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琪;周明祎;周哲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临床特征.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其他急性代谢紊乱.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减少临床退药,加强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1年10~12月的退药申请单按退药科室、退药金额、退药原因、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申请共有2679次,其中以感染科高;退药金额占发药金额百分比为3.36%;退药原因以医嘱停用和录错居多;抗生素退药所占比较高,为40.09%.结论该院各科室均有退药现象,且个别科室退药量大,增加了药品的管理难度,应完善措施,规范管理.
作者:汪磊;何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相关的临床实践报道和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1]: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学者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和临床尝试,结果证明这一方式有益于产妇术后恢复.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30例产妇,对实施新式剖宫产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现将相关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雍琼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近年来留置针在患儿静脉穿刺中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还进一步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改善了护患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留置针的优势,我科从2011年1月起常规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附加静脉采血的方法,既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又能立即采血送检,既不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又能减轻患儿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美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并比较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SDS和SAS正常率分别为63.9%、72.2%,高于对照组的41.7%、47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状态.
作者:谢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严重疼痛性疾病.我院对带状疱疹患者28例采用硬膜外腔置管连接注药泵和病变部位区域阻滞,并配合全身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宝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对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实施胃转流术 (GBP),不断改进手术技巧,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茂林;刘红斌;刘志远;武俊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院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方法,对2007-2011年2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阳性标本231份(88.8%),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2.3%),平均耐药率为50.1%.结论颅脑损伤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普遍较高,与临床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作者:胡增军;杨小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了解该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院患者134例进行现患率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总结和反馈.结果 134例患者中,发现医院感染患者5例,现患率为3.7%.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是感染性疾病科、普外科、骨外科、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5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手术部位感染1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 2%,病原体检测率为4.5%.结论加强易感人群的管理,加强病房的空气消毒,多开窗通风,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加强病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深入开展目标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病原体送检率.
作者:许东秀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经皮肾镜术是腔内泌尿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腔内手术设备的日益完善及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许多学者正不断寻求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1].我科近年应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伙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43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透析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透析治疗后BUN、Scr、尿蛋白、平均动脉压低于治疗前,Hb、Ccr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感染、低血糖、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均予对症处理.结论血液透析前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制定规范的透析方案,掌握正确的透析方法,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大可能地避免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可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燕晖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居第1位(占37.47%),其中产ESBLs检出率为62.9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产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与非产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石业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表面麻醉下作透明角膜遂道切口,对白内障患者110例(129眼)行超声乳化手术,随访1~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2.5min.术后1周及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均为112眼(86.82%);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为(1.25±0.55)D,1个月后基本回复术前状态.出现并发症37眼(28.68%).结论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并发症少,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蓝家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整体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更体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常常具有其家属亲友所不能发挥的权威性作用.因此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既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的恢复,也能使医护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直接影响手术进行、麻醉效果和术后治疗效果.因此与手术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尤为重要.
作者:王雅卿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前根治性切除术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我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2例,讨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1].新型的医疗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
作者:康立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处方及住院病历,了解该院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门诊处方1700张和住院病历130份,对各种不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19张,占总抽查处方的12.88%;不合理用药的住院病历33份,占总抽查病历的25.38%.结论该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应逐渐重视强调合理用药,并积极探讨干预的对策.
作者:邓益暖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淮南市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淮南市3所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满意度进行9项相关内容调查分析.结果对于调查问卷所涉及的9项调查内容,每项内容的满意率均>90.0%.其中,病房环境、入院介绍、入院接待、巡视病房、病房设施5项调查内容满意率均>95.0%;生活护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健康教育4项调查内容满意率均<93 0%.结论要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增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强化护士的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努力.
作者:梁萍;胡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该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并对其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25条,其中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195条,药物选择不合理105条,药物配伍不合理42条,重复用药13条,联合用药不合理70条,分别占不合理用药医嘱总数的45.88%、24.71%、9.88%、3.06%、16.47%.结论医院要强调按照说明书的给药剂量、配伍方法、稀释浓度及用药疗程用药,合理选择给药方案,并强化药师职责,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杜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属于早被发现的G蛋白耦联的7次跨膜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基于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克隆发现,它被分为三个亚型,分别是α2A-AR,α2B-AR和α2C-AR.其中,α2A-AR是重要的一种亚型,它在α2-AR介导的许多生物学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刺激α2A-AR能诱导产生α2-AR激动剂的绝大多数经典效应,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镇静和镇痛[1].α2A-AR广泛分布在血小板、脑、脊髓、脂肪细胞、肾、脾等组织器官.在脑中,α2A-AR主要分布在除丘脑、基底节及相关区域以外的脑区,其中蓝斑外侧、臂旁核、脑桥核、脑桥被盖网状核、外侧隔核、海马旁回、扣带回等处密度高.在蓝斑、脑干A4、A5、A7区仅有α2A-AR亚型分布,它们均表明α2A-AR亚型在中枢α2-AR生理调控中起重要作用[2].因此,近年来,α2A-AR作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很有前景的靶点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本文拟对α2A-AR激动剂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余涛;何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