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霍永华;于芳;邢毛毛

关键词: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 对策
摘要:溶血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溢出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抽血不顺利,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或由于分离血清时离心速度过快所致.在病理状态下,也可见于新生儿ABO溶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而血清标本溶血时主要影响那些指标、测定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是所有检验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客观地分析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应当详细了解标本溶血对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就工作中遇到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作一探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溶血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溢出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抽血不顺利,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或由于分离血清时离心速度过快所致.在病理状态下,也可见于新生儿ABO溶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而血清标本溶血时主要影响那些指标、测定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是所有检验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客观地分析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应当详细了解标本溶血对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就工作中遇到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作一探讨.

    作者:霍永华;于芳;邢毛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一种半合成广谱成抗生素,它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在细菌的繁殖期将其杀死,抗菌作用强,并且抗菌谱广、耐青霉素酶,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抗生素[1,2].由于其耐酸、杀菌能力强、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抗菌谱广等优点,极大地降低了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3].但随着这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它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并提出临床对策,以期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高淑慧;高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梅罗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梅罗综合征(MRS)又称为复发性唇面肿胀面瘫综合征,为罕见的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1928年Melkersson首次报道了1例35岁女性存在面神经麻痹及唇、面部水肿,在1931年Rosenthal增加了皱裂舌作为MRS综合征的第三个症状.然而,据文献报道,仅有8%~25%患者在发病初期同时出现MRS经典的三联征(面神经麻痹、口面部水肿及皱裂舌).现报道1例典型的MRS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范卫明;王雪贞;唐友梅;周蓉;于洋;高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危重病症之一.我院自2009年6月将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建玲;张静茹;李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10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出汗、饥饿感等常见表现,但以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偏瘫、失语等)为首发少见,与脑梗死极其相似,故易被误诊,延误抢救时机.本文对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患者1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阶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阶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36例行阶梯治疗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2组均行常规的阶梯治疗,观察组对患儿及其家属有计划地采用各种形式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儿及家属对哮喘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服药依从性、手足口吸入激素掌握情况、霉菌感染率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哮喘知识的总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吸入激素掌握率高于对照组,霉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哮喘控制率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哮喘患儿多数能自我管理,半数以上支气管哮喘患儿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但要全部患儿达到较理想的控制哮喘效果,教育管理尤为重要,长期防治还任重道远.

    作者:江小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进展,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S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与SI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海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无痛技术在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进展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由于检查时的侵入性不良刺激及心血管系统反应,不但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和危害,且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近年来,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心血管反应,防止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的发生.

    作者:蒋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需求及自我保健意识调查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对健康的需求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价分析.结果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缺乏了解,对有关疾病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自身文化素质有直接关系.结论 适宜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有利于血糖控制.

    作者:刘丽;谭佳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是指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溃疡和足坏疽,若发现不及时或延误治疗,必将面临下肢残缺的严重后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时识别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3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体会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已被证实是好的长期血管通路,而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透析及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生存.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瘘穿刺也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和伤口愈合功能较差、自我护理能力较差,这些都会影响到内瘘的功能.因此,笔者将我院23例老年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宗斌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16例实施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组54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胆汁瘘、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汁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蒋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24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探讨

    急性脑膨出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常见的、严重而棘手的问题,通常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1].为降低急性脑膨出的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于预防和及时救治有积极的效果.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玉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 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院内感染积极预防措施.比较2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5%低于对照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其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有关.需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有效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作者:周永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枕颌带床边牵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护理体会

    寰枢关节半脱位常见于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斜颈、疼痛、活动受限,由于其易与肌性、骨性、视力障碍性和外伤性斜颈相混淆,往往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早期正确诊疗预后良好,延误诊治可并发四肢瘫痪,甚至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2008年7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78例,在中药热敷活血通络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枕颌带床边牵引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立嵩;梁春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32例治疗体会

    儿童开放性骨折常发生于胫腓骨干.长期以来在此种损伤的伤口处理与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文献报道不多.我院2004-2010年共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结合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11年1~6月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6月门诊处方6300张,对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类型、单用和联用情况、用药合理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47.90%,其中单一、二联、三联用药分别占75.28%、23.62%、1.09%;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口服给药占59.08%,注射给药占40.9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占16.10%.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使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及进一步规范用药行为.

    作者:韦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中的诊断分析

    寻找简单而精确的诊断方法来评价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是当前广大医师关注的焦点,为此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并评价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

    近几年,随着药学教学点的迅速增加,药学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大幅度下降.此外,毕业生频繁跳槽,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在药学类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1].

    作者:邓志锋;刘胜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丙泊酚降低甲状腺术患者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状腺手术中使用丙泊酚对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58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和氟芬组各29例,分别给予丙泊酚与氟哌利多和芬太尼麻醉.监测患者在麻醉前和麻醉后5、30、6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测定麻醉前、麻醉后及手术结束时的血糖水平.结果 2组麻醉后30、60min及手术后HR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且丙泊酚组明显低于氟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后5、30、60min及手术后MAP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且丙泊酚组明显低于氟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中及手术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丙泊酚组明显低于氟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丘文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