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张永梅;任小菊;谢龙金;李小明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08年1月-2013年6月输血记录单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18 271例输血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其中,输注全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33%),高于输注其他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变态反应.无溶血性输血反应,未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及细菌污染反应等其他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建立和宣传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同时推行成分输血与输血新技术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监督等管理措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例

    患儿,男,5个月.因咳嗽气喘20+d,加重10h于2012年12月22日入院.患儿中度昏迷,全身湿冷,遍布花斑,颜面口唇紫绀,呼吸急促,肌张力稍高,听诊双肺哮鸣音及湿啰音,诊断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经吸氧、吸痰后缺氧及气道梗阻无缓解,血氧饱和度(SpO2)60%,予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5min后查动脉血气分析示:pH 6.65,二氧化碳分压(PCO2)>130mm Hg,氧分压(PO2)38mm Hg,乳酸(Lac)16.17mmol/L,予纠正高乳酸中毒,氨茶碱、地塞米松、呋塞米静脉注射解痉平喘利尿.

    作者:苗木;刘迪;刘祥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优良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巩固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翠朵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予以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治疗.2组治疗8周后检测并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渴络欣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Ⅲ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在减少尿蛋白方面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作者:周广举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兰菌净联合多种微量元素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2例

    目的 观察兰菌净联合多种微量元素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给予兰菌净舌下滴入联合多种微量元素口服治疗,对照组26例均给予安慰剂.2组治疗30d后进行疗效评价,并统计开始治疗后的1年内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菌净联合多种微量元素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能显著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且服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树杰;刘春儒;张玉风;杨君娜;马凤英;白悦;李颖;位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黄芪联合红花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比较早期不同时间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ICH)模型大鼠对出血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ICH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在出血前24h和出血后0、6、12、24h分别用红花、黄芪、黄芪+红花治疗,72h后处死,作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出血对照组血肿周边及外围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较多.黄芪组、红花组及黄芪+红花组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均少于出血对照组,并且黄芪+红花组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红花组(P<0.01).黄芪+红花术前24h组、术后0、6、12h脑出血大鼠的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黄芪+红花组术后应用24h脑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多于术前应用24h,术后0、6h和术后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黄芪组、红花组和黄芪+红花组术后6、24h大鼠脑血肿周围TUNEL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且红花组TUNEL阳性细胞数多于黄芪+红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优于单纯使用红花治疗脑出血;ICH 24h以后联合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ICH以前24h给药治疗好;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对脑出血可能的保护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延缓细胞凋亡.

    作者:马全瑞;孙金萍;马江波;刘广辉;梁亮;赵剑;马新伟;秦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发育支持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发育支持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育儿指导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发育支持护理.比较2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时患儿体质量和神经行为能力.结果 2组患儿出院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2组体质重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出院时神经行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2组神经行为能力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支持护理可提高极低体质量儿的体质量和神经行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秀勉;战晓凤;程亚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2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与ALP的影响

    目的 观察2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与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 将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A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2组于入院后第1天和1、2、4、6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与速率法测定ALP.结果 2组入院后第1天和1、2、4、6周微量元素锌、铁、铜、镁、铅含量和AL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ALP含量的影响程度相当.

    作者:曹建斌;李慧敏;刁连娣;马少云;林苗正;张梅刃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儿童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门诊儿童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对其中发现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更好地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12年7-12月医院儿科门诊处方600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108张(18%).结论 儿童患者临床用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需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的监管.

    作者:蒋申莲;郭轶芳;袁珍娥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追踪检查在妇产科护理质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追踪检查法在妇产科护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妇产科护理为试点进行护理质控追踪检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个案追踪检查法和系统追踪检查法追踪到根源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结果 应用追踪检查法后我科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情况、安全管理、基础护理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结论 追踪检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金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予噻唑咪胺治疗,B组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2组在HP阳性时均给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82.1%高于A组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作者:曹国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7例住院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9例和非感染组28例.2组均行CRP、PA、PCT等项目的 检测,比较2组CRP、PA和PCT差异.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PA、PCT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清CRP、PA、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娟;徐云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对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2011-2012年产科门诊就诊孕中、晚期孕妇700例.特制定专人负责辖区内的项目管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人员培训、药品管理和发放、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和监督等工作,并与2008-2009年叶酸项目实施前的知识晓、服用情况和依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0-2012年叶酸项目实施后,叶酸及神经管畸形知识知晓率、服用率、依从率均高于2008-2009年.结论 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的效果.

    作者:张凤珍;张君;李清敏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小儿高热惊厥45例护理体会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感染早期,体温≥39℃,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斜视、发直或凝视,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救治和护理干预不及时,极易反复发作,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1].笔者总结高热惊厥患儿45例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卫敏;孟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临床正畸治疗联合正颌外科矫治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正畸治疗联合正颌外科矫治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10例,均行正畸矫正联合上颌骨阶段性骨切开术(AMSO)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均基本恢复了正常的外观效果和咬合关系,术后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结论 只有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形态和功能完善结合的治疗目的 及稳定的疗效.

    作者:李承昊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腺苷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三磷酸腺苷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三磷酸腺苷治疗组与普罗帕酮治疗组各64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律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磷酸腺苷组有效率为93.75%高于普罗帕酮组的79.69%,复律时间短于普罗帕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磷酸腺苷组不良发生率为65.63%(42/64)高于普罗帕酮组的21.88%(1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组,且复律时间亦较普罗帕酮组缩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血液透析是通过弥散对流的作用将血液中的毒性物质进行清除,能代替肾功能来维持生命运动,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营养护理在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我国终末期肾病的治疗与营养护理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让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过程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刘美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莫西沙星与头孢氨苄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莫西沙星与头孢氨苄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8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氨苄治疗,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咳嗽消失、肺啰音消失及白细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将莫西沙星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停药后均能很快消失,可将其作为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类药品.

    作者:郭冠男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16例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16例.对13例骨缺损严重、脓液多及脓肿形成或伴有内固定物松动的患者实施内固定物取出后彻底清除感染及坏死组织,并进行持续灌洗引流处理,使用外固定架固定.对3例骨折处无脓液仅见少量炎性肉芽组织且内固定物牢靠患者,行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并灌洗引流.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每周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1次,以了解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骨折愈合14例,感染复发2例经二次清创后骨折愈合.结论 针对患者术后隐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张勇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针穿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硅胶导管两部分组成.适用于长期间断输液患者,可解决患者频繁更换输液通道的痛苦,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因其位于皮下,感染几率低且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已逐渐被许多临床肿瘤科医师和患者接受,其应用近年来有较大推广.注射座穿刺时必须使用蝶翼无损伤针简称蝶翼针,因其含有一个折返点,针的斜面较普通针长、角度应小,可避免成芯作用,即针尖的斜面不会削切注射座的穿刺隔膜,防止损伤隔膜造成漏液及切削下来的微粒堵塞导管.蝶翼针套件配有延长管、固定翼,针头与针柄呈90°,穿刺后针翼平铺于注射座上,易于固定,且在体内可留置7d,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更易接受.在蝶翼针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常见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丽;师秀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颈髓损伤合并四肢不全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颈椎外伤致颈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日趋增加.颈髓损伤合并四肢不全瘫的患者有其自身的疾病特点,其一是四肢或某个肢体尚有一定的肌力,但患者想要做某个动作时,只能完成一部分,致使患者内心产生急躁情绪.其二是此类人群以后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如治疗护理得当其预后应该是比较满意的.自2011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非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35例,均表现为四肢不全瘫.肌力由Ⅲ-Ⅳ级不等,急性期内均伴有尿潴留、大便排出困难.保守治疗使用枕颌牵引带持续牵引,辅以药物及理疗等治疗.经我科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