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杨冬梅

关键词:纳洛酮, 酒精中毒, 护理
摘要: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少数为自杀,多数为过量饮酒引起(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ml),严重者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我科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9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肩周炎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肩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骨刺消巴布剂外敷;对照组外用麝香壮骨膏.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疼痛强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9.52%,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肩周炎疼痛疗效确切,便于推广.

    作者:吴德明;张青;张聘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药物诱发性心律失常,以抗心律失常药引起为常见,但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近年来报道的引起心律失常如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令人瞩目,虽然相对少见,然而一旦发生,后果多较严重.当发生TdP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晕厥、抽搐,严重时可导致心室颤动和心源性猝死[1、2].本文就抗感染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的机制、危险因素、相关的抗感染药物、预防和治疗等作一综述.

    作者:杨恩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0例心电图分析

    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发作时常导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心律失常是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加强对其急性加重期心电图的研究,及时针对性治疗对改善其预后非常重要.笔者对我院2007年期间5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桦;陈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胫骨中下1/3骨折外固定支架与加压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

    我院骨科1999年2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68例,其中小切口,无需剥离骨膜,外固定支架手术36例,加压钢板手术32例,现将2种固定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帕瑞昔布钠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疼痛的研究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早期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5ml,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若患者术后不能耐受疼痛,单次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1.5mg/kg.记录2组患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或生理盐水后2、4、6、8、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h曲马多用量及用药次数,并观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清醒时的躁动情况.结果 A组术后2、4、6、8、12h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率高于B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术后24h内盐酸曲马多用药量少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军;王楞;许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50例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注射给药及联合用药易引发,易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抗感染药物.结论 老年患者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作者:郭洛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疗效观察与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S组给予舒芬太尼治疗,F组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比较2组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效果及躁动缓解率.结果 2组用药后VAS、Ramsay镇痛评分MAP及HR改善情况均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MAP及HR改善情况、躁动缓解情况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舒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优于芬太尼.

    作者:周世勇;蒿岁雪;程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周口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我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 我市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报废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抗-TP检测阳性率逐年上升,血液可疑报废率在总报废率中占较小比例.结论 献血前HBsAg的初筛可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选用灵敏度高及特异好的试剂可减少可疑报废而导致的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四环素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四环素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给予四环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第2、4、6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2、4、6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90.70%、95.35%,高于对照组的69.05%、71.43%、7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四环素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鸿达;邓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部疾病曝光剂量差异分析

    现在各大医院已经在提高摄片质量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曝光时的剂量,这样既能使机器得到更好的保养,更能减少患者在摄片时接受的剂量.笔者认为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摄影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并按照防护水平优化原则(ALARA原则)进行.合理的曲线图可使操作更加方便易行.

    作者:李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合并神经症状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合并神经症状后凸畸形患者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脊柱后凸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9~34岁,中位年龄31.2岁;后凸50°~110°,平均82.5°;先天性脊柱畸形3例,创伤原因脊柱后凸6例,椎体肿瘤术后4例,另为椎体结核术后5例;受累位于胸腰段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3例患者合并下肢麻木无力且大小便功能障碍.Frankel神经功能评定患者脊髓功能为:E级12例,D级4例,C级2例.VAS评分52~87分,平均67分.

    作者:朱宇;陈清汉;马希峰;来秋山;张明生;任强;张仲宁;邵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恶性腹水的观察及护理

    恶性腹水是恶性肿瘤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严重腹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甚至心肺功能衰竭[1].过去多采用腹腔穿刺放腹水,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但由于腹水生长快,常常需要反复穿刺,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会增加感染的机会.2008年1月-2011年2月我科对27例恶性腹水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引流腹水,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梅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少数为自杀,多数为过量饮酒引起(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ml),严重者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我科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9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个月后对2组护理前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对照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孟祥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鼻内镜手术是耳鼻喉科近年来开展的新型微创手术.术后需填塞压迫止血,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常引起患者肿胀疼痛、呼吸、睡眠改变等不适症状.而良好的护理配合和措施可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是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1].笔者现将鼻内镜手术患者79例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郑琼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该院2010年1~12月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住院病历160份,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静脉给药109份(68.1%),口服用药37份(23.1%),眼部用药14份(8.8%);药物单用73份(45.6),联合用药87份(54.4);其中不合理用药有52份(32.5%).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须引起临床重视,加强管理.

    作者:黄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临床安全、有效.

    作者:韩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固体分散技术对中药制剂的影响探析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固体分散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载药系统,能够显著地增加难溶药物的溶出,还可根据需要制备具有缓释控释功能的制剂.丸、散、膏、汤等是中药传统剂型,由于服用剂量大、吸收差等缺点已大大制约了中药的临床应用.固体分散体是一种中间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微丸、滴丸、软膏及栓剂等.该技术不仅可以增加传统中药剂型的种类,便于患者服用,又可开发剂量小、生物利用度高的控释、缓释制剂,因而对中药制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波;孙志海;马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ABPM进行时间治疗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笔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时间治疗学治疗高血压患者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住院高血压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8~76岁,中位年龄52.8岁;血压150/100~185/100mm 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并常规口服2~3种降压药3~6个月血压未能达标者.达标标准参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即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65岁老年患者收缩压降至150mm Hg以下,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至130/80mm Hg以下.

    作者:蒋春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牙垫辅助新胃管插管方法分析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使喉部肌肉闭合不全,舌部、咽部肌肉麻痹,咽蠕动减弱[1],患者不能正常饮水、进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脱水、体质量下降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严重后果[2].临床上常给患者行胃管插管鼻饲,既能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又能预防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但患者吞咽功能差,不能很好的配合,且又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因此导致插管困难,需反复插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可能导致插管失败.我科对36例患者采用新的胃管插管方法,大大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插管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志玲;宋文红;张园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