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简兴;陈环球
目的 观察发育支持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育儿指导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发育支持护理.比较2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时患儿体质量和神经行为能力.结果 2组患儿出院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2组体质重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出院时神经行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2组神经行为能力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支持护理可提高极低体质量儿的体质量和神经行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秀勉;战晓凤;程亚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0月对泌尿外科100例住院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与常规护理组10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贾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2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5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9±0.5)周短于对照组的(17.5±0.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振龙;张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社区护理的理论来源于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 ,是对社区的每个人、家庭、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把护理对象由原来单一的患病个体扩大到健康人、家庭,包含了全社区范围和生命过程,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是医院护理不能完成的[1].充分认识发展社区护理服务的深刻内涵和外部环境,对促进社区护理服务发展、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息凤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作者:张利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1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2组复发率、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对比2组治疗后左房内径.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以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观察组左房内径为(33.18±1.16)mm小于对照组的(36.11±1.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能显著提高患者房颤的转复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博 刊期: 2013年第34期
胸腔积液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少量积液时患者无明显症状,积液量增多时,可出现发热、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为排出胸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以恢复胸膜腔负压,维持纵膈正常位置,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闭合,减轻患者的症状.笔者于2012年1月-2013年2月对48例胸腔积液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彭桂莲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为预防复发,术后常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但各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尽相同.2009年7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洗治疗膀胱癌,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济云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对比奎硫平与利培酮对青中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青中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各25例.分别给予奎硫平和利培酮单药治疗.观察半年后评定临床疗效用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2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Q-LES-Q-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Q-LES-Q-SF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喹硫平组Q-LES-Q-SF评分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能显著提高中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文忠;沈雪峰;李洪亮;蒋敏 刊期: 2013年第34期
血液检验是应用频率高的临床检验项目,其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临床检验分为分析前、中、后3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均会产生误差以致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检验结果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因此应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同时临床检验涉及患者、医师、护士、标本运送人员、检验人员及质控管理人员等,因而也需实施全员质量控制.
作者:黎艺;杨汉才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聚醇酸(PGA)可吸收缝合线捆扎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掌指骨骨折患者32例(34处),均采用PGA可吸收线钻孔捆扎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32处骨折解剖复位,一期愈合;2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手部功能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90.6%.结论 应用PGA可吸收线钻孔捆扎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可获良好的手部功能.
作者:郑伟;刘健;冯建书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姬亚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1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 1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内固定松动4例(3.2%),骨折延迟愈合3例(2.4%),锁钉断裂1例(0.8%),皮瓣坏死1例(0.8%),软组织感染12例(9.5%),骨感染1例(0.8%),经积极治疗后能治愈.结论 早期彻底清创、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术后预防感染、使骨折能得到有效的固定等有利于预防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刚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烟酸缺乏症又称陪拉格,糙皮病,癞皮病和玉蜀黍疹等,由烟酸类维生素缺乏所引起[1].烟酸缺乏症早期症状可不明显,常有食欲减退,倦怠乏力,体质量下降,腹痛不适,消化不良,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烟酸缺乏症过去常见病因是营养不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烟酸缺乏者在临床上已不多见.但近年来,由于少数人嗜酒或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该病的发生率提高.现报道就诊于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因长期饮酒导致的重症烟酸缺乏症患者各1例,通过对其死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医患关系的处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如何提高医疗事故的防范措施.
作者:张丽;苗国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16例.对13例骨缺损严重、脓液多及脓肿形成或伴有内固定物松动的患者实施内固定物取出后彻底清除感染及坏死组织,并进行持续灌洗引流处理,使用外固定架固定.对3例骨折处无脓液仅见少量炎性肉芽组织且内固定物牢靠患者,行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并灌洗引流.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每周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1次,以了解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骨折愈合14例,感染复发2例经二次清创后骨折愈合.结论 针对患者术后隐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张勇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7例住院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9例和非感染组28例.2组均行CRP、PA、PCT等项目的 检测,比较2组CRP、PA和PCT差异.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清CRP、PA、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娟;徐云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茴香籽热敷对宫颈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茴香籽热敷腹部.观察2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和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便秘、腹胀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茴香籽热敷能有效促进宫颈癌术后肠功能恢复.
作者:郑小凤;马静;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儿98例,对所有患者展开胃黏膜pH值检测,并对比分析不同pH值患者胃黏膜损伤发生率.结果 98例患儿经胃液检测发现,存在定值菌者69例,胃黏膜pH值为(4.82±1.25);无定值菌者29例,胃黏膜pH值为(2.81±0.92).有定值菌患儿胃黏膜pH高于无定值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4者45例,其中发生胃黏膜损伤16例(35.56%),pH值>4者53例,其中胃黏膜损伤32例(60.38%).pH值≤4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pH值>4组的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会对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产生影响,随着pH值的增加胃黏膜损伤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临床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方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则予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止吐止泻及退热时间,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止吐止泻时间为(2.4±0.6)d短于对照组的(3.5±0.7)d,退热时间为(1.5±0.4)d短于对照组的(3.6±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儿的退热和止吐止泻时间,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翼翔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收治4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疝囊高位结扎后,采用无弹力补充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6例老年患者绝大多数伤口愈合良好,术后无感染、异物反应等现象发生;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亚辉 刊期: 2013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