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秋立
目的 观察补阴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高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重症药疹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3种类型.重症药疹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1,2].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药师可从对症支持治疗、防治感染、抗过敏治疗、药物选用及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为该类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雷雯;陈兴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破伤风患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118 521例活产新生儿破伤风患病上报报表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活产新生儿118 521例,患破伤风10例,患病率为0.08‰,其中经治疗无效死亡2例,病死率为20.00%.结论 新生儿破伤风患病尚未消除,应加强监测管理,加强宣传住院分娩的优点及国家补助相关政策,让住院分娩率达100%,终消除破伤风.
作者:张春丽;张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据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多、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同时进行分类,并找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林小凤;李静玲;林汉华;陈幸谊;何博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脑外伤后脑梗死是指颅脑损伤后导致局部脑血流供应的改变、神经功能障碍及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等表现,是颅脑外科常见的并发症.谭新杰等[1]报道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率达1.9%.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提高,脑外伤后脑梗死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我院2007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传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疾病,终一般都需手术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对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达95%[1],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现对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间127例胆囊手术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翠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并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268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在住院后1周内及出院后3个月时的糖代谢状况.结果 住院1周时和出院3个月时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血糖监测,并及早对异常的糖代谢状态进行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戚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左动脉在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意义.方法 在完成脾切除术后,将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的剩余操作分解为三部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素a)、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因素b)和结扎胃左动脉(因素c).按析因设计分为8个试验组,分别测量各试验组的门静脉压力.结果 3个因素均效应显著(P<0.01);因素a与因素b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显著(P<0.05),即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因素a与因素c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因素b与因素c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均不显著(P>0.05).结论 保留胃左动脉的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能保证更多的向肝血流,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较合理术式.
作者:徐振辕;齐生伟;贺占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缩宫素是一种能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现用于临床引产及催产,减少了剖宫产率,为产妇及胎婴儿造福.随着科学的发展,引产的方法也不断增加,但是缩宫素仍是引产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是目前晚孕期引产、催产常用的方法.
作者:汪彦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己烯雌酚配伍利多卡因用于绝经期妇女宫内取器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宫内取器术的绝经期妇女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己烯雌酚配伍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己烯雌酚配伍利多卡因用于绝经期妇女宫内取器术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无痛,效果可靠.
作者:刘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急症,病死率较高.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若不及时处理,病死率可达25%以上[1].加强临床症状的观察、科学的护理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有着显著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闭塞或堵塞后,该血管供血区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1].其中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手术治疗等.抗凝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方法,其治疗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血栓,杜绝栓子来源,促使血栓溶解[2].
作者:王亚平;张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16例实施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组54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胆汁瘘、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汁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还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鸿斌;蔡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消化性溃疡病(PV)新的治疗方法,笔者收集1998-2011年经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为PV的患者50例(其中胃镜34例、钡餐9例、两者皆采用7例),采用呋喃唑酮、甲硝唑等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里;李彩云;苏秀霞;张涛;张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提高护理质量,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我院部分科室自2011年6月以来根据护理依赖程度评估量表开具护嘱,并设计了相应的表格,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护理依赖程度评估量表简介
作者:李宏;付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子宫切除术已成为妇科常用的手术,占腹部手术第3位,由于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子宫切除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为减少和避免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笔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香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豆银翘散加减煎汤直肠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豆银翘散直肠静脉滴注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兆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女,40岁.术前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壁增厚,胆总管增粗,直径1.5cm,胆总管和左肝内可触及形状、大小不一的结石.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开口均狭窄,直径约0.3cm,胆管壁增厚.
作者:徐振辕;齐生伟;贺占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处方8517张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851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比率为9.92%,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1%,注射剂使用率为9.22%.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后,使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处方质量有所提高,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