组及观察组各1183例.疫苗组儿童给予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注射防控,观察对比2组儿童水痘发生情况及发病程度.结果 疫苗组的水痘发病率为1.0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苗组的保护率为98.99%,疫苗组轻型水痘占91.67%,重型占8.33%,而观察组轻型占69.08%,重型占30.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种水痘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水痘的发生率,可以减轻再发水痘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艳芳;孟海风;张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初产妇正常分娩的心理护理

    妇女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娩是否顺利,对母婴损伤大小以及分娩环境的陌生等,均造成产妇的生理心理应激.临床观察发现,心理应激可导致一系列精神-神经-内分泌变化,从而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产程延长,难产手术等.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因此为了减少疼痛,分娩损伤及产后抑郁等,提高产科质量,必须做好产前及产时心理护理.

    作者:曹爱枝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药品不良反应101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上报的10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101例ADR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总例数的55.45%(56/10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62.38%(63/101);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9.41%(60/101).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从多方面控制、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海亚;朱豫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液细菌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液污染原因,探讨防止污染的相关对策.方法 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每月抽取的透析液标本共计120份,监测透析液中细菌种类、含量.结果 透析液中的常见菌群为枯草芽孢杆菌、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类.2012年7~9月份透析液细菌超标严重,2011年1~3月、2011年10~12月、2012年1~3月的透析液合格率均为10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透析液配置过程中存在较多污染因素导致透析液细菌超标,尤其以每年7~9月份细菌超标为严重.为有效降低透析液的细菌感染率,建议医院完善配置的消毒过程,加强透析液的监测工作.

    作者:覃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舍曲林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91例,全部通过临床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46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似的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服用舍曲林胶囊,每天晨服1粒(50mg),连服8周后,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评分,SD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评分、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ADL评分有明显提高,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数值比较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能够调节大脑5-羟巴胺浓度,改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活动能力改善.

    作者:伍文达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然而老年人常合并心肺脑等多种疾病,血管调节功能较差,给麻醉的选择与处理提出了挑战.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期间的安全性已成为麻醉医师重视的课题,维持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是保证老年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的关键.目前,我院针对老人股骨颈骨折均采取在C臂X线机引导下行手法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其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为老人实施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术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李树金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基层医院处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通过处方点评促进医师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物滥用现象和不良反应.方法 每月抽查医院的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历,由处方点评小组根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要求进行点评;将点评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至医师个人,要求医师改进不足之处;并将点评结果与医师的晋升、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促进医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结果 通过实施处方点评2年,我院处方合格率从68.2%提高至91.6%,药品种数从6.7种下降至4.9种,不合理用药现象逐渐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从56例减少至26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趋合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1.6%降至61.4%,使用强度从108.5DDD降至61.7DDD,药品收入占比从40.6%下降至33.5%.结论 通过点评、反馈、整改、学习提高等措施,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持续改进处方质量,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作者:邓志威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虹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48岁.主因右眼间断红肿、疼痛1周于2012年8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缘于1周前右眼发红,伴疼痛,无明显视力下降,自用抗生素滴眼药无好转.既往1年前曾患肺癌行放射治疗.余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T.36.9℃,P 86次/min,R 21次/min,BP 130/88mm Hg(1mm Hg=0.133kPa).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界不大,听诊未发现异常,右上肺扣诊浊音,呼吸音低,右中下肺及左肺呼吸音清,均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CT示右肺放化疗后改变,伴右肺放射性肺炎,肝、脾无肿大,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0.4.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清,虹膜8~11点处可见一椭圆形深褐色肿物.约0.8cm×0.6cm×0.4cm大小,向前生长,突向前房,鼻侧前房变浅,瞳孔不圆,对光反射存在.前房可见少许浮游物,晶体后移,眼底未发现异常.

    作者:宋军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1].AMI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新研究显示,早期恢复相关栓塞动脉通路可以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2].笔者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严格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娟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Ⅰ类切口7种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Ⅰ类切口7种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查阅2012年9月份医院所有出院患者的归档病历,对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7种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为31.3%,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比例为20.2%,用药平均时间为11h,在术前0.5~2h用药占82.3%.结论 Ⅰ类切口7种手术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其他指标基本合理.医院有关医疗管理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降低Ⅰ类切口7种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

    作者:卢惠敏;肖佩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门诊抗肿瘤辅助药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门诊中抗肿瘤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医院放疗科以及化疗科2012年1~12月的门诊处方,统计抗肿瘤辅助药的消耗数据并结合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构成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医院门诊抗肿瘤辅助药的使用中,胸腺五肽用药频度占第1位,唑来膦酸日均费用占第1位,中药制剂金额构成比排第1位.结论 该院门诊抗肿瘤辅助药应用趋势合理,与医院性质及医疗任务相一致,用药向着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晓燕;王人英;廖建伟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救治体会

    笔者总结1995年6月-2006年8月住院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13例救治体会,旨在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诊疗水平.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6月-2006年8月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22~56岁.所有患者均在30~120min内发病,中毒症状:恶心、呕吐、流涎、胃部烧灼感、头昏、口唇及四肢麻木13例;心悸、气短、胸闷12例;心脏停跳感10例;发绀、昏迷、瞳孔散大、四肢抽搐、眼睑及颈部肌肉痉挛伴大汗淋漓3例;心律不齐11例,肺部闻及湿性啰音8例.心电图示I度窦房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频发室性早搏8例;ST-T下移者10例.

    作者:李菊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内镜下5-FU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结直肠恶性肿瘤近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

    目的 观察晚期结直肠肿瘤经内镜5-FU化疗缓释粒子植入术后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内镜下进行5-FU化疗粒子植入肿瘤体内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内,瘤体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1个月,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为90.5%;临床症状明显缓解;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内镜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后,由于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免疫功能有所改善,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桂华;常丽丽;杨慧君;王敬玲;王莉;周晓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Hcy)于1932年被发现,Kilcken McCully于1969年首先指出Hcy患者的血管病变是由于高水平的Hcy引起,从此Hcy备受关注[1].多数学者认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等临床许多疾病密切关联.

    作者:申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临床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系患者在持续高血压情况下脑实质内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出血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等特点[1],对人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精心全面护理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0-2012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