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脐静脉瓣修补肝外胆管1例

徐振辕;齐生伟;贺占青

关键词:脐静脉, 修补术, 肝处胆管
摘要:患者,女,40岁.术前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壁增厚,胆总管增粗,直径1.5cm,胆总管和左肝内可触及形状、大小不一的结石.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开口均狭窄,直径约0.3cm,胆管壁增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初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前1~2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对照组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2组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追加麻醉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扩张程度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追加麻醉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1~2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能充分软化宫颈,易于操作,手术时间短,麻醉药用量相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电子胃镜检查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电子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由于胃镜管径粗、镜身长,易引起患者恐惧感,尤其是插入胃镜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适.目前,减轻胃镜检查术过程中引起的不适主要是靠检查前吞服止痛、润滑药减轻症状.

    作者:夏红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是指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溃疡和足坏疽,若发现不及时或延误治疗,必将面临下肢残缺的严重后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时识别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规范化术前访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普通访视.观察2组访视前后焦虑情况及血压紧张性增高、心率增快发生率,且比较2组访视后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配合率.结果 2组访视后焦虑情况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访视后血压紧张性增高及心率增快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访视后对手术相关知识总掌握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77.8%,配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术前访视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维持血压心率稳定,提高患者对手术知识的认知和手术配合率,从而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作者:龙丽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3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体会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已被证实是好的长期血管通路,而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透析及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生存.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瘘穿刺也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和伤口愈合功能较差、自我护理能力较差,这些都会影响到内瘘的功能.因此,笔者将我院23例老年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宗斌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输尿管口囊肿的超声诊断

    为观察输尿管口囊肿的声像表现特征,本文总结B型超声诊断且经手术证实的输尿管口囊肿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33~44岁;病程4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腰部胀痛.患者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在膀胱及输尿管区行B型超声扫查.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原发性、转移性肝癌患者行B型超声探头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 对87个肝癌结节治疗412次后,瘤体直径平均缩小(3.6±0.8)cm,总有效率为91.6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有效、安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文拉法辛、米氮平与舍曲林3种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米氮平、舍曲林3种抗抑郁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比较3种药物的优缺点.方法 将150例抑郁症患者均分为文法拉辛组、米氮平组和舍曲林组各50例,分别应用文法拉辛、米氮平、舍曲林进行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药品不良反应表(TESS)量进行评价.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8周后,3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3组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米氮平、舍曲林3种药物对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吴荣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观察

    膀胱表浅肿瘤占膀胱肿瘤的2/3,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在治疗中需采用损伤小、可重复进行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bladder tumors,TV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超凡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加用雷尼替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痊愈及有效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大便带血、潜血阳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8%(1/36);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8.0%(7/2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期症状临床探讨分析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HRT治疗绝经期妇女51例,有子宫者应用尼尔雌醇2mg口服,每月2次,每3个月加用安宫黄体酮6mg口服,每天1次,连用10d;子宫切除术后者单用尼尔雌醇,每半年进行妇科、乳腺B型超声检查,每年进行血生化系列检查.结果 用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P<0.05).子宫出血例数以绝经初期为多,绝经时间越短子宫出血率越高.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乳腺增生程度无明显增加.结论 定期对接受HRT的妇女进行检查和评价,使HRT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34例临床观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近年AD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误诊率高,80%以上的AD患者有高血压,本文对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相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症药疹1例药学监护分析

    重症药疹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3种类型.重症药疹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1,2].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药师可从对症支持治疗、防治感染、抗过敏治疗、药物选用及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为该类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雷雯;陈兴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丙泊酚降低甲状腺术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状腺手术中使用丙泊酚对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58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和氟芬组各29例,分别给予丙泊酚与氟哌利多和芬太尼麻醉.监测患者在麻醉前和麻醉后5、30、6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测定麻醉前、麻醉后及手术结束时的血糖水平.结果 2组麻醉后30、60min及手术后HR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且丙泊酚组明显低于氟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后5、30、60min及手术后MAP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且丙泊酚组明显低于氟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中及手术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丙泊酚组明显低于氟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丘文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梗死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闭塞或堵塞后,该血管供血区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1].其中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手术治疗等.抗凝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方法,其治疗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血栓,杜绝栓子来源,促使血栓溶解[2].

    作者:王亚平;张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16例实施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组54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胆汁瘘、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汁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的围术期护理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可清除肺泡腔和毛细支气管内的粉尘、吞尘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致炎症、致纤维化因子,可有效清除病因、改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1],对尘肺具有标、本同治的功效而在临床治疗尘肺中得到广泛应用.2007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对收治的1037例尘肺患者行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覃厚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儿慢性腹泻102例病因及治疗分析

    小儿慢性腹泻病(CDD)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由于各种原因,约3%~20%的急性腹泻发展成持续性腹泻,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持续性腹泻只占腹泻病的10%,但因持续性腹泻死亡的病例却占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病例的35%.笔者分析我院CDD患儿102例的病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俊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分析,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处方8517张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8517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比率为9.92%,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1%,注射剂使用率为9.22%.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后,使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处方质量有所提高,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谭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下肢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1例跟踪观察

    患者,男,82岁,离休干部.2006年8月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癌,于左下腹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未发现淋巴转移,术后未进行放化疗.在围术期,患者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左下肢静脉血栓.经治疗,左下肢肿胀一度完全消失.2007年5月患者左下肢再度出现肿胀,超声显示左下肢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栓形成伴部分再通,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水肿基本消失.2007年6月21日患者不慎坠床发生颈髓损伤,面部软组织挫伤,暂停服阿司匹林,左下肢水肿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2007年7月6日因颈髓外伤稳定,恢复使用阿司匹林,但左下肢水肿仍逐渐加重.此后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均不显著.2008年1月始用华发林治疗,INR值维持在1.6~2.0之间,左下肢水肿仍无好转迹象.2010年4月患者左下肢水肿加重,出现足趾黑变,脚部皮肤有破溃、渗出.由于患者年数已高,身体状况不允许截肢治疗方案,家属仍选择非手术治疗.病情加重期间患者间断发热,于2010年5月5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病故,去世时左下肢皮肤未进一步破溃.

    作者: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