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周广举

关键词:渴络欣, 厄贝沙坦,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摘要:目的 观察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予以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治疗.2组治疗8周后检测并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Ⅲ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在减少尿蛋白方面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治疗,研究组采用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P清除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17.95%(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且HP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琳;陈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茴香籽热敷对宫颈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茴香籽热敷对宫颈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茴香籽热敷腹部.观察2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和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便秘、腹胀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茴香籽热敷能有效促进宫颈癌术后肠功能恢复.

    作者:郑小凤;马静;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2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2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5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9±0.5)周短于对照组的(17.5±0.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振龙;张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导乐分娩对分娩的影响

    导乐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专业的导乐陪伴持续给予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是整个产程中产妇感到舒适、安全,轻松自在,在充满爱心和温馨的氛围中顺利、满意的分娩[1].笔者将近年导乐分娩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欣;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BV)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B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复查,观察组复发3例(5.17%),对照组复发12例(20.69%).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BV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秋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脑梗死后长期卧床1例的营养支持

    患者,男,78岁.因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0.5d于2011年7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病史.生活完全自理,肢体活动良好,此次因进展性卒中住院治疗,发病后症状呈进展性加重,处于去皮层状态,肢体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增高,并出现右下肢足坏疽、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癫痫等并发症及合并症,行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梗死.化验血WBC 11.6×109/L,N 0.77,血糖7.5mmol/L,K+ 3.8mmol/L,Na+141.0mmol/L,Cl-104.7mmol/L,尿酸461μmol/L,Hb 130g/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三酰甘油(TG)1.5mmol/L.入院后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

    作者:汪东军;钱江南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优良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巩固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翠朵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自从20世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强大的杀菌效果、非常少的毒副反应、相对低廉的价格,一直被临床广泛地使用.而青霉素主要也是危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如未及时抢救可造成患者死亡[1].所以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只有皮试阴性患者才可使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皮试阳性日趋增高,很大一部分患者因此失去了首先使用青霉素的机会,这也是造成临床上滥用高档抗生素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患者身体和经济上遭受双重损害.在多年的护理工作当中,笔者把一些导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结果的因素总结如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目的 分析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1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 1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内固定松动4例(3.2%),骨折延迟愈合3例(2.4%),锁钉断裂1例(0.8%),皮瓣坏死1例(0.8%),软组织感染12例(9.5%),骨感染1例(0.8%),经积极治疗后能治愈.结论 早期彻底清创、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术后预防感染、使骨折能得到有效的固定等有利于预防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刚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0月对泌尿外科100例住院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与常规护理组10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贾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黏滞血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高黏滞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7月门诊收治高黏滞血症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予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用药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结果 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总胆固醇等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高黏滞血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青;韩艳玲;刘倩玲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血清AFP和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AFP和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80例P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α-L-岩澡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照组仅行AFP检测.比较2组检测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检测阳性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AFP和AFU,同时结合病史、影像诊断学或组织学资料综合判断,可提高PHC的检出率,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氟伐他汀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联合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2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IM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氟伐他汀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卢学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及伴发胎儿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系统超声在产前单脐动脉及伴发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单脐动脉的胎儿80例,分析单脐动脉伴发胎儿畸形的胎儿结局.结果 80例胎儿中,单纯性单脐动脉59例(73.8%),合并胎儿畸形21例(26.2%),其中,神经系统畸形4例(5.0%),心血管系统畸形10例(12.5%),泌尿系统畸形6例(7.5%),染色体异常1例(1.2%).单脐动脉血流频谱异常24例(30.0%),胎盘及羊水异常38例(47.5%),宫内生长迟缓18例(22.5%).80例胎儿中早产20例,因合并严重畸形而选择引产22例,足月分娩35例,宫内发育迟缓7例.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3016±398)g,新生儿体质量<2500g 11例(13.8%).结论 系统超声产前诊断单脐动脉有助于临床及早诊断单脐动脉伴发胎儿畸形,帮助临床确定积极正确的分娩方案.

    作者:郑德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老年患者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与护理干预

    近年来,老年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日趋增多,且具有特殊性.术后肺部感染又是老年患者极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且病死率极高.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密切,为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病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提高治愈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腹部闭合性损伤手术后患者进行预测与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门诊不合理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3月门诊处方300份,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 3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现象17张,占5.7%,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1张(5.9%)、处方用药不适宜15张(88.2%)、超常处方1张(5.9%),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0.3%、5.0%、0.3%.结论 门诊处方问题较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作者:王永赓;徐建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丝裂霉素和卡介苗灌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对比观察和护理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为预防复发,术后常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但各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尽相同.2009年7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洗治疗膀胱癌,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济云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12月中西药联用处方1562张,对发现的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及分析.结果 1562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联用处方78张,占抽查处方的4.99%,其中重复用药34张(43.59%);理化配伍禁忌处方24张(30.8%);药理配伍禁忌的处方20张(25.6%).结论 我院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学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作者:高开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黄芪联合红花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比较早期不同时间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ICH)模型大鼠对出血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ICH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在出血前24h和出血后0、6、12、24h分别用红花、黄芪、黄芪+红花治疗,72h后处死,作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出血对照组血肿周边及外围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较多.黄芪组、红花组及黄芪+红花组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均少于出血对照组,并且黄芪+红花组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红花组(P<0.01).黄芪+红花术前24h组、术后0、6、12h脑出血大鼠的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黄芪+红花组术后应用24h脑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多于术前应用24h,术后0、6h和术后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黄芪组、红花组和黄芪+红花组术后6、24h大鼠脑血肿周围TUNEL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且红花组TUNEL阳性细胞数多于黄芪+红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优于单纯使用红花治疗脑出血;ICH 24h以后联合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ICH以前24h给药治疗好;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对脑出血可能的保护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延缓细胞凋亡.

    作者:马全瑞;孙金萍;马江波;刘广辉;梁亮;赵剑;马新伟;秦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