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钠的合理使用

张翠欣;梁丽革;田海静

关键词:丙戊酸钠, 合理使用
摘要:丙戊酸钠(VPA)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在治疗偏头痛及顽固性呃逆等方面具有满意疗效,静脉注射可用于控制毒鼠强中毒惊厥持续状态[1],并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抑郁发作[2].丙戊酸钠治疗指数窄,药物相互作用较多,患者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临床应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196例分析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其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关键.回顾性分析196例孕产妇临床资料,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景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ADAM33基因S2位点突变与COPD患者病程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以及患者病程长短、年龄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对84例COPD患者(COPD组)和96例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DNA测序的方法,以对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与患者病程及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ADAM33基因S2位点C/C和C/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C、C/G、G/G基因型频率与COPD病程长短、年龄大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33基因S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COPD相关;ADAM33 SNPs S2突变可能为先天性基因突变.

    作者:周锦桃;孙异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妇科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34例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为多见的急腹症之一[1],临床中易与其它急腹症混淆,尤其是妇科急腹症.我院1999年8月-2011年8月共收治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波;况娥;王刚;吴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综合康复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1].COPD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资料统计,全球共有2.1亿COPD患者,我国患病率为8.2%[2].

    作者:易敏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胺碘酮注射液在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及护理

    快速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并发症,如低血压、脑、肾脏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心力衰竭等,故临床上需有效及时控制快速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以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胺碘酮为苯丙呋喃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有钠通道阻滞、钙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等作用,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

    作者:蒙凯凤;林春明;刘月玲;李彩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前列欣胶囊联合不同剂量强的松治疗抗精子抗体转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欣胶囊联合不同剂量强的松治疗免疫性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转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7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126例、治疗B组88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A组予以前列欣胶囊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治疗B组予以前列欣胶囊联合大剂量强的松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强的松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血清AsAb转阴情况.结果 治疗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86.36%,均高于对照组的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A组和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欣胶囊联合不同剂量强的松治疗免疫性不育患者血清AsAb转阴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刘峰;徐计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5-脱氧前列腺素J2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2周制备NAFLD大鼠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HI组(15d-PGJ2高剂量干预组)、LI组(15d-PGJ2低剂量干预组)、MC组(模型对照组);将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NC组(正常对照组).干预2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TG、TC及血糖(GLU)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脂肪变性.HI组所有检测指标及LI组肝内TC水平均高于NC组;LI组和NC组所有检测指标及HI组ALT、TC、TG水平均低于MC组;HI组ALT、TG、GLU水平均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组、LI组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较MC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15d-PGJ2可有效改善NAFLD大鼠的肝脏病变.

    作者:仝德峰;崔涌;王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观察大多数护士对青壮年患者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很高,而对老年患者相对较低.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一些技巧,现将临床实践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解嘉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老年矽肺合并肺炎50例体会

    随着我国矽肺诊断率的提高,呼吸系统感染成为老年矽肺患者重要病因之一.笔者采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老年矽肺合并肺炎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六味地黄丸中3种成分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3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 以VP-ODS柱为分析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25℃.结果 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分别在1.56~50.00、0.47~15.00、6.25~200.00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值均≥0.9992;HPLC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54%;3种分析物的加样回收率均≥99.17%.结论 HPLC法简便,结果 准确可靠,可有效地用于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段彬;魏玉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6例初治M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VAD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以28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5%、100.00%,高于对照组的57.89%、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临床疗效好,疾病控制率高,可优先应用于治疗MM.

    作者:杨国林;杨科;屈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用药的防范措施浅析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死于用药不当.在我国,据2006年参加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儿童因服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12.9%,其中新生儿占24.4%,越是年幼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据调查,因药源性疾病入院小儿占全部住院儿童的1.46%,高于国内外的成人比例[1].

    作者:郭丽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体会

    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下降至持续正常,HBV DNA控制至持续阴性,先后间隔半年复查均如此,总体病程达2年者,可予停药.但部分患者停药后,病情出现反弹,一般认为可继续使用阿德福韦治疗,但患者抵触情绪很大,笔者选择干扰素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涂振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如何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

    近几年,医院门诊药房在药学服务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运用专科化思维,点面结合,优化调剂方案,促进合理用药,改善医患关系.经过不断改进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药房服务品质和社会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

    作者:刘志宏;王彦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在手术、创伤、感染等因素刺激下,危重患者通常存在应激性血糖升高,而后者将导致机体高炎性反应状态和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可以迅速消除危重患者的高糖毒性,从而提高危重疾病抢救的成功率.现将应激性高血糖与IIT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婉霞;张淑芬;江冬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痰结核杆菌两种试验方法的比较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为结核病病原菌,其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其中以肺结核多见.2011年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对收治的3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了痰浓缩集菌涂片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段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应用浅议中药不良反应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及肝脏,镇静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颈椎病、糖尿病等治疗.

    作者:荆夏敏;吴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羊水过多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妊娠期羊水量>2000ml称为羊水过多.多数孕妇羊水增多较慢,称为慢性羊水过多;少数孕妇在数日内羊水急剧增多,称为急性羊水过多.了解羊水过多的相关因素,并做好对孕妇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赵金荣;李金凤;关兰荣;李玉芳;周爱玲;王海波;闫西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由晨服氨氯地平5mg调整为晚间(5:00~9:00)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4h动态血压,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调整服药时间后杓型血压率为35%,高于调整前的0;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晚间服用氨氯地平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优于晨起服药.

    作者:张永林;刘爱军;董高军;张胜高;朱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死亡患者394例调查研究

    目的 提高院前及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394例院前及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年度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急诊室急诊内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高发;男、女比例为2.28:1,且多发生于19~70岁年龄段;入院1h病死率高(32.7%);死亡原因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9%)、中毒(19.3%)、心血管疾病(18.8%)、呼吸系统疾病(9.4%).结论 医院应重视急诊科建设,加强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急诊科应加强人员的培训,拟定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同时加强与其他各科室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快速、全面的治疗.

    作者:吴雅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