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科高龄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分析

薛冬梅

关键词:老年人, 呼吸道感染,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科高龄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方法.方法 主要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呼吸科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高龄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加强对呼吸科高龄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均得到较好的控制和康复治疗,其中治愈88例,好转7例,死亡3例.结论 加强呼吸科高龄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脑部血管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脑血管血流速度均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底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BA)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季卫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者发作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哮喘患者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哮喘发作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间哮喘积分和夜间哮喘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有利于缓解哮喘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哮喘发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带教意愿度的调查研究

    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带教的意愿度,调动临床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完善临床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以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全体在职护士为基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量表从临床的20个带教点上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家庭、社会、个人情感及个人能力、职称、学历以及工作环境都是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带教意愿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提出对策,以便不断地改进临床的教学质量.

    作者:杨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联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倍他司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症状(包括治疗效果与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治疗结束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1%;治疗组为90.7%.两组患者眩晕症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均长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治疗组为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对照组眩晕症状复发率25.6%,治疗组为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倍他司汀对患有眩晕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廷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只进行深静脉血栓检测;研究组患者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骨科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3.4%),对照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7例(24.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宇平;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分娩镇痛的产程管理

    产科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娩方式就是无痛分娩,而分娩成败关键在于产程管理.因此本文对我院2009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自愿接受镇痛分娩的产妇进行科学的产程管理,具体包括第一产程管理、第二产程管理、第三产程管理以及分娩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还需要接生人员与麻醉医师要相互配合,了解产妇的情况,对于在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均做好充分准备,以此来给予产妇及时、科学、有效的帮助.经产程管理后得知,分娩镇痛能为产妇减轻痛苦,且在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产程管理,将有利于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袁丽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乳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 探讨乳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6例乳腺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总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方案.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均有缩小,病情均得到缓解,面色好转,食欲提高,体质量增加,疼痛减轻或消失.并发症:发热57例(36.5%),呕吐56例(35.9%),疼痛23例(14.7%),穿刺点出血2例(1.3%),过敏1例(0.6%).针对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均治愈后出院.结论 乳腺癌介入疗法行之有效,精心、准确的护理方法能够预防或缓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岳北平;倪丽丽;郭丽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围术期护理经验分析

    目的 总结腹腔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22例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指导、全程护理的疗效.结果 除1例术中转开腹手术外,21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手术时间45~123min,术后无出血、无皮下气肿及囊肿复发等,微创手术效果较满意,7~9d后治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安全,积极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对术后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毛翠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支气管扩张、吸氧以及抗感染等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38例患者加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26/3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临床病症,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且该药物治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进行下肢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术后不良反应、苏醒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术中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研究组患者术中基本生命体征更加稳定,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呕吐、1例呼吸困难;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7例呕吐、3例呼吸困难,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好、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苏醒时间较短.

    作者:周育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治疗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单纯性被动活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结合被动运动训练治疗.针刺1次/d,被动训练2次/d,共观察2个疗程,运用运动评估量表改良巴特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I增加值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杨新贵;秦成功;谈守道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普外手术的患者360例.按照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甲组、乙组、丙组,每组120例.甲组在术前和术后使用,乙组在术中使用,丙组在整个围术期使用;比较不同时期用药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根据单用、二联、三联用药方法将360例患者分别分为A、B、C三组,每组120例.比较不同用药方式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 360例患者共2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67%,其中术前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率(12.5%)高于术中使用的患者(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与A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手术的抗生素使用中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早期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早期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26例.按照患者和家属本人意愿,将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两组,非手术组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手术组则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组Lysholm、Kujala、Tegner评分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均无出现髌骨再脱位和髌骨半脱位,有1例出现髌骨错动感;非手术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髌骨再脱位,3例出现髌骨错动感,2例患者髌骨的外推幅度比较大.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于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显著,能加强髌骨的稳定性.

    作者:许国富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及体会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观察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4例,对患者进行产前预防、产时监护、产后抢救,观察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产后2h内出血患者16例,产后24h内出血患者8例;出血量500~1000ml患者6例,出血量1001~1500ml患者11例,出血量>1500ml患者7例.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精心护理,没有出现死亡或是后遗症、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 对于产后出血患者一定要准确、及时处理,同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更好地促进产妇的康复.

    作者:瞿燕荣;杨美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对比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产妇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试验组64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雅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腹腔镜在胃肠急腹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究腹腔镜在胃肠急腹症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通过腹腔镜探查治疗胃肠急腹症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同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诊断率达到100%.其中37例患者腹腔镜治疗效果良好,3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术后无并发症出现,也没有出现腹腔残余感染、胃肠瘘以及肠梗阻等.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有2例切口感染,且住院天数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长.结论 使用腹腔镜诊治胃肠急腹症有着安全有效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刘冠环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乳腺癌化疗毒副作用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毒副作用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骨髓抑制护理、过敏护理和静脉护理.结果 63例患者经过适宜的心理护理和抗毒副作用护理后,显效38例(60.3%),有效19例(30.2%),无效6例(9.5%),总有效率(90.5%).结论 采用正确的心理护理和抗毒副作用护理,能减轻患者化疗中因毒副作用引起的不适,改善护患关系,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威;丁秀荣;刘景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四物汤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四物汤在骨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骨科患者,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将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76例,对照组80例.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服用四物汤加减方;对照组只运用西医治疗和一定的理疗.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中药治疗2周后面色红润,精神好转,治疗期间没有合并其他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5.0%;试验组100.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物汤养血强筋,补血养肝,健脾养肌,补肾壮骨,对于骨科一些骨折愈合延迟的患者,骨折处血运不足又气血两虚的患者,骨质增生、肩周炎等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骨科医师推广应用的.

    作者:徐麒;何强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X线前后位照相显示颈椎全貌的临床技巧分析

    颈椎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多发病,X线片检查是颈椎疾病患者常规的临床检查方法,有助于对患者颈椎全貌进行准确、客观的反应,因而能够为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但是,在颈椎全貌X线前后位照相检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X线片检查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X线片颈椎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和有效控制,对于临床检查准确率和颈椎疾病临床检出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X线前后位照相显示颈椎全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X线前后位照相在颈椎疾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相关的临床检查技巧.

    作者:周世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儿科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儿科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儿科2012年2月-2013年1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70例患儿,万古霉素使用5d后,于药物使用前30min抽取患儿静脉血用来测定血液中万古霉素浓度,观察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关系.结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正常和偏高的患儿的疗效优于血药浓度偏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正常和偏高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血药浓度偏低患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治疗剂量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是确切的,但其血药浓度轻微偏低,可以适当提高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以增强疗效.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