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80例疗效观察

李蓉

关键词:儿童, 鼻炎, 过敏性, 中西药结合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30d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或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1].笔者现分析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何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LEEP治疗,对照组用微波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轻度糜烂患者治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重度糜烂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糜烂手术简单安全、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治疗效果好,可作为治疗宫颈糜烂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待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单纯应用异丙酚麻醉.比较2组镇痛效果、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贺为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注射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方法.方法 将60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试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观察并计算每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试验组皮下出血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作者:李芳;刘剑英;樊彩波;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电子胃镜检查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电子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由于胃镜管径粗、镜身长,易引起患者恐惧感,尤其是插入胃镜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适.目前,减轻胃镜检查术过程中引起的不适主要是靠检查前吞服止痛、润滑药减轻症状.

    作者:夏红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文拉法辛、米氮平与舍曲林3种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米氮平、舍曲林3种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比较3种药物的优缺点.方法 将150例抑郁症患者均分为文法拉辛组、米氮平组和舍曲林组各50例,分别应用文法拉辛、米氮平、舍曲林进行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药品不良反应表(TESS)量进行评价.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8周后,3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3组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米氮平、舍曲林3种药物对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吴荣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护理体会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但术后复发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对老年患者,能较大地减轻其痛苦,降低复发率,符合社会老龄化的要求 [1],是目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可靠的一种方法.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是以一个巴德补片置于精索后加强腹股沟后壁的一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巴德补片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且强度较好,是除生物材料外较好的补片.我院自2001起应用该方法开展该类手术89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姜秀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改良小儿外耳道冲洗器的临床观察

    外耳道冲洗是耳科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冲出外耳道已软化的耵聍栓塞,亦可用于冲出外耳道异物[1].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由于小儿外耳道较狭窄,小儿在临床治疗中配合度又很低,因此采用传统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易导致冲洗不彻底,甚至引起小儿耳道损伤,达不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我科自2003年开始采用一种质软的延长管导入注射器针梗,对传统的外耳道冲洗器进行了改良.使用改良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冲洗小儿耳道的耵聍、异物和分泌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实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轲;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

    目前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上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极易引起循环、呼吸衰竭[1].因此,积极妥善的护理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笔者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吴佳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脂肪肝与肝胆常见合并症的超声检查观察

    近几年由于B型超声诊断的普及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脂肪肝与肝胆常见合并症发病情况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但在健康人群中的情况报告较少.我院2002年4月-2005年4月有15个单位3926人进行了健康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在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在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23例与B组23例.A组于术后6h开始予利伐沙班10mg口服,每天1次至术后4周.B组术前12h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30mg,以后每天1次,治疗2周.2组均于术后第7、14、21、28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深静脉血流及DVT形成情况.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较依诺肝素可更有效地预防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具有很好的应用治疗前景.

    作者:翟志海;杨明;张绥绥;宋世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处方8517张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851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比率为9.92%,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1%,注射剂使用率为9.22%.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后,使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处方质量有所提高,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合理用药是人类社会对药物治疗的理想和追求,其涵义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整体进步不断演变,其现代涵义是指以当代医学、药学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指导,在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从而达到小的卫生资源投入,取得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1].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治愈疾病、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课题.现对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李春娇;姜洪满;陈进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24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探讨

    急性脑膨出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常见的、严重而棘手的问题,通常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1].为降低急性脑膨出的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于预防和及时救治有积极的效果.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玉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10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出汗、饥饿感等常见表现,但以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偏瘫、失语等)为首发少见,与脑梗死极其相似,故易被误诊,延误抢救时机.本文对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患者1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体会

    子宫切除术已成为妇科常用的手术,占腹部手术第3位,由于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子宫切除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为减少和避免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笔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香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并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268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在住院后1周内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糖代谢状况.结果 住院1周时和出院3个月时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血糖监测,并及早对异常的糖代谢状态进行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分区输液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具有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流动快、病情复杂多变、随机性强、可控性小等特点[1].在就医过程中挂号、门诊、检查、交费、配药等需来回往返,易使患者心情急躁,一旦到了输液室终点站,若得不到良好服务,就成为门诊患者不满的高发地带[2].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输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药物输入体内,还要舒适、尽可能地减轻疼痛等,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输液方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尤为重要.成人与患儿混合输液会互相影响到患者休息,引起患者焦虑、烦躁、不满等情绪.因此本院从2007年开始调整输液室的布局,根据患者的年龄不同,将输液室分为ABC三个区,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患者的需要,达到了佳的输液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多重药物过敏免疫状态分析

    目的 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多重药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引起其多重药物过敏的原因.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18例多重药物过敏的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细胞分类及诊治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服药时间15~30d,以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疹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皮损表现为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血管水肿型、紫癜型、荨麻疹型及痤疮样等.停药后给予抗过敏、抗炎及对症治疗,其中14例患者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转院2例,死亡2例.结论 AIDS患者服药过程中,可发生多重过敏反应,为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作者:叶光荣;张伟;黄先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

    近几年,随着药学教学点的迅速增加,药学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大幅度下降.此外,毕业生频繁跳槽,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在药学类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1].

    作者:邓志锋;刘胜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