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凤;赵金荣;张林红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46万,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13.15万,占全世界发病人数的1/3[1].当前在我国,官颈癌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子宫颈癌的诊治包括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2].目前众多学者公认宫颈癌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通常由子宫颈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连续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约为10年[3],在此阶段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阻断宫颈癌发病的关键.
作者:张雯;马丽莎;李文莉;邓继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调剂工作的误差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根据笔者在医院门诊药房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实践,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和发放中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范差错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满意的医疗服务.现报道如下.
作者:旋桂香;杨育辉;麦焕章;李炜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在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消化道溃疡患者135例随即分为3组,A组(44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B组(44例)给予兰索拉唑治疗,C组(47例)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给药途径均为口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作用都很显著,但泮托拉唑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且对其他合用药物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桂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玉屏风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Agilent C18(25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温度为室温;检测波长:254nm.结果 线性方程为Y=11227X+10.245(r=0.9999),线性范围:10.5~105.0μg/ml,黄芪甲苷的平均含量为66.46μg/ml,RSD=3.24%,回收率为99.09%,RSD为0.7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可靠性强,可作为玉屏风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秋琼;陈广斌;林坚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一线的新型服务模式.在信息网络化、图书馆数字化及泛在知识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必须针对某一特定学科知识、资源,无缝地、动态地、交互地融入用户学习过程,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每位用户需要的地方,构建医院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作者:王兆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该院儿内科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防范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干预前(2003年3月-2007年6月)34例护患纠纷和干预后(2008年1月-2010年1月)护患纠纷8例的发生原因,并探讨其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42%显著低于干预前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患纠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医德医风、护理技术水平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3个方面.结论 针对儿内科护患纠纷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朱颖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论麻风病早期发现的佳方法,控制麻风病传染、预防畸残的发生.方法 利用该县2001-2011年麻风病新发病例资料,对发现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新发病例,其中早期病例(病期≤2年)41例(70.69%),>2年17例(29.31%).发现方式主要为皮肤科门诊19例(32 76%)和接触者16例(27.59%),其次为报病14例(24.14%)和线索调查9例(15.52%).结论 加大麻风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乡村医师的培训工作和加强皮肤科门诊工作是早期发现麻风病是治疗和预防畸残的重要途径.
作者:马开祥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病,患者以经期疼痛、月经量过多、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超声检查已成为本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对我院2年多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106例患者行超声图像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香慧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正常人耻骨联合处间隙为4~6mm,孕期可增宽2~3mm,一般认为耻骨联合间隙>10mm就会引起症状.难产、急产、阴道助产中不适当的牵拉和大腿过分外展等均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耻骨联合分离发病率虽不高,但给孕产妇带来极大痛苦.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行为方式,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金凤;赵金荣;张林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征围术期治疗监测护理方法.方法 对行法洛四联征根治术患者给予精心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中手术治愈31例,治愈率为96.88%,无1例死亡.随访1个月~4年,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法洛氏四联征患者围术期有效治疗和监测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正坤;陈友东;万英;王正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部分患者大量反复出血,造成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随着剖宫产特别是择期剖宫产的增加,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质量.本文对我院106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反流性咽炎的诊断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34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和胃肠动力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观察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喉镜和胃镜检查结果 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喉镜、胃镜可明确诊断,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咽部、喉部充血明显减轻,治疗总有效率为94.1%.结论 经喉镜、胃镜检查有助于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抑制胃酸分泌药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盛宇;叶耀耀;吴慧玲;林子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状况.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住院分娩资料按年度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6月住院分娩产妇11 705例,剖宫产4070例,剖宫率为34.77%.其中,2009年剖宫率为36.48%(1447/3967),2010年剖宫率为33.89%(1738/5129),2011年1~6月剖宫率为33.92%(885/2609).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剖宫率呈下降发展趋势,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黎秋波;卢昱菁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档案信息储存、利用的新方式.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医院综合档案各种载体和门类的档案不断增加,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技术、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中医院适应改革与快速发展的需要[1].
作者:杨静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科技工作者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吸烟能引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疾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吸烟引起上述疾病的机理有哪些,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如下探索讨.1 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机理烟雾的长期刺激和毒害可使呼吸道黏膜细胞发生炎症改变及吞噬能力下降,纤毛运动减弱,免疫力下降,为病原体侵入和炎症发生创造条件,从而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症的反复发生.同时还引起肺泡慢性炎症,引起肺泡组织纤维化,弹性减小,后引起肺气肿[1].
作者:刘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在生后第1周常见,在生后的前5d对近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产生影响[1].胆红素是有毒副作用的内源性化合物,对新生儿脑组织尤为敏感[2].严重的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导致胆红素脑病、遗留听力、运动或智力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可造成死亡.肝脏摄入不足、胆红素共轭减少和肝肠循环增加,可用来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的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但仍有一部分病因不明.随着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胆红素血症被证实和基因遗传有关.本文就UGT1A1多态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作统一综述.
作者:石航婷;刘杰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消防训练致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2008年入伍的798名新兵经过2年系统消防训练后,利用问卷调查、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膝关节损伤患者212例,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 212例患者中,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78例(9.77%),滑囊炎、髌下脂肪垫炎54例(6.77%),半月板损伤43例(5.39%),髌骨软骨软化症27例(3.38%),骨性关节炎10例(1.25%).结论 膝关节稳定性差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消防训练技能的提高和训练方法 的科学改善,膝关节损伤是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的.
作者:赵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无保护性左主干病变(UPLMT)定义为自身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或既往史中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药物治疗预后差,CABG能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率而一直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手段,是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的佳方法[1].随着定向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日益发展及操作人员的技术娴熟,使UPLMT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近期预后有所改善,近、远期疗效明显改观.
作者:姚欣;张林红;胡波;牛月海;王振国;陈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0-11月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0-11月手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组Ⅰ类和Ⅱ类切口预防用药率均为100.0%.2组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时机、频次、术后用药时间、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普外科围术期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从而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何朝云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6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以皮肤黏膜症状多见,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老年人用药水平.
作者:李向如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