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杜续兰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 小儿, 轮状病毒,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相同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干预组发热、腹泻、脱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发展快的国家之一,也是老龄人口多的国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人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抓住老年人心理特点,做好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1].同时,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模式,以整体护理模式的观念来看,人是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疾病的治疗不只是生理的治疗,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

    作者:张秋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参麻通络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参麻通络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浓缩密度及浸膏的干燥温度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了参麻通络胶囊提取加水量(7倍量)、煎煮时间(1h、40min)、煎煮次数(2次)、浓缩浓度[1.30(60℃)]及浸膏干燥的温度(80~100℃).结论 参麻通络胶囊生产过程参数合理,生产工艺稳定,方法可行.

    作者:赵连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向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HIV和HCV混合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致病因子.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HIV和HCV混合感染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就近年来对二者混合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朱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0例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儿童为高发群体.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功效,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现对我院2011年发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40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发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周岁.

    作者:王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双管喉罩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2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麻醉前后心率(HR)和血压以及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双管喉罩组苏醒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插管即刻时点HR及SBP、DBP低于气管插管组,插管5min后时点HR亦低于气管插管组;反流、误吸和躁动发生率均为4.76%,低于气管插管组的19.05%、14.29%、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及咽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管喉罩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麻醉应用过程中,效果显著,对于提高麻醉效果,保障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锴;罗正勇;张丽华;张永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肝损害分析

    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平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死亡[1],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依达拉奉治疗中与其他抗栓药物联用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等的出血时间,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2].但其对肝脏的损害尚无系统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检索,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肝脏损害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使用依达拉奉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作者:梁丽容;王启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α-HBDH)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唐晓燕;田春;杨山;李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更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瞿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心理疏导在妇产科门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加剧,人们罹患各种心身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本文所指心理疏导是应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对患者产生的不适、紧张焦虑、恐惧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所谓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培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人群的健康状态.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门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使患者通过对疾病的了解消除顾虑.在门诊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提高门诊治愈率,达到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杨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93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红霉素组32例和益生菌组31例.常规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红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有效率、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腹泻、便秘发生情况.结果 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常规组;益生菌组腹泻、便秘发生率低于红霉素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除腹泻、便秘发生率外,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有较好疗效,但红霉素在治疗过程中腹泻、便秘相对明显,在无胃肠道发育畸形的情况下,益生菌更有利于早产儿胃肠系统的生长发育.

    作者:冯永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因其血液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适用于病情危重而不宜搬动的患者的治疗.能有效的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感染或多脏器衰竭导致的炎性介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替代或恢复肾功能,为多脏器衰竭的患者延长了抢救的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本文探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过程中的正确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冬梅;胡建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4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平均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诊治卵巢囊肿蒂扭转,具有及时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首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瑞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住院肿瘤患者1200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经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抽查的12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466例次,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83%;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13.4DDD,使用品种选择以头孢菌素多;单一用药379例次(81.3%),二联用药58例次(12.5%),三联用药29例次(6.2%);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96例次,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50.78%,其中Ⅰ类切口手术71例次,Ⅱ类切口手术125例次;232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进行病原标本送检67例次(20.7%);36份使用喹诺酮抗菌药物的病历中,不合理用药7例次;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45.9%;选择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289例次(62.0%),选择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141例次(30.3%),选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36例次(7.7%).结论 该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总体上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今后应注意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重点落实对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以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作者:胡建华;朱茜;洪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百多邦联合红花酒用于重度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百多邦配合红花酒在重度压疮患者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重度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试验组予以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百多邦局部涂抹、红花酒涂抹病变周围组织并加按摩、红外线局部照射疮面等护理措施.对照组药物改用甲硝唑粉和50%酒精,其他同试验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有效者疮面新生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6.0%;显效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及Ⅲ、Ⅳ期疮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百多邦联合红花酒用于重度压疮患者的护理,能缩短其治疗时间,促进疮面早期愈合.

    作者:秦立玲;田瑞娜;杨翠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肺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自2009-2011年住院的老年肺内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65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6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ESBLs菌株47株,整体检出率为72.31%;抗生素按照耐药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率低的抗生素是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株.结论 准确掌握ESBLs菌株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性,对于老年肺内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蕉;李天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00例分析

    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100例,现将腹腔镜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作用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年龄19~45岁,中位年龄25岁,其中未婚16例,未育25例,分娩1胎40例,放置宫内节育环16例,行人工流产1~3次32例,有不孕病史9例.术前均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1.2 方法根据病情变化及患者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输卵管增粗或先兆破裂或破裂口大且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采取输卵管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可用电凝刀切开输卵管,钳出胚胎及绒毛组织,出血点电凝止血.伞部妊娠可行伞部挤压,挤出胚胎组织.卵巢妊娠可行卵巢部分切除术.

    作者:秦洪霞;刘学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尝试建立一套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结合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形成分层次、阶梯式、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思维模式,增强全面的实践能力,形成独立的实验教学理念,提升实验教学地位,摆脱理论教学束缚,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过硬,符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人才.

    作者:曲丽丽;邱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6例诊治体会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近十几年比较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妊娠期妇女较非妊娠期容易感染HPV,不同妊娠时期感染率有所不同,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合并症[1].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妊娠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3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玉;陈玉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D-二聚体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安全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302例妊娠孕妇作为妊娠组,另将274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D-D及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结果 妊娠组D-D、Fb水平高于对照组,PT、TT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D-D与凝血4项的动态检测,对治疗和预防出血、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确保妊娠期及分娩期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吴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