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液细菌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

覃燕

关键词:基层医院, 血液透析液, 细菌超标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液污染原因,探讨防止污染的相关对策.方法 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每月抽取的透析液标本共计120份,监测透析液中细菌种类、含量.结果 透析液中的常见菌群为枯草芽孢杆菌、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类.2012年7~9月份透析液细菌超标严重,2011年1~3月、2011年10~12月、2012年1~3月的透析液合格率均为10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透析液配置过程中存在较多污染因素导致透析液细菌超标,尤其以每年7~9月份细菌超标为严重.为有效降低透析液的细菌感染率,建议医院完善配置的消毒过程,加强透析液的监测工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炎性反应与MUC5AC的影响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性反应与MUC5AC的影响.方法 用反复被动吸烟和气道内滴入脂多糖12周建立大鼠COPD模型后,地塞米松(0.01mg/kg)灌胃治疗4周.计数大鼠CO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和AB-PAS染色,测定肺组织黏蛋白MUC5AC含量.结果 地塞米松能明显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P<0.05),并能明显抑制杯状细胞增生和MUC5AC含量(P<0.05).结论 熏烟和脂多糖可引起大鼠COPD,使MUC5AC含量增加,但经地塞米松治疗后较模型组降低,表明地塞米松对COPD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夏锦芳;黄梦珊;杨佳;韩程雁;王砚;唐法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放射性直肠炎64例病证结合辨治体会

    放射性直肠炎是在放射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或治疗以后),对直肠产生放射损害而引发的疾病.早期症状多数出现在放射治疗以后1~2周,表现为恶心、腹泻、呕吐、血样便等;晚期症状多数在放射治疗以后半年甚至2~10年后出现症状,多为急性期治疗不佳而导致病情迁延表现为大便出血,直肠黏膜发生溃疡或者溃烂,严重者甚至会伴发直肠阴道瘘.在临床治疗方法中,西药长期效果并不显著,并且西药本身不良反应大,不是放射性直肠炎的理想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病证结合辨治放射性直肠炎,取得了较的疗效.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冯敬霞;郭淑红;刘春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门诊抗肿瘤辅助药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门诊中抗肿瘤辅助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医院放疗科以及化疗科2012年1~12月的门诊处方,统计抗肿瘤辅助药的消耗数据并结合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构成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医院门诊抗肿瘤辅助药的使用中,胸腺五肽用药频度占第1位,唑来膦酸日均费用占第1位,中药制剂金额构成比排第1位.结论 该院门诊抗肿瘤辅助药应用趋势合理,与医院性质及医疗任务相一致,用药向着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晓燕;王人英;廖建伟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的退药原因,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门诊西药房549份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的主要原因是医师及处方问题、患者未按医嘱用药、临时取消检查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所退药物种类以眼科用药、抗生素、中成药居多.结论 为降低门诊西药房的退药率,需建立健全退药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有效地开展药学服务.

    作者:虞文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沧县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为确保师生集体用餐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维护我县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依据<食品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于2013年4月对全县各学校、幼托机构食堂的餐饮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森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临床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系患者在持续高血压情况下脑实质内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出血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等特点[1],对人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精心全面护理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0-2012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临床应用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临床合理选择抗Hp感染药物,对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重要作用.1 用药原则1.1 联合用药 Hp可分泌一种碱性物质,对细菌起保护作用,使细菌在胃酸中得以存活.故应用单一药物很难杀灭Hp,通常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在其产生耐药性之前杀灭,即质子泵抑制药(PPI)或铋制剂+2种抗菌药(三联疗法).

    作者:李进权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头孢呋辛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呋辛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孢哌酮酮钠联合喜炎平治疗,而治疗组采用头孢呋辛联合喜炎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0.0%和88.0%,高于对照组的60.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头孢呋辛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患儿不伴随任何不适的反应.

    作者:崔丽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9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8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试验组主观不舒适感觉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3种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PL)及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种方法治疗的235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ESWL组846例,单次碎石成功476例(56.3%),4周后结石排净率为67.9%;PL组1370例,单次碎石成功1278例(93.3%),4周后结石排净率为97.1%;开放输尿管取石142例,取石成功率100%.术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尿是3组常见的并发症,PL组术后疼痛、发热发生率低,分别为3.5%、2.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其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开放取石虽能完全取出结石,但创伤大,是其他治疗方式失败的补救措施.

    作者:雷弋;王岭;陶红;钱济穷;母健君;白冰;张天德;曾晓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住院患者150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医院加强管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按要求抽取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150份,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63.86DDD;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占特殊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66.67%,Ⅰ类清洁手术的预防选择药物、用药时机、使用疗程合格率较低,预防使用药物的比例较高.结论 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高,预防用药比例高,存在不合理性,需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医院管理部门加强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

    作者:崔康;姬怀雪;邵珠民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89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时间、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诊断标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3d以上、经外院头部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患者458例中发生院内感染89例.男43例,女46例,年龄50~95岁,中位年龄72.5岁.其中50~60岁11例(12.36%),61~70岁17例(19.10%),71~80岁33例(37.08%),81~95岁28例(31.46%).89例患者中脑梗死51例,脑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合并2种及2种以上基础疾病75例(84.27%),其中合并冠心病49例(55.05%),高血压59例(66.29%),糖尿病47例(52.80%),高脂血症28例(31.46%),晚期肿瘤5例(5.62%).

    作者:黄晓玮;吴秀清;吴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用药合理性分析1例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均可引起CAP,其中肺炎链球菌是CAP常见的病原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功能受损现象的增加及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上升,CAP诊断与治疗面临许多新问题.

    作者:毕宇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含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肝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也包括在内.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临床表现为呕血、腹痛、便血及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属临床常见急症,须进行急救.笔者结合20例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药调剂对处方疗效的影响分析

    调剂人员以处方为依据,依照药物配方原则及程序,及时精准地将处方中开具的药物配置成可供病人使用的中药药剂,即所谓的中药调剂工作[1].包括处方审核、剂量调整、用药控制及处方核对四项工作,技术性及专业性较显著,调剂工作是否达标,直接决定处方疗效能否达成[2].故按规范要求,优化落实调剂工作极为必要.但调剂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引起处方疗效受损现象[3].我院为提高调剂水平,对中药调剂工作问题展开调查,探讨调剂中不同问题对处方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锦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药复方新制剂研发思路探究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知识、文化遗产,是对先人数千年医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在合理的前提下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当代中药复方新制剂的研发思路中也应以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重.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患者40例的健康教育

    2010年7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患者40例,在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措施的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造口护理操作培训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58.6岁;住院时间15~30d,平均21.5d.4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造口良好,其中25例患者出院前已能掌握造口护理方法,自行更换造口袋;11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能完成自我护理;4例患者由于年龄大,自理能力受限,需由家属协助方可完成造口护理.

    作者:隋清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2例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加用硝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晚期肿瘤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体会

    压疮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致皮肤丧失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溃和坏死[1].晚期肿瘤患者因水肿、恶病质、被动体位等,极易发生压疮.我科自2008年1月采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56例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抑制复极过程,可延长心室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控制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经常需要住院治疗,重者可发生血栓栓塞,并且易患中风等严重甚至致命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房颤的转复非常重要.及时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可以快速、有效地转复房颤,改善心肌供氧.现将我院采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56例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汤爱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