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与颅内出血关系研究

王丽;戴海琳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抗凝药, 颅内出血
摘要:颅内出血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分析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颅内出血与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在临床特征、出血量、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探讨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可致尿路黏膜损伤,破坏尿道黏膜屏障,将细菌带入尿路,易引发尿路感染.本研究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慧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09-2011年亳州市古井酒厂女职工妇科病普查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古井酒厂已婚女职工的健康状况,明确女职工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女职工的健康水平.方法 收集2009-2011年3年古井酒厂已婚女职工妇科病普查结果的资料.结果 3年共普查4196例,患病率分别为37.5%,34.6%,33%.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盆腔炎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作者:袁凤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治疗慢性妇科炎症患者112例,分别使用单纯西药和中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中西药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6.2%,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为4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妇科炎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温燕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住呼吸科患者比例居高不下.对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仅靠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呼吸兴奋剂治疗起效慢,且效果欠佳,增加了患者痛苦,且并发症多,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无创呼吸机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少已于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毛自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卡铂腹腔化疗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常见的引起女性死亡的生殖道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现如今,腹腔化疗广泛应用于腹腔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

    作者:薛萍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难复性半月线疝一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6岁,因腹部包块外突伴隐痛2年入院.约2年前始,自觉左下腹饱满,站立和(或)增加腹压后明显,平卧时有部分减少,伴隐痛,近一段时间包块明显,平卧时无明显变化,大便规律,无明显影响.既往: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站立检查发现,左下腹有一约11cm×10cm的质软包块,平卧时左下腹部包块减少,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触诊可扪及腹壁薄弱,直径约2.5cm,包块内可闻及肠鸣音.

    作者:马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针灸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另给予针灸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9例患者痊愈19例,好转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98,P<0.01).结论 针灸配合治疗偏瘫肩痛可显著提高西医、康复治疗疗效显著,针灸用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张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患者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不良反应发生共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明显高于其他种类(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反应(P<0.05);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口服给药途径(P<0.05).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强,应充分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丘志光;范雪燕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其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县治疗的12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5:1,其高发年龄主要是在20~49岁,高发职业为工人和农民,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农民发病是由于血液传播而引起的;其主要类型为黄疸型,约占78.6%;大多为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有发热症状,少于患者发生皮疹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肾衰竭等比较少见的症状;对于大多数患者其治疗预后较好,临床治愈率高达95.1%,只有4.6%的急性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内有94.3%的患者HBsAg转为阴性,96.4%的患者HBV DNA转为阴性;1年随访中没有患者发生死亡.结论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其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和体液传播,临床上应该针对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政策,对于重型爆发性肝炎患者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作者:刘建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究直肠癌Miles 手术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直肠癌Miles 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围术期护理资料.结果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本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康复出院.结论 术前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效地造口护理、积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健康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马艳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我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分析我院痰液、分泌物、血液、骨髓等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1年1-12月全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分泌物、血液、骨髓等标本中分离出20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205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中,其临床分布以内科为主,占45.37%;其次为重症医学科(ICU)和外科,分别占22.44%,17.07%.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美罗培南低,为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分别为11.84%、12.4%及17.66%),其他抗菌药物如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呈不同程度的高耐药率,特别是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应引起临床注意.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于内科,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作者:李启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医院临床用药的利弊

    目的 分析我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控制后,临床用药的变化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加强用药宣教及监督管理等措施控制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对控制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医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并评估利弊.结果 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后,抗菌药物销售额占药物总销售额的比例、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均低于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我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利大于弊,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政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胫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并发症、适应证.方法 A组30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B组30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及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程度按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皮肤感染发生率等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定按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标准评定.结果 术后1周疼痛程度,B组较A组轻.术中术后出血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骨性愈合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B组优于A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较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对骨膜及软组织影响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急性阑尾炎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阑尾炎围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疾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效果,使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改善.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骨科护士对于创伤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科就诊的64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进行创伤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创伤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应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能够提高骨科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103,每支1ml:10mg)10mg,肌肉注射,1次/d.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加减组方,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1剂/d;7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可以终止呃逆发作,缩短呃逆缓解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赵桂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盐酸苯达莫司汀合成路线图解

    盐酸苯达莫司汀是由Merckle公司开发的烷化抗肿瘤药物,目前正处于Ⅲ期临床.现对其合成路线进行解析.

    作者:王涛;黄昌盛;高留州;陈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24例,B组(拜阿司匹林)24例,分别给予联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治疗和单纯服用拜阿司匹林治疗,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及时联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缨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我院手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外科医师对手术病人使用抗菌药的情况,促进抗菌药的科学合理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10-11月我院外科手术住院患者303例,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手术,指无菌切口,使用了2种或3种的抗菌药,占I类手术的72%.Ⅱ类手术,指有可能被污染的切口.这类手术预防性用2种或3种抗菌药物的竟高达94%.结论 外科医师扩大了用药的范围和延长了用药时间,过度地使用了抗菌药,存在使用抗菌药的不合理现象,外科医师应加强合理、正确应用抗菌药.

    作者:董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32岁,牧民,G3P2,孕38+5周,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入院,并要求产后绝育.产妇怀孕前2年已发现子宫肌瘤3~4cm大小,因避孕失败意外怀孕,建议终止妊娠,孕妇拒绝终止妊娠.孕20周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12cm×10cm,以后定期行产前检查及B超复查,肌瘤逐渐增大.入院检查为枕右前位,先露高浮,未入盆,妇科检查子宫下段有一肿物,与子宫分不开,光滑.

    作者:陆银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