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兰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8例和西药组47例.中药组应用中药头风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西药组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以及发作频率.结果 中药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7.9%,高于对照组的40.4%、70.2%;2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其中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作者:李然 刊期: 2012年第26期
咳嗽、气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引起咳喘及咳喘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诊断有一定难度,极易出现漏诊、误诊.我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共有54例咳喘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接受了多层螺旋CT扫描及气道三维重建,有效减少了漏诊、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薇;徐益民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对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54例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眼压降为(16.81±2.23)mmHg,低于治疗前的(39.74±5.43) mm Hg,且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比较复杂,患者的视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之前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因,如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元芝;刘素美 刊期: 2012年第26期
风湿性病变二尖瓣严重增厚、钙化,乳头肌及腱索融合缩短;瓣膜形态呈漏斗状者;二尖瓣合并关闭不全,成形困难者;二尖瓣闭式扩张或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者;二尖瓣成形手术失败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变切除后不能成形者;术者对成形手术技术无把握,而对瓣膜置换熟悉者;风湿活动控制在3个月以上,血沉、抗“O”结果正常等适合行二尖瓣置换术.
作者:刘思好 刊期: 2012年第26期
本文报道4例均为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低,比较容易被忽视,也容易与普通药物性肝炎混淆.应重视这一类型的药物性肝损害,尽量避免严重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刘淼;吴荣荣;曹明雪;刘峰群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黄连素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将162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诺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连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0.2%,且腹泻、腹痛及呕吐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黄连素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诺氟沙星,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邓刚 刊期: 2012年第2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1],由于近30多年来广泛开展防癌普查以及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是综合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特别是在近10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作者:郝玉婧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输血反应原因与类型,探讨处理措施.方法 有输血反应的患者215例,由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将资料收集、分类、分析统计并储存.结果 本组患者血液输注成分主要为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及洗涤红细胞,输血反应类型为发热、过敏及其他.结论 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血液质量、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及配血技术等因素相关.反应发生后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作者:曹艳艳 刊期: 2012年第26期
人口老年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上将≥60岁的老年入口比例≥10%称为老年人口型社会.WHO相关标准指出,年龄≥65岁者即为老年人,而在亚太地区则多以60岁作为标准.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会增加到2.8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9.2%,成为较老年的老年型国家.同时,研究还发现我国老年人口发展快,老年患者在外科住院总患者中的比例逐渐增多.尤以≥80岁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更快,故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外科学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孟庚;凌宝存 刊期: 2012年第26期
心力衰竭是心脏性疾病发展的终结局,调查表明是世界上发病率以及病死率较高的代表性疾病,心力衰竭一直受到国际医疗事业的广泛关注,所以加大了对此类药物的研究,但是发病率仍相对较高,近年来药物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临床实践证明中就取得了显著疗效,通过研究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扩张动脉、静脉、利尿排钠等,然后进一步提高肾功能,终重构心脏.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因此,为了探讨这种药物以及护理工作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现对我院30例患者进行临床实践研究,将临床的疗效成果进行一下总结.
作者:罗艳兰 刊期: 2012年第26期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其兴奋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博点,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1 术前护理1.1 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护理和治疗如心脏功能不强者,可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调节饮食,睡眠障碍的应给予地西泮片口服,以保证充分的睡眠.
作者:麻丽娜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小青龙汤辨证加减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辨证加减进行综合治疗.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天数.结果 观察组咳嗽、喘息、肺部哕音平均消失时间及治愈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青龙汤辨证加减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缩短疗程,疗效显著.
作者:管发军;笱晓葵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356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入院时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血液流变等指标的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好发年龄段为50~69岁,多同时存在神经和血管病变,病足多在右侧.结论 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病死率.
作者:林晓明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探究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所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2组服药、饮食护理依从性评分及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 试验组服药、饮食依从性评分及疾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采取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可以显著的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降低相关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曹萍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对细菌耐药率变化的效果.方法 分别统计实施干预前(2009 - 2010年)和干预后(2011年)我院住院部各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排序,同时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ECO)与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代表多重耐药菌株,并对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约19%,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下降多超过50%;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ESBLs-ECO、ESBLs-KPN和MRSA分别下降2.3%、4.2%和13.1%.结论 实施干预措施可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作者:陈斌;郭永谊;王坤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和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过去我院一直使用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干扰因素多,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出现假阳性反应.近年来沿用了免疫法,免疫法检测粪便潜血试验不受饮食的限制,但粪便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本文对300例粪便隐血用免疫法和化学法进行比较.
作者:王伟伟;翟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观察组则实施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比较2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COPD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知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娟;张金龙 刊期: 2012年第26期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起病常隐匿,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体征.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数种病因造成肝细胞反复损伤,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使正常的肝小时结构和血管形态遭到破坏,肝细胞严重损伤而使形态发生改变,解毒及代偿功能降低,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1].腹水是中晚期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肝硬化一旦出现腹水,预后极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腹水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提出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现就其治疗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陈向华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提高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并探讨相应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80例确诊为CPID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认知干预、心理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盆腔炎症状指数评分表( NIH-CPID SI)、自制的患者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观察组护理干预后1、3个月NIH-CPID SI和QDL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后3个月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可降低CPID患者心理障碍的程度,提高其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杨凤姣;李艳 刊期: 2012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施械护士在手术配合中不同的器械台布局,获得快、准、灵配合质量的方法.方法 连续观察普外科肝胆传统开腹手术器械台的器械布局摆放共100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单双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实施规范布局摆放和个性化布局摆放的方法,比较拿取传递器械失误的次数及医师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血管钳、纱块、纱垫及缝针项目评价失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医师对试验组施械质量的满意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械物品规范化摆放有利于施械护士配合质量的提高.
作者:黎少英;郭翠莹;梁妙珍 刊期: 2012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