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同华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09-2011年收集的237例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该院237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60岁;涉及的药品共74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抗生素152例(64.14%)、中药制剂35例(14.77%)、消化系统药物21例(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93例(81.43%);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共107例(45.15%);报告者主要来源于药师,共143例(60.34%).结论 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壮;唐秀能;王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合理治疗意义重大.传统X线平片难以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CT扫描可清晰显示其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1].现通过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76例的X线片及CT表现作对比观察,以提高其认识.
作者:王广华;周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鼻饲法和胃肠减压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虽然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胃管滑脱或患者自行拔出胃管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近年来,护理人员对如何有效固定胃管的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美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于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验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73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对照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汀0.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3.53%、74.07%,对照组分别为76.92%、7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一般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82%、5.88%,低于对照组的25.64%、2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亚胺培南-西斯他汀相比疗效相似,但二重感染发生率低,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姚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1].COPD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资料统计,全球共有2.1亿COPD患者,我国患病率为8.2%[2].
作者:易敏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真菌性角膜炎(FK)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感染性角膜病.通常被认为与眼外伤的增加、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滥用和接触镜的应用增多有关,也可能与就医条件改善、眼科医师对其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方法及仪器的普及有关[1~3].
作者:余业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例1.男,23岁,农民工,2007年12月29日16时30分,因饮酒后摔伤急诊入院.入院检查,患者意识丧失,腹部膨隆,腹部穿刺抽出尿液,确诊为膀胱破裂.CT检查颅脑正常,脊柱、四肢无异常.向同伴了解病史,该患者在40min内饮52°白酒600ml、红酒500ml,在准备排尿时坠入坑内.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李芳芳;刘玉晶;谷世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方环磷腺苷乳膏联合紫外线(UVR)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将189例寻常型银屑患者按就诊先后进行抽签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Ⅰ、Ⅱ组各63例.治疗组予以复方环磷腺苷乳膏外涂联合UVB全身照射治疗,并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对照Ⅰ组仅予以复方环磷腺苷乳苷外涂治疗;对照Ⅱ组仅行UVB全身照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3组病情积分、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组治疗1、2、3个月后病情积分低于对照Ⅰ、Ⅱ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有效率为93.65%,低于对照Ⅰ、Ⅱ组的69.84%、57.14%;治疗组基本痊愈患者总复发率为7.14%,低于对照Ⅰ、Ⅱ组的29.63%、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复方环磷腺苷乳膏联合UVB照射并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红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经常采用的手术术式,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术后严密周到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高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丙戊酸钠(VPA)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在治疗偏头痛及顽固性呃逆等方面具有满意疗效,静脉注射可用于控制毒鼠强中毒惊厥持续状态[1],并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抑郁发作[2].丙戊酸钠治疗指数窄,药物相互作用较多,患者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临床应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作者:张翠欣;梁丽革;田海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血清白蛋白(AL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1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是否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43例和非机械通气组78例;根据ALB水平分为正常ALB组45例和低ALB组76例.检测(计算)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ALB水平(APACHEⅡ评分),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组ALB水平低于非机械通气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机械通气组;低AL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5)d,长于正常ALB组的(10.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ALB均可作为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指标.
作者:彭玉维;李国明;李明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重症监护病房,经常出现心跳骤停现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正规实施心肺复苏,医护之间密切配合.笔者在ICU病房工作中发现了心肺复苏中的一些误区,现分析总结如下.1 心肺复苏时间对心肺复苏未能成功的患者,何时放弃抢救,并无任何资料给出明确的时间规定,所以临床上医师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主观经验判定.
作者:任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陆和台湾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在多数地区各类肿瘤中位列前3位.近些年肝癌的治疗技术有很大进展,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而大肝癌(肿瘤直径≥5cm)是肝癌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治疗方面亦出现多样化.本文就大肝癌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汤衍斌;林增海;马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降低血清尿酸(SUA)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胰岛素抵抗(IR)、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无症状性H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嘌呤饮食并口服别嘌醇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U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及组内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A降低SUA治疗并不能改善IR、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丁立新;贺娓利;吉漩;贺绪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该院门诊药物咨询服务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门诊用药咨询记录,并按解答方式、咨询药物类型、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咨询对象以患者为主,占72.2%;患者针对抗感染、心脑血管系统等用药进行咨询;咨询内容主要以药品名称、成分、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理作用等为主.结论 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可以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杨梅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患者,女,3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在门诊观察室输液.给予清开灵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滴入药物10min后,患者诉皮肤瘙痒、咽部不适、干咳,继而出现胸闷、心慌、气促、头晕眼花、烦躁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70/50mm Hg,脉搏细弱数不清,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患者平卧,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
作者:白树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股份制医院中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如何提高其法律意识.方法 采用三常两严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自设调查表,了解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掌握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随工作年限的增加,护士资历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培训前大专组及格率高于中专组;培训后大、中专护理人员及格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工作后应加强在职教育,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维莉;张金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6例UC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活动期UC组16例和缓解期UC组10例,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CRP,活动期UC组经常规治疗1~2个月后复查CPR,并比较3组CRP检测水平.结果 活动期UC组治疗前CRP水平高于治疗后及缓解期UC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活动期UC组治疗后与缓解期U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P水平可准确地反映U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罗立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4d.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细菌清除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含埃索美拉唑的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对2组内镜疗效、临床症状评分、Hp根除以及1年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溃疡痊愈率为80.56%,高于对照组的70.59%;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腹痛、嗳气以及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内溃疡复发率为18.06%,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4.72%,对照组为86.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武;卢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