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消化医生经常遇到的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上消化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损害.临床药物治疗中常以抑酸为主,抑酸剂中目前应用于临床且疗效理想的是质子泵抑制剂(PPI),但单一治疗有时往往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我院消化内科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肠溶片(商品名:瑞波特,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促胃肠动力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商品名:瑞琪,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并与单一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诗华;倪广婷;刘伟;钟芳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颅内出血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分析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颅内出血与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在临床特征、出血量、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探讨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丽;戴海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护理人员满足临床需要.如何培养高质量护理人员,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张小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目前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提供防治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我科2010-2012年诊治的24例麻疹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与麻疹疫苗未规范性接种过或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8个月以下儿童发病率在上升,可能造成的原因是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细胞免疫功能差,病毒毒力较强.小婴儿患麻疹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及失调状态.结论 麻疹临床症状已不典型,极易漏诊和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效果好;建议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应加紧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和研究,防止发生大的暴发流行.
作者:张恒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相关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3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口服用药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共服用各类口服药物共有228类,71种,其中包括西药57种,中成药14种;用药少为3联,多高达11联,平均每人用药(6.84±0.24)联.共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患者32例,发生率为23.89,占前3位的不良反应分别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及颜面潮红;≥60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6O岁组的9.43 (P<0.05);与药物有关的死亡2例.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联合用药的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戚亚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早发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因其发病早,胎儿不成熟,期待治疗时间长,母亲并发症高,胎死宫内的危险性大,一直是产科界的难点.常规期待治疗是解痉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期待观察,解痉药物硫酸镁治疗量接近中毒量,需住院治疗,治疗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自1998年8月-2008年5月对来我院治疗的早发性妊高征病人224例,其中有136例强烈要求期待治疗的病人,采用单纯口服降压药物拉贝洛尔控制血压期待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桂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研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实施舒适护理,使患者达到心理、生理、社会的舒适.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降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降低因体位改变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剑英;王丽萍;朱改平;张秀梅;张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胚胎停育的原因,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质量.方法 回顾我院近5年胚胎停育史的妇女40例.结果 40例妇女病因不同,有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的35例妇女均妊娠分娩,另外5例未生育.结论 胚胎停育是多种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胚胎停育.
作者:王瑞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12月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4904张,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使用研究的单位,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前6种常用精神药品中,阿普唑仑处方量多(48.77%),其次是苯巴比妥注射液(22.78%).药品用药频度高低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片、地西泮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苯巴比妥片、地西泮注射液.结论 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药物选择基本合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作者:陈卫平;李传凤;张守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抗凝血药物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即汕尾逸挥基金医院)ICU收治的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行常规预防及护理,实验组30例联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常规预防及护理联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地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使临床康复.
作者:罗小勇;李健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根治术.结果 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改良根治术能有效减少创伤,美容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永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保障化疗药物配置安全,减少和避免差错发生.方法 对我院化疗药物配置中心成立以来的102例差错进行分析、统计,并针对性的寻找防范措施.结果 化疗配置护士内差率为0.027%;差错率为0.011%.常见差错是输液贴贴错、配置好的药物放错科室、溶解过程有误、输液袋破损、混淆药品规格、针头与针栓连接不牢等,对各种差错进行分析,对差错加以管理控制.结论 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教育,集中培训护士技能等,才能将差错降到低,以保障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向亚娟;李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5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4.98±4.14)min,对照组为(30.07±11.28)min,实验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883,P=0.001),且实验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优化护理流程可明显减少患者检查时间,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作者:李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感染性疾病儿童的血液标本200例,根据血常规、血培养和临床诊断将病例分为细菌感染组(Ⅰ组)和病毒感染组(Ⅱ组),检测两组血清CRP的浓度.结果 Ⅰ组的血清CRP浓度为(76.8±10.5)mg/L,明显高于Ⅱ组的(9.2±2.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 CRP检测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积极有效依据.
作者: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喉源性咳嗽是中医咳嗽病中的特殊类型,由咽喉部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有外感病史,以咽喉部干痒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为主要表现,病程长而反复,服用消炎、止咳类药物往往疗效不佳,笔者在对本病观察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拟定疏风降气汤,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春;陈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阑尾炎围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疾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效果,使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改善.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社区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治疗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者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临床应该加以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发症、适应证.方法 A组30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B组30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及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程度按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皮肤感染发生率等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定按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标准评定.结果 术后1周疼痛程度,B组较A组轻.术中术后出血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骨性愈合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B组优于A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较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对骨膜及软组织影响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卫生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介绍了卫生院药房管理中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运行及应用效果.
作者:关新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本研究简要阐述了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加强中药调剂质量管理已迫在眉睫.
作者:朱习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