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梅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具有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流动快、病情复杂多变、随机性强、可控性小等特点[1].在就医过程中挂号、门诊、检查、交费、配药等需来回往返,易使患者心情急躁,一旦到了输液室终点站,若得不到良好服务,就成为门诊患者不满的高发地带[2].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输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药物输入体内,还要舒适、尽可能地减轻疼痛等,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输液方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尤为重要.成人与患儿混合输液会互相影响到患者休息,引起患者焦虑、烦躁、不满等情绪.因此本院从2007年开始调整输液室的布局,根据患者的年龄不同,将输液室分为ABC三个区,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患者的需要,达到了佳的输液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脑外伤后脑梗死是指颅脑损伤后导致局部脑血流供应的改变、神经功能障碍及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等表现,是颅脑外科常见的并发症.谭新杰等[1]报道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率达1.9%.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提高,脑外伤后脑梗死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我院2007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传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糖尿病足是指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溃疡和足坏疽,若发现不及时或延误治疗,必将面临下肢残缺的严重后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时识别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电子支气管镜(简称电支镜)下行胸膜活检术,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1].但无论是电支镜插入,还是取样活检都是有创操作,如何做好护理配合是确保此项内科介入诊治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我科近年来在电支镜直视下行胸膜活检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寰枢关节半脱位常见于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斜颈、疼痛、活动受限,由于其易与肌性、骨性、视力障碍性和外伤性斜颈相混淆,往往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早期正确诊疗预后良好,延误诊治可并发四肢瘫痪,甚至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2008年7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78例,在中药热敷活血通络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枕颌带床边牵引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立嵩;梁春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将218例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抑郁程度及护患满意率.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满意率为9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传染病患者负性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并可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思荻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重症药疹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3种类型.重症药疹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1,2].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药师可从对症支持治疗、防治感染、抗过敏治疗、药物选用及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为该类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雷雯;陈兴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6月门诊处方6300张,对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类型、单用和联用情况、用药合理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47.90%,其中单一、二联、三联用药分别占75.28%、23.62%、1.09%;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口服给药占59.08%,注射给药占40.9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占16.10%.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使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及进一步规范用药行为.
作者:韦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血管闭塞或堵塞后,该血管供血区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1].其中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手术治疗等.抗凝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方法,其治疗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血栓,杜绝栓子来源,促使血栓溶解[2].
作者:王亚平;张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气喘、咳嗽、哮鸣音、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喘息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哮鸣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喜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外耳道冲洗是耳科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冲出外耳道已软化的耵聍栓塞,亦可用于冲出外耳道异物[1].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由于小儿外耳道较狭窄,小儿在临床治疗中配合度又很低,因此采用传统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易导致冲洗不彻底,甚至引起小儿耳道损伤,达不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我科自2003年开始采用一种质软的延长管导入注射器针梗,对传统的外耳道冲洗器进行了改良.使用改良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冲洗小儿耳道的耵聍、异物和分泌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实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轲;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在日常工作中常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大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情况,为探明CK-MB活性是否假性增高,笔者对CK-MB活性结果大于CK总活性的56例样本进行了CK-MB质量分析,再对CK-MB质量不升高的50例样本进行电泳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丹凤;冯献光;林芝锋;罗元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按临床路径表实施诊疗过程.治疗后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6个月内因CHF再住院率、心功能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心功能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6个月内因CHFG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CHF临床路径管理能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邓亚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我国医学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中医药学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药也不再是简单的药材、膏、汤、丸、散等概念.现在大量的中成药出现在生活中,使中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药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现已将中药分为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近现代中药、现代化中药、后现代中药).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以后还会有更多中药相关的新概念涌现出来.全面、科学、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对中药的一些概念及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与联系作一简要的概叙.现报道如下.
作者:帅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补阴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高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3%高于对照组的7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出汗、饥饿感等常见表现,但以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偏瘫、失语等)为首发少见,与脑梗死极其相似,故易被误诊,延误抢救时机.本文对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患者1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药物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依据抗菌药物对细菌作用的方式和PK/PD特性,将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和时间依赖型抗菌药2种,此种分类方法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抗菌药物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间隔、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赵喜荣;郝晓菁;陈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合理用药是人类社会对药物治疗的理想和追求,其涵义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整体进步不断演变,其现代涵义是指以当代医学、药学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指导,在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从而达到小的卫生资源投入,取得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1].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治愈疾病、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课题.现对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李春娇;姜洪满;陈进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急性脑膨出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常见的、严重而棘手的问题,通常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1].为降低急性脑膨出的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于预防和及时救治有积极的效果.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玉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