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肝损害分析

梁丽容;王启跃

关键词:依达拉奉, 肝损害, 自由基
摘要: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平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死亡[1],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依达拉奉治疗中与其他抗栓药物联用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等的出血时间,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2].但其对肝脏的损害尚无系统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检索,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肝脏损害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使用依达拉奉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CD4+、CD8+、CD4+/CD8+指标的升降,探讨早期结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可评价疗效的80例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抽取外周血1次,手术后每3个月抽取1次,行流式细胞仪检查,了解CD4+、CD8+、CD4+/CD8+情况,随访追踪1~2年,并进行复查,综合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CD8+比值升高、正常、降低的治愈与局部复发或转移比例分别为16:43:1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主要指CD4+/CD8+变化,可以预示早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卫华;梁颖;李明毅;谭洁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出血69例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及并发症多[1],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本病的恢复非常重要.1 临床资料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出血患者69例,均符合199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扫描确诊.男41例,女28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2.9岁.入院时嗜睡、昏睡19例,昏迷11例,意识清楚39例,全部患者入院时血压均明显升高.经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痊愈29例;好转36例,其中生活基本能自理24例,肢体功能未恢复,需要家属照顾12例;死亡4例.

    作者:许艳丽;王素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HD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致病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孕期患疾病、孕期接触不良物质、父亲职业接触不良物质、有异常生育史4个变量与围产儿CH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孕期接触不良物质为致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加强育龄妇女孕前的保健教育工作等,可有效地降低围产儿CHD的发生率.

    作者:程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93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红霉素组32例和益生菌组31例.常规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红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有效率、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腹泻、便秘发生情况.结果 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常规组;益生菌组腹泻、便秘发生率低于红霉素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除腹泻、便秘发生率外,益生菌组和红霉素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与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有较好疗效,但红霉素在治疗过程中腹泻、便秘相对明显,在无胃肠道发育畸形的情况下,益生菌更有利于早产儿胃肠系统的生长发育.

    作者:冯永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晚期胃癌老年患者临床用药1例分析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低,为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辅助化疗及全身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泳桃;何永泉;肖志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HIV和HCV混合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致病因子.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HIV和HCV混合感染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就近年来对二者混合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朱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70岁以上老年人心房颤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70岁人群心房颤动发病情况.方法 调查≥70岁老年人792人健康状况.结果 ≥70岁老年人中心房颤动发病率为13.13%,原发病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为多,心房颤动患者近5年平均每人每年因心脏病住院次数多于无心房颤动患者.结论 心房颤动为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不利影响.

    作者:钟坤;赵海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6例诊治体会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近十几年比较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妊娠期妇女较非妊娠期容易感染HPV,不同妊娠时期感染率有所不同,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合并症[1].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妊娠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3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胡玉;陈玉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糖、脂肪、蛋白质和水盐代谢紊乱,由胰岛素缺陷引起.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脏、血管、眼、肾、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障碍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应对对于提高生存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1].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48例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充分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控制了病情,大多数患者能掌握饮食和运动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对糖尿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管理,有效地控制血糖变化,并能在出院后应用所学到的糖尿病知识,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合理用药,适当运动,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了生存质量.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郭春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艾滋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呕吐、腹泻、发热,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会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及免疫系统崩溃,易合并机会性感染.其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预后,所以加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艾滋病患者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王占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

    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成人约 1%,儿童约1.5%[1].中老年的患病率又回升,形成第二个高峰.老年哮喘患者对平喘药物反应差,患者反应迟钝,就诊不及时,预后差,病死率高.现将我院老年病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诊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环孢素A与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环孢素A与甲氨蝶呤(MTX)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难治性GPP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B组采用MTX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7.5%、8.3%,B组为79.2%、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红斑、脓疱消退时间短于B组;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B组,肝功能、血常规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肾功能、尿常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A与MTX治疗难治性GPP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环孢素A具有起效更快、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

    作者:李尚坤;黄克;吴海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参麻通络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参麻通络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浓缩密度及浸膏的干燥温度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了参麻通络胶囊提取加水量(7倍量)、煎煮时间(1h、40min)、煎煮次数(2次)、浓缩浓度[1.30(60℃)]及浸膏干燥的温度(80~100℃).结论 参麻通络胶囊生产过程参数合理,生产工艺稳定,方法可行.

    作者:赵连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因其血液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适用于病情危重而不宜搬动的患者的治疗.能有效的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感染或多脏器衰竭导致的炎性介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替代或恢复肾功能,为多脏器衰竭的患者延长了抢救的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本文探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过程中的正确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冬梅;胡建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胃管误插至下呼吸道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在实施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发现3例患者术前胃管误插并置于下呼吸道,立即给予纠正后未发现不良后果,并对胃管的插入和检验方法进行一定改进.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65~72岁.术前检查均无异常,胃管均于术前在外科病房内经鼻盲探插入并固定,入手术室时均无特殊不适主诉,但神情较为紧张,予术前镇静剂,虽呼之能应,但不愿发声回答.患者间断出现轻微咳嗽,无紫绀症状,询问患者无不适主诉.经核对确认身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做好相关检测后麻醉开始.常规诱导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开口后喉镜挑起会厌,直视声门后.胃管在口腔中无盘曲,但发现所插胃管经声门裂直入下呼吸道,立即给予拔除,直视下用插管钳(或卵圆钳)将胃管顺利插入食管,后再行气管插管.

    作者:吴琼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药涂擦配合蜡疗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涂擦配合蜡疗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肩周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取中药涂擦配合蜡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活血通络之中药静脉滴注,双氯芬酸钠释放肠溶胶囊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涂擦配合蜡疗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春燕;曾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76例ACI患者分为轻型组31例、中型组24例和重型组2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ACI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检测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对照组同法进行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检测.结果 ACI轻、中、重型组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重型组高于轻型组,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治疗后随着MESSS评分的降低,血清hs-CRP、S-100β蛋白水平也逐渐下降(P<0.01),三者呈正相关性.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ACI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和评估预后.

    作者:黄建辉;吴海雄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结核病患者及家属疾病危害认知与自我防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初诊居家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现有疾病危害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现状,为结防工作者制定宣传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3日-2010年3月31日采用自编问卷形式对在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结防门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3100例回访调查.内容涉及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基本情况、结核病疾病知识知晓现状和结核病的知、信、行.结果 结核病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水平偏低.结论 结防工作者须加强对农村居民、流动人口的结核病健康宣传频率和力度,控制传染源,更好地保护易感者.

    作者:邢桂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肝损害分析

    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平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死亡[1],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依达拉奉治疗中与其他抗栓药物联用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等的出血时间,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2].但其对肝脏的损害尚无系统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检索,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肝脏损害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使用依达拉奉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作者:梁丽容;王启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要求引产的早期妊娠(孕10~18周))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予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予以利凡诺引产.观察并比较2组用药后引产效果、胎儿排出时间、引产后2h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0.0%、100.0%,高于对照组的53.3%、80.0%;胎儿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引产后2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早期妊娠引产效果良好.

    作者:胡会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