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锋
目的 比较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要求终止早孕的健康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药物流产联合刮宫组100例和药物流产组100例.比较2组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结果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组完全流产率为100.0%高于药物流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药物流产联合刮宫组平均出血时间短于药物流产组,出血量少于药物流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终止早孕完全流产率高且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玲 刊期: 2012年第28期
临终关怀是近年引起人们关注的一项护理工作,随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与死亡的理解也有了较大变化,临终关怀的任务并不是使患者康复,而是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间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临终关怀除必要的治疗外,主要是人性上的关怀,在临终关怀工作中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需要更为普遍.
作者:孛淑霞;郑琼;岳智玲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酸、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结果 85例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各类皮肤疾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注重沟通技巧,进行综合护理.比较2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科护理中注重护患沟通技巧是人性化护理的一部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琴 刊期: 2012年第28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X 线检查因肠道内容物干扰、盆腔骨骼影响等易出现假阳性.另外,X线假阴性结石并不少见,因此难以确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特别是部分小结石,笔者通过充足的检查前准备及正确的探测方法,得到了较准确的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楠;张海霞;李晓斌;李晶晶;霍江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抗生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一般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物质[1].本文将抗生素分类及治疗原则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银;王月兵;李明川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静脉用药物配液中心的能动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08-2011年开具的临床医嘱,对其中输液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输液用品的使用存在各种不合理情况,包括:配液浓度、给药方法、药物剂量、配伍禁忌等方面.结论 建立静脉用药物配液中心后,药师直接参与了临床用药治疗,促进了合理用药,药师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药学工作在医院的地位.
作者:黄卫东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导萌联合正畸(埋伏牙粘begg托槽)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上颌前牙埋伏阻患者20例(埋伏阻生上颌前牙26颗)行手术导萌和埋伏牙粘begg托槽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26颗埋伏阻生牙均牵引萌出到位,未发生牙齿松动、牙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导萌联合正畸(埋伏牙粘begg托槽)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可有效减少附件脱落,创伤小,易牵引到位,可减少支抗损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拉米普利与硝酸甘油辅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拉米普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硝酸甘油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浆脑钠肽(BNP)、血压及血液检验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NP水平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与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拉米普利辅治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压,治疗效果优于硝酸甘油,且服用方便、安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保国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抽取该院2007年2月-2010年10月住院部儿科病历6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470份,使用率为78.3%,其中二联用药率为240份(51.1%),三联用药16份(3.4%).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2份,占被抽查病历的5.3%.结论 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有待改进.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8期
BD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优点是柔韧性好、管壁光滑、管径粗、扭曲后易恢复、不易穿针,既保证了术中需要的流量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因其是生物材料制成,可随着血液的温、湿度进一步软化,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导管的V型尾端,方便连接输液管、静脉推药和封管,易于操作和固定,尤其与三通管相连接,方便了术中给药,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给危重患者抢救和休克患者输血补液提供有效的治疗通道;手术结束时可带回病房继续使用,给患者带来极大方便.现将术中应用套管针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解红樱;杨雪梅;吴跃华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我院儿科近年来采用注射器针头塑料套(或输液管插瓶针头套)代替传统的玻璃管接头应用于小儿输氧管与输氧装置连接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使用时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塑料套(或输液管插瓶针头套)的封闭端剪去备用,将剪去的一端连接输氧管,另一端与输氧装置上的氧气管连接.传统的玻璃接头易摔碎,易对小儿造成损伤,而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塑料套(或输液管插瓶针头套)安全实用,操作方便.
作者:曹玉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我院2009-2011年救治急腹症住院患者120例,其中阑尾穿孔88例,异位妊娠内出血32例,笔者分析并总结了急诊护士对急腹症初诊时的观察和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慧芬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缺氧,宫内窘迫致出生后呼吸抑制,严重时呼吸障碍,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滞留并引起脑血流减少或血流暂停,从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国内发病率约为5%~10%,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做好产前检查、健康教育工作及产后的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1].
作者:陈洁;韩凤娟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气管切开术是外科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当患者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自行排痰、气管通畅时,可做拔管前准备,即对常规更换金属气管套管的患者行全堵管观察24~48h后,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患者能自行咯痰即可拔管.但临床无专门的材料用于封堵气管,常规使用胶布及橡皮塞进行堵塞,但易脱出及污染,不易固定,且胶布堵管随着呼吸浮动易进入气道而发生误吸,易污染管口.我科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20ml)针头套堵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萍;姜秀民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随着全自动生化仪的普及,在给检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探针的残留携带,是造成检测项目间试剂交叉污染、相互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1].我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部分血清标本的总胆汁酸(TBA)结果都很高,有时单经复查却是正常.为探寻其原因,我科采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情况如下.
作者:孙金莲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硝酸咪康唑对治疗小儿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皮肤念珠菌感染患儿78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32例.A组患儿使用硝酸咪康唑治疗;B组患儿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10万U/ml)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耐受性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酸咪康唑治疗小儿皮肤真菌感染效果显著、耐受较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同强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感知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观察记录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术后疼痛感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知情况,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2年第28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发生于肱骨外科颈和解剖颈间的骨折,此处为松质骨和皮质骨移行处,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强度降低等因素,多数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引发骨折,少数由肩部直接撞击引起,因此较为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本文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辉;李俊锋;韩学敏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者可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颈椎病可涉及到颈部韧带、肌肉、血管、神经、颈椎间盘小关节等多方面内容,其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退性病理改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颈肩、上背部酸胀、疼痛、颈部僵硬、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部分患者头疼、头晕、心悸、气短、恶心、呕吐,更有甚者走路不稳[1].根据临床表现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笔者1999年1月-2003年8月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采用按摩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永 刊期: 2012年第28期