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志光;范雪燕
目的 分析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情况,提高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60例经手术证实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0例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42例,良性病变18例.结论 CT对右下腹非肠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手术切除是直接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育新;戚秀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控制后,临床用药的变化情况,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加强用药宣教及监督管理等措施控制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分别对控制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医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并评估利弊.结果 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后,抗菌药物销售额占药物总销售额的比例、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均低于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对我院临床用药的影响利大于弊,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政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住呼吸科患者比例居高不下.对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仅靠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呼吸兴奋剂治疗起效慢,且效果欠佳,增加了患者痛苦,且并发症多,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无创呼吸机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少已于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毛自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置管区域灌注生长抑素、蛋白酶抑制剂及抗生素与全身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3例,分成两组,其中区域灌注组 31例,全身给药组22例.前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管,根据术前CT检查提示病变所在部位分别将导管留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腹腔动脉干,插管成功后先注入抗生素及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汀,然后接上灌注泵持续灌注生长抑素奥曲肽、乌司他汀及抗生素,时间为3~5d;全身给药组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禁饮禁食,行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术后区域灌注组24h内腹痛明显缓解率为100%,全身用药组为68.1%;两组在72h内反跳痛消失例数分别为26例(83.8%)和9例(40.9%);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14±2.5)d和(27±4.3)d,全身灌注组保守治疗中1例胰腺假囊肿形成,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采用选择性动脉灌注对SAP进行治疗能使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得到快速改善,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杨圣伟;曹凤华;马黎;王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抗病毒联合清开灵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5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在抗病毒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清开灵注射液,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带状疱疹有效率、治愈率显著提高,症状、病程、结痂时间等明显缩短.结论 常规抗病毒联合清开灵治疗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且方便简单,值得社区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中耳炎患儿1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其致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9例患儿中伴有腺样体肥大44例(37.0%),合并鼻窦炎30例(25.2%),变应原检测阳性共25例(21.0%),合并微生物感染20例(16.8%),术所有患儿均采用鼓膜切开或置管治疗并积极对症治疗.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变应原反应性疾病、微生物感染等关系密切,临床防治时应值得注意.
作者: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1 病例简介患者32岁,牧民,G3P2,孕38+5周,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入院,并要求产后绝育.产妇怀孕前2年已发现子宫肌瘤3~4cm大小,因避孕失败意外怀孕,建议终止妊娠,孕妇拒绝终止妊娠.孕20周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12cm×10cm,以后定期行产前检查及B超复查,肌瘤逐渐增大.入院检查为枕右前位,先露高浮,未入盆,妇科检查子宫下段有一肿物,与子宫分不开,光滑.
作者:陆银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社区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治疗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者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临床应该加以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在全麻下对31例患儿进行牙病的防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牙病患儿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岁8个月~7岁.选择全麻的原因包括:年幼4例,恐惧19例,弱智8例.治疗内容包括充填修复、根管治疗、拔牙、舌系带修整、间隙保持、窝沟封闭、氟保护漆防龋等.
作者:彭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选择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均采用沐舒坦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治疗后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肺炎的专项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患儿胸部听诊改善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沐舒坦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其疗效较好,治疗后采用肺炎专项护理,其有效率、住院时间等均好于常规护理组,将肺炎专项护理运用到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康复过程中,改善了患儿的恢复情况,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我院2009-2011年麻醉药品的使用数据,采用频度分析法,对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用药金额逐年增加,麻醉药品的使用趋于多元化,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用药频度始终位于前列,新购入品种舒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频度逐年增加.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其更安全合理.
作者:谢晶;詹雯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38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38例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治愈.结论 细致的观察与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会;张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高血压是社区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在成年人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等相关医药学文献,对我院2011年1-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嘱共670436例,不合理用药医嘱344例,占总医嘱的0.05%,主要原因有给药浓度不当、重复用药、电脑录入错误,分别占58%、51%和50%.结论 我院静脉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药师及临床医师应该加强专业学习,进一步提高用药水平,确保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桂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可视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宫腔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KN-2600可视系统对32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观察组)进行无痛人流术,随机抽取2008年1-10月360例采用传统的痛盲刮法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KN-2600可视系统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丽华;字立源;孙保芬;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保障化疗药物配置安全,减少和避免差错发生.方法 对我院化疗药物配置中心成立以来的102例差错进行分析、统计,并针对性的寻找防范措施.结果 化疗配置护士内差率为0.027%;差错率为0.011%.常见差错是输液贴贴错、配置好的药物放错科室、溶解过程有误、输液袋破损、混淆药品规格、针头与针栓连接不牢等,对各种差错进行分析,对差错加以管理控制.结论 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教育,集中培训护士技能等,才能将差错降到低,以保障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向亚娟;李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集中式消毒供应模式及规范化管理对回收物品的处理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9年1月份以后采用集中式的中心供应模式,中心供应室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操作,按管理及质量控制标准整体改建消毒供应中心,明确各部分职能,强化管理,规范流程.结果 实行集中式的中心供应室管理及规划化管理后,手术器械清洗隐血检测不合格率由改革前的30.0%下降至4.2%;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率由2.5%降低至0;无菌物品管理不合格率由5.0%降低至0;而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分别由68.9%、75.7%上升至93.3%、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及规划化管理,能够减少污染,简化流程,实现物品零缺陷,降低医院感染,更利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作者:李明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诊外伤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外伤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急诊外伤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激发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主观满意度.
作者:刘水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把所有患者随机分A组(半髋置换术)和B组(全髋置换术),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B组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疼痛率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置换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半髋置换术,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也令患者比较满意,建议该方法为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首选方式,应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彦周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目前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提供防治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我科2010-2012年诊治的24例麻疹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与麻疹疫苗未规范性接种过或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8个月以下儿童发病率在上升,可能造成的原因是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细胞免疫功能差,病毒毒力较强.小婴儿患麻疹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及失调状态.结论 麻疹临床症状已不典型,极易漏诊和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临床效果好;建议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应加紧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和研究,防止发生大的暴发流行.
作者:张恒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