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渗性昏迷1例

任雪莲;王庆文

关键词:糖尿病, 高渗性昏迷, 脑出血
摘要:患者,女,84岁,主因昏迷约1h入院.患者于1h前被家人发现,倒在地上,呼之不应,口中流涎,大小便失禁,抽搐1次,速来我院.入院查体:T 36.2℃,P 70次/min,R 19次/min,BP 160/100mm Hg.四肢躁动不安,能自动睁眼,不能言语,呼吸深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查体期间,患者又抽搐1次,双眼上吊,口牙紧闭,双上肢痉挛性抽动,双下肢强直,给予地西泮10mg静脉推注后缓解,30min后,患者又开始四肢躁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更年期妇女的卫生心理调节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旺盛时期到绝经时期的过渡.中医认为其属于经断前后诸证,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人体阴衰阳盛,肾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为了使妇女顺利渡过更年期,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调护.

    作者:张文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体会

    经皮椎体成形术于1987年首次报道应用于治疗第2颈椎椎体血管瘤[1].随后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骨质疏松、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性肿瘤等非感染疾病中的疼痛缓解效果满意,尤其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病例中,疗效显著.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完成椎体成形术1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仁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3种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比.方法 将7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3组分别给予泮托拉唑40mg、奥美拉唑40mg、雷尼替丁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阿莫西林0.5g和甲硝唑0.4g分次口服.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高于C组的64%,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组治疗方案优.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佳用药方案.

    作者:吴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频脉冲导入药物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频脉冲导入药物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秋季腹泻患儿210例按照家长意见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频脉冲导入药物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8%、91.4%均高于对照组的47.6%、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中频脉冲导入药物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且安全,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裴培;崔占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1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与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并发症的关系,并指导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PZA)的临床合理运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仪尿酸测定试剂盒(酶法)对102例患者抗结核(含PZA)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及停用PZA后2、4、6周的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肺结核病变范围、有无并发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用药2周后血尿酸上升幅度大,用药6周后上升到高值,停用PZA后逐渐回到正常水平.其中有11例因血尿酸过高或关节肿痛提前停用PZA.结论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结核治疗(含PZA)时应每2周监测血尿酸1次,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参考值2倍以下,且无关节肿痛者是安全的;超过此值要及时停用PZA,避免引起严重损害.

    作者:郑兰;汪洁;钟辉;金水忠;顾其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作者:钟瑛;黄光俊;苏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甲状腺切除术78例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该院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8年和2003年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各78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预防感染用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用药,并对预防感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不同用药后术后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及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倡围手术期用药,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作者:章文;王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100.0%、86.7%,高于对照组的91.7%、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UA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世申;黄维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乳腺钼铑双靶X线检查对成簇钙化的良恶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乳腺癌大规模普查的开展和影像检查手段的进步,临床触诊阴性而影像学表现异常的乳腺微小病变检出率不断提高,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乳腺钙化灶是鉴别乳腺疾病性质的一个敏感指标,其可能由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发育异常及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形成[1].

    作者:刘红娟;于代友;吴月清;陈文;刘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穴位注射用于减少洗胃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足三里穴位注射在中毒患者洗胃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中毒实施洗胃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在洗胃前给予间苯三酚双侧足三里穴位内注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洗胃法.对2组洗胃过程中呕吐、呛咳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及洗胃液量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呕吐、呛咳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及洗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洗胃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双侧足三里穴位内注射可有效减轻洗胃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改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刺配合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针刺配合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杨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学龄前儿童烧伤换药疼痛心理护理体会

    换药是烧伤门诊重要治疗方式.换药是一种痛苦经历,尤其对学龄前儿童,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可致患儿身心后遗症,引起明显的精神创伤,更因哭闹、害怕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刺激,影响正常治疗与护理工作.因此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是换药一个重要环节,现对此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高会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

    氟喹诺酮类以其优越的抗菌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成为开发品种较多和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之一.与其他抗菌药一样,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加以注意预防.

    作者:刘小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渗性昏迷1例

    患者,女,84岁,主因昏迷约1h入院.患者于1h前被家人发现,倒在地上,呼之不应,口中流涎,大小便失禁,抽搐1次,速来我院.入院查体:T 36.2℃,P 70次/min,R 19次/min,BP 160/100mm Hg.四肢躁动不安,能自动睁眼,不能言语,呼吸深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查体期间,患者又抽搐1次,双眼上吊,口牙紧闭,双上肢痉挛性抽动,双下肢强直,给予地西泮10mg静脉推注后缓解,30min后,患者又开始四肢躁动.

    作者:任雪莲;王庆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1岁,诊断为尿路感染,于2011年9月23日入院治疗.否认家族药物过敏史,既往药物过敏史不祥.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立健舒,深圳立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理盐水50ml(皮试阴性)静脉滴注.于26日凌晨2点许,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约10min时,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继而出现面色潮红,神情烦躁,大声叫喊,全身未见皮疹,无瘙痒.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BP 76/46mm Hg(1mm Hg=0.133kPa),HR 70~80次/min,血氧饱和度85%~99%.

    作者:黄艳飞;韦凤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

    作者:佘秋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特比萘芬与咪康唑软膏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特比萘芬软膏与咪康唑软膏用于手、足癣的疗效.方法 将81例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对照组外用咪康唑软膏,比较2组停药时及停药4周后临床疗效及真菌培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停药时和停药4周后总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手、足癣的疗效更好、疗程更短.

    作者:卢寿文;陈业莉;邓列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二妙散加味治疗足癣合并感染210例体会

    自2000年开始,我科应用二妙散加味治疗足癣合并细菌性感染21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10例,男140例,女70例,年龄9~54岁,均有足癣病史,发病时间4~10d,用药前均内服或外用消炎、止痒、收敛等药物治疗,但无明显好转.

    作者:秦月宁;张秀珍;宋协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贝优芬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优芬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初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行放射治疗,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优芬外用涂抹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皮损程度轻于对照组,Ⅰ级皮肤反应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优芬能有效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作者:卓美萍;温林春;尤传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抗结核药物所致重型肝炎8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其中以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可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因抗结核药物所致重症肝炎患者8例,笔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涂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