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8521例活产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张春丽;张宁

关键词:新生儿, 破伤风, 脐部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破伤风患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118 521例活产新生儿破伤风患病上报报表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活产新生儿118 521例,患破伤风10例,患病率为0.08‰,其中经治疗无效死亡2例,病死率为20.00%.结论 新生儿破伤风患病尚未消除,应加强监测管理,加强宣传住院分娩的优点及国家补助相关政策,让住院分娩率达100%,终消除破伤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热患者的护理措施探讨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人体高的耐受热约为40.6~41.4℃,高达43℃则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林红;贾卫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34例临床观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近年AD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误诊率高,80%以上的AD患者有高血压,本文对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相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阶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阶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36例行阶梯治疗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2组均行常规的阶梯治疗,观察组对患儿及其家属有计划地采用各种形式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儿及家属对哮喘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服药依从性、手足口吸入激素掌握情况、霉菌感染率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哮喘知识的总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吸入激素掌握率高于对照组,霉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哮喘控制率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哮喘患儿多数能自我管理,半数以上支气管哮喘患儿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但要全部患儿达到较理想的控制哮喘效果,教育管理尤为重要,长期防治还任重道远.

    作者:江小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中的诊断分析

    寻找简单而精确的诊断方法来评价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是当前广大医师关注的焦点,为此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并评价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与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导致全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多发于中年以上妇女,子宫肌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盆腔内压迫症状.常因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长期失血导致贫血.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2].本文旨在探讨子宫肌瘤常用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并寻求安全性大、优点更多的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全珍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留置导尿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留置导尿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实习护生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分别给予问题启发式教学和常规教学,根据终技术操作的达标情况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试验组达标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留置导尿术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充分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任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液标本采集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否合格,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在检验工作中会遇到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导致结果偏差过大或检测不出,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时机.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大部分是由护士抽血导致的.所以,掌握采血技巧、精通采血技术对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是非常重要的.护士抽血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一般分为护士操作不当和护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作者:吴媛媛;安晓霞;赵云萍;李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还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鸿斌;蔡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经济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2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模式,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总费用及药品比.结果 2组药品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药品费用、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肺炎患儿的治疗中,缩短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了药费及住院总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王俊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初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前1~2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对照组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2组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追加麻醉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扩张程度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追加麻醉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1~2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能充分软化宫颈,易于操作,手术时间短,麻醉药用量相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青春期少女初产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青春期少女初产分娩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青春期(10~19岁)少女初产分娩病历125份作为少女初产组,另抽取25~26岁初产分娩病历525份作为成人初产组,按分娩方式(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2组剖宫产率.结果 少女初产组剖宫产率为4.8%低于成年初产组的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春期初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25~26岁初产妇,初产年龄是影响剖宫产原因的重要因素.

    作者:宁思婷;肖相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预防对策

    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据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多、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同时进行分类,并找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林小凤;李静玲;林汉华;陈幸谊;何博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APN排班制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前,我国护理编制不合理,引起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护士处于以完成治疗操作任务为中心,难以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影响患者满意度[1],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量的恶性循环工作环境,身心疲倦,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2].近年来APN排班制的呼声越来越响,我科于今年8月份实施APN排班.1个月后,护士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对班制又予以调整,即改为早8∶ 00~晚21 ∶ 00和晚20∶ 00~早9∶ 00两班制.每种新方案的实行刚开始可能都会备受争议,但实践才是检验的标准.我院2008年改用APN连续排班,现将护理APN连续性排班及层级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鲁敏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母乳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金双歧治疗,对照组给予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口服.治疗10d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双歧可促进母乳性黄疸的消退,不影响母乳喂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松;晏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电子胃镜检查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电子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由于胃镜管径粗、镜身长,易引起患者恐惧感,尤其是插入胃镜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适.目前,减轻胃镜检查术过程中引起的不适主要是靠检查前吞服止痛、润滑药减轻症状.

    作者:夏红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癌症疼痛的个体化护理评估和治疗

    WHO报道,合理的止痛治疗可理想控制70%~90%患者的疼痛.在安全、无创及经济的情况下,个体化分析诊断和综合治疗可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难治性癌症疼痛.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症破伤风1例护理体会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肉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重型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常因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而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护理工作在破伤风尤其是重症破伤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道的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愈后.我科2011年收治了1例重型破伤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彭清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10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出汗、饥饿感等常见表现,但以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偏瘫、失语等)为首发少见,与脑梗死极其相似,故易被误诊,延误抢救时机.本文对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患者1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是指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溃疡和足坏疽,若发现不及时或延误治疗,必将面临下肢残缺的严重后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时识别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脂肪肝与肝胆常见合并症的超声检查观察

    近几年由于B型超声诊断的普及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脂肪肝与肝胆常见合并症发病情况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但在健康人群中的情况报告较少.我院2002年4月-2005年4月有15个单位3926人进行了健康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