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强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超敏CRP(hs-CRP)在微小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106例微小心肌损伤发作2h血清hs-cTnT、CK-MB和hs-CRP的浓度,以100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微小心肌损伤早期血清hs-cTnT、CK-MB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TnT、CK-MB和hs-CRP 3个指标联合诊断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7%和90.1%,优于各单个指标.联合预测hs-cTnT和(或)hs-CRP对微小心肌损伤的风险指数高达13.8(P<0.0001).结论 多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早期快速诊断微小心肌损伤,hs-cTnT联合hs-CRP检测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李静;赵媛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等相关医药学文献,对我院2011年1-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嘱共670436例,不合理用药医嘱344例,占总医嘱的0.05%,主要原因有给药浓度不当、重复用药、电脑录入错误,分别占58%、51%和50%.结论 我院静脉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药师及临床医师应该加强专业学习,进一步提高用药水平,确保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桂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控制后,临床用药的变化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加强用药宣教及监督管理等措施控制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对控制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医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并评估利弊.结果 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后,抗菌药物销售额占药物总销售额的比例、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均低于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我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利大于弊,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政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直肠癌Miles 手术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直肠癌Miles 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围术期护理资料.结果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本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康复出院.结论 术前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效地造口护理、积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健康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马艳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关系,指导其临床防治.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再发性腹痛患儿,经消化道钡餐、胃镜、腹部B超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腹痛1组和腹痛2组,分别60例和40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腹痛1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54例,占90%,其中蛋清/蛋黄49例、牛奶41例;腹痛2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35例,占87.5%,其中蛋清/蛋黄30例、牛奶29例;对照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7例,其中蛋清/蛋黄15例,牛奶14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1组根据检验结果,对相关食物进行回避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5例,症状有改善9 例,症状无改善或加重16例,总有效率73.33%;腹痛2组总有效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再发性腹痛的原因之一,再发性腹痛患儿有必要进行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进行食物回避治疗.
作者:张强英;杨光;余咏文;黄惠清;王丽容;李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冠心病PCI患者分为循证护理干预组(75例)和常规护理组(75例).循证护理组分析冠心病PCI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急需解决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取得实证,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归纳护理方案,观察其效果,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少于常规护理组,且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PCI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春芬;张霞;蒋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了解女性继发性不孕患者中流产次数及流产方式对输卵管性不孕的影响及治疗情况.方法对454例女性继发性不孕患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致输卵管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组.药物流产致输卵管梗阻发生率低于人工流产,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输卵管梗阻发生率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增加;造影后3个月经治疗累计妊娠率达62%.结论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是造成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流产次数的增多无明显增加不孕症几率,在女性不孕症检查中子宫输卵管造影是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隐睾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中为常见的一种,隐睾特别是双侧隐睾可造成男性不育症,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不超过20%,手术已成为治疗隐睾的金标准[1].近年来关于隐睾固定术后生育能力情况的相关随访报道也有不少,关于隐睾术后生育能力的尚无细化的评估标准,但据相关报道和临床经验发现,隐睾术后生育能力与手术时机、隐睾位置、术中睾丸发育情况、术式及固定张力等密切相关.
作者:韦云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可致尿路黏膜损伤,破坏尿道黏膜屏障,将细菌带入尿路,易引发尿路感染.本研究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慧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把所有患者随机分A组(半髋置换术)和B组(全髋置换术),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B组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疼痛率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置换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半髋置换术,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也令患者比较满意,建议该方法为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首选方式,应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彦周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辖区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特定人群妇科检查的佳方案.方法 我院每年10月份为辖区妇女设定妇科体检项目,并组织专业体检人员实施体检项目并建立健康档案管理,进行疾病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年疾病前3位是慢性宫颈炎(52.3%),乳腺增生(19.2%),阴道炎(18.3%).CIN(3.2%)2009年疾病前3位是慢性宫颈炎(53.4%),乳腺增生(24.1%),阴道炎(16.6%),CIN(0.35%),2010年疾病前3位是慢性宫颈炎(57.8%),乳腺增生(22.4%),阴道炎(15.9%),CIN(1.3%).结论 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每2年1次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乳腺红外线检查联合乳腺B超检查能提高乳腺疾病检出率.
作者:袁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38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38例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治愈.结论 细致的观察与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会;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5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4.98±4.14)min,对照组为(30.07±11.28)min,实验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883,P=0.001),且实验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优化护理流程可明显减少患者检查时间,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作者:李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另给予针灸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9例患者痊愈19例,好转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98,P<0.01).结论 针灸配合治疗偏瘫肩痛可显著提高西医、康复治疗疗效显著,针灸用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张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鼻甲成形术、下鼻甲成形术、前组筛窦开放术等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130例.结果 随访3~6月,治愈10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林友军;王道永;高菲;李慧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名列前茅,因此,结核病的防治对于防痨战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结核病患者急性期在医院强化治疗,恢复期则在院外治疗,因而,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出院指导对于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复发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改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骨肉瘤的病理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来我院就诊的40例患者通过临床检查之后进行X线片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结果 40例患者进行X线检查发现有35例患者确诊为骨肉瘤,5例患者为其他的病症,运用病理学诊断发现有38例患者被诊断为骨肉瘤,2例患者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然后经过复诊发现40例患者均为骨肉瘤.通过检查发现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的正确率可以达到87%,通过运用病理学进行诊断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结论 采用病理诊断对患者进行诊断不仅正确率高,而且有助于骨肉瘤的治疗.
作者:侯蓉;李俊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其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县治疗的12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5:1,其高发年龄主要是在20~49岁,高发职业为工人和农民,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农民发病是由于血液传播而引起的;其主要类型为黄疸型,约占78.6%;大多为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有发热症状,少于患者发生皮疹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肾衰竭等比较少见的症状;对于大多数患者其治疗预后较好,临床治愈率高达95.1%,只有4.6%的急性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内有94.3%的患者HBsAg转为阴性,96.4%的患者HBV DNA转为阴性;1年随访中没有患者发生死亡.结论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其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和体液传播,临床上应该针对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政策,对于重型爆发性肝炎患者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作者:刘建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复方斑蝥胶囊是中药抗癌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熊胆粉、甘草.在肿瘤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笔者收集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复方斑蝥胶囊合并化疗治疗肺腺癌患者42例,并设单纯化疗为对照组(43例),进行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冉;张孝飞;唐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颅内出血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分析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颅内出血与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在临床特征、出血量、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探讨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丽;戴海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