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学保健与临床药学的区别

朱凤侠

关键词:药学保健, 临床药学, 区别
摘要:药学保健主要指的是患者积极地配合药师以及临床医师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案,并作相应的监测及时的完善用药方案,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1].而临床药学主要指的是药物对患者机体所产生的临床效应,更加的侧重于药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药学保健与临床药学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相同性,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性,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0年收治的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及红外线灯照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肢体疼痛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折治疗的过程当中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联合红外线灯照对减轻骨折肢体疼痛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朱文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钦州市第一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方法 对2012年在医院生产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1973例中未接种乙肝疫苗158例,未接种率为8.01%;接种乙肝疫苗1815例,接种率为91.99%.结论 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原因主要为新生儿因素转科治疗.

    作者:邓连方;李庆梅;沈洪;黄秋杰;何文婵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门诊注射室的特点是工作量大,病种多,注射室护士每天在护理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加上工作繁忙,护士人力不足,容易造成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医院感染中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有关[1].为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2012年4~11月我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映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相仿.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祖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我院228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给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电脑数据筛选出医院2012年6~1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28例,根据相关文件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方面,主要问题体现为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种类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佳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在正确的选用药物、限制术后药物使用时间,大型手术药物的追加等方面都还需加强规范管理的力度,逐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问题.

    作者:田卓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幼儿静脉采血方法及穿刺成功体会

    门诊注射室承担全院所有门诊患者的静脉采血任务,自从2011年检验科更新设备以来越来越多的幼儿需要通过静脉采血来辅助诊断治疗.与成人相比,幼儿静脉采血具有血管细、不配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等特点加大了穿刺的难度,更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使穿刺成功率提高缓慢.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和正确的穿刺方法,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杨小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6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推注,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10U静脉推注并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mg置入直肠.记录2组第三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第三产程时间为(8.4±2.2)h较对照组(11.2±2.4)h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及产后24h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优于单用缩宫素.

    作者:谢美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艾迪注射液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确诊,临床分期属中晚期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84例)除常规化疗外,同步给予艾迪注射液50ml加入到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结果 治疗组食量、体质量、Kaniofsky评分增加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艾迪注射液可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磊如;刘华;吕建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头孢地嗪的抗菌活性和药物学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抗菌活性及药物学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为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地嗪为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何欣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患者,服务患者的重要场所,我国医院药学服务也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为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学服务转变[1].我院正在筹备建新门诊大楼,药剂科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体现人性化服务,发挥临床药学室人员的作用,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对药品消费的要求,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对于发现潜在的不安全用药隐患,解决实际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一对一服务,可以增进医患有效沟通,提供便民服务,从而提升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仲蕾;钱先中;金惠静;陈超;仵利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气道黏膜损伤1例的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常危及生命,病死率达15%[1],须及时抢救.我科2013年1月收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例,经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住院18天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姜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59例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仅服用二甲双胍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BG、2hBG、FINS、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封闭疗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封闭疗法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开腹手术的肥胖患者25例为试验组,进行术后的切口封闭治疗;同期选择24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切口的远红外灯照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仅1例(4.0%)发生了切口脂肪液化,而对照组有4例(12.5%)发生了切口的脂肪液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术后进行腹壁切口的封闭治疗有助于预防切口的脂肪液化.

    作者:鲁照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脏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须调整给药方案.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代谢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强度.

    作者:刘兰侠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随县中医医院2012年门急诊抗生素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门急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利用医院微机网络门诊药房管理系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处方2754张,抗生素使用率为72.1%,其中单独用药、二联及三联使用率分别为57.8%、41.5%、0.7%,临床使用以头孢塞肟钠、磷霉素为主,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1708张,占抗生素总处方数的86.0%.结论 抗生素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亟待改进.

    作者:罗洪云;陈凤;蔡洪容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9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支气管扩张症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ODE指数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BODE指数及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BODE指数和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活动时呼吸困难情况,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116例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加,接受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也越来越多,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由于高龄患者各脏器发生退行性病变,机体的储备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同时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导致手术风险大、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因此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70~90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卫红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Ⅰ类切口3种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对乳腺手术、疝修补术、甲状腺手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了解医院干预前2011年8~10月和干预后2012年1~3月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实施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平均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下降,术前0.5~2h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有所提高,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24h的比例明显上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和平均住院总费用均有所下降.结论 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比例,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田静;钱彦华;方甜甜;鲁常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丹参酮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冠心病体会

    丹参酮用于治疗冠心病已越来越为临床所青睐.报道显示,临床上将其与单纯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比较,丹参酮优于单纯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临床将丹参酮联合维脑路通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书斌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羊水过少孕妇孕期及产时监测

    妊娠晚期羊水量<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发生率为0.4%~4%.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羊水过少的检出率已明显提高.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胎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有着重要义.我院自2009年对300余例羊水过少孕妇予产前及产时一系列治疗、监护及指导,保障了孕产妇及围生儿安全.

    作者:赵金荣;周爱玲;李萍;关兰荣;张林红;孟宪涛;刘双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