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伐他汀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疗效观察

卢学超

关键词: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西洛他唑, 氟伐他汀
摘要: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联合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2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IM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氟伐他汀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社区护理现状与对策

    社区护理的理论来源于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 ,是对社区的每个人、家庭、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把护理对象由原来单一的患病个体扩大到健康人、家庭,包含了全社区范围和生命过程,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是医院护理不能完成的[1].充分认识发展社区护理服务的深刻内涵和外部环境,对促进社区护理服务发展、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息凤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因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28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5例,休克合并缺氧5例.治疗后48例患者中恢复日常生活4例,轻残7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7例.结论 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休克合并缺氧等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常见原因,以患者的实际病因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则可达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作者:臧绍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X线检查用于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X线检查对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颈椎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东芝DC-15KB500m AX线机和岛津VS-10,800m A X线机,由专业医师专机对患者的颈椎进行X线摄片.拍摄颈椎张口位,左、右各旋转10°~15°后张口位和颈椎侧位片,前屈侧位片.结果 观察组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不重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和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侧位片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颈椎病患者的动态侧位X线片,有助于对颈椎病和颈椎失稳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早期寰、枢关节半错位或错位诊断不能依据动态张口位中寰、枢椎间位移变化情况进行判定.

    作者:景晨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

    胸腔积液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少量积液时患者无明显症状,积液量增多时,可出现发热、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为排出胸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以恢复胸膜腔负压,维持纵膈正常位置,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闭合,减轻患者的症状.笔者于2012年1月-2013年2月对48例胸腔积液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彭桂莲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鼓膜穿刺患者50例均接受耳内镜下骨膜修补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50例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8/50),治疗后患者听力水平(13.0±2.5)dB低于治疗前的(69.0±2.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艳芬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全程导乐陪伴式分娩在初产妇护理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全程导乐陪伴式分娩在初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组和常规组各300例.导乐组采用全程导乐陪伴式分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总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等指标.对产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VAS评分、新生儿评分.结果 导乐组总产程短于常规组,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率、VAS评分、SAS评分低于常规组,但新生儿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采用全程导乐陪伴式分娩,能减轻产妇痛苦、减少分娩风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增进医患和谐,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12月中西药联用处方1562张,对发现的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统计、归类及分析.结果 1562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联用处方78张,占抽查处方的4.99%,其中重复用药34张(43.59%);理化配伍禁忌处方24张(30.8%);药理配伍禁忌的处方20张(25.6%).结论 我院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学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作者:高开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Tracp5b和IL-11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及评价双磷酸盐骨膦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Tracp5b和IL-11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评价双磷酸盐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210例,其中骨转移组100例,无骨转移组110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白介素-11(IL-11)水平.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均给予双磷酸盐骨膦治疗.对比3组Tracp5b、IL-11和CEA的水平,对比乳腺癌骨转移联合检测Tracp5b、IL-11和单独检测Tracp5b、IL-11和CE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3].比较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racp5b、IL-11和CEA的水平.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Tracp5b、IL-11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和乳腺癌无骨转移组(P<0.01).联合检测敏感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Tracp5b、IL-11、CEA的敏感度(P<0.01).联合检测特异度和单独检测IL-11的特异度均低于单独检测血清Tracp5b、CEA的特异度(P<0.01).治疗后血清Tracp5b、IL-11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血清CEA无差异(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联合检测破骨细胞相关性指标血清Tracp5b、IL-11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明显降低了漏诊率,优于CEA的诊断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兰珂;魏素志;张延;左江华;杨云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食物过敏诱导消化系统疾病患儿3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保健科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IgG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检测IgG阳性36例(94.74%).对1种食材IgG阳性的有8例(22.22%);对2种食材IgG阳性的有10例(27.78%);对3~9种食材IgG阳性的有18例(50.00%).对照组中检测阳性8例(23.53%),阳性程度均为轻度敏感,且为单一食材抗体阳性.试验组IgG阳性36例根据IgG检测结果调整饮食结构,3~4周进行回访,回复32例,失访4例.明显改善24例(75.00%),有改善6例(18.75%),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结论 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有一定关联性,通过检测特异性IgG,并采取回避过敏原及饮食调节措施,可改善临床症状,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美嫦;彭杨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脑梗死后长期卧床1例的营养支持

    患者,男,78岁.因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0.5d于2011年7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病史.生活完全自理,肢体活动良好,此次因进展性卒中住院治疗,发病后症状呈进展性加重,处于去皮层状态,肢体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增高,并出现右下肢足坏疽、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癫痫等并发症及合并症,行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梗死.化验血WBC 11.6×109/L,N 0.77,血糖7.5mmol/L,K+ 3.8mmol/L,Na+141.0mmol/L,Cl-104.7mmol/L,尿酸461μmol/L,Hb 130g/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三酰甘油(TG)1.5mmol/L.入院后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

    作者:汪东军;钱江南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临床正畸治疗联合正颌外科矫治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正畸治疗联合正颌外科矫治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10例,均行正畸矫正联合上颌骨阶段性骨切开术(AMSO)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均基本恢复了正常的外观效果和咬合关系,术后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只有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形态和功能完善结合的治疗目的 及稳定的疗效.

    作者:李承昊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兰菌净联合多种微量元素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2例

    目的 观察兰菌净联合多种微量元素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给予兰菌净舌下滴入联合多种微量元素口服治疗,对照组26例均给予安慰剂.2组治疗30d后进行疗效评价,并统计开始治疗后的1年内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菌净联合多种微量元素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能显著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且服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树杰;刘春儒;张玉风;杨君娜;马凤英;白悦;李颖;位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治疗,研究组采用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P清除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17.95%(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且HP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琳;陈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奥美拉唑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时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消化道不良事件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时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血尿酸和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31)低于对照组的19.4%(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应用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不良事件.

    作者:闫慧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芦山县钉螺分布特点及自然环境与药物灭螺影响力分析

    目的 分析芦山县钉螺分布特点及主要外部因素的影响力.方法 查阅芦山县2007-2011年相关的血防、气象、水质、土壤和植被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芦山县无新增钉螺面积,实有钉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温、光照时间、降雨量、土壤pH和营养含量、植被覆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河水pH变化虽有差异(P<0.01),但与实有钉螺面积无相关性(P>0.05);药物灭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实有钉螺面积有相关性(P<0.01).结论 2007-2011年芦山县新增钉螺面积得到有效遏制,实有钉螺面积起伏显著,药物灭螺面积能显著影响实有钉螺面积的大小.

    作者:祝继英;王朝富;李永权;李忠琴;陆小琴;芦珂;胡晓军;徐维;盛晓燕;王英霁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小儿肠源性紫绀症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肠源性紫绀症各年龄段患儿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救治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肠源性紫绀症患儿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儿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缺氧、紫绀症状,入院后立即采血,与正常人血对比,在排除心、肺疾病基础上,诊断为肠源性紫绀症.应用维生素C、美蓝治疗,痊愈17例,死亡1例.结论 小婴儿大多是食用了富含亚硝酸盐的井水或长期储水喂奶,年长儿大多是食用了亚硝酸盐超标的食物或有氧化作用的药物.该病常缺氧症状重,其他临床症状轻,单靠吸氧紫绀缓解不明显.轻症可单用维生素C治疗,重症应用维生素C、美蓝联合治疗.

    作者:丁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目的 分析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1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 1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内固定松动4例(3.2%),骨折延迟愈合3例(2.4%),锁钉断裂1例(0.8%),皮瓣坏死1例(0.8%),软组织感染12例(9.5%),骨感染1例(0.8%),经积极治疗后能治愈.结论 早期彻底清创、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术后预防感染、使骨折能得到有效的固定等有利于预防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刚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35岁,2012年8月16日7∶ 00早餐食用胡萝卜包后,快速步行40min,自觉浑身微汗,随之出现全身瘙痒,脸部和颈部皮肤紧张不适,呼吸急促,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气短,恶心,声音嘶哑,面部及胸腹部双手出现大片红色斑丘疹,肤色苍白、出汗.

    作者:王怀珍;梁红霞;陈永云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形成原因及预防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8例.将患者治疗前10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状况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透析方法;将患者治疗后14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作为试验组,采用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对比2组低血压发生状况.结果 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仅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配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相关性低血压症状.

    作者:郑世荣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黏滞血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高黏滞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7月门诊收治高黏滞血症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予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用药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结果 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总胆固醇等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高黏滞血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青;韩艳玲;刘倩玲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